浅论民族声乐中的咬字与吐字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7期   作者:魏靓妮
[导读] 民族声乐艺术源远流长,它是我国早期传统曲艺文化精髓的传承与发展
       魏靓妮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成都  610021
                 
        摘要:民族声乐艺术源远流长,它是我国早期传统曲艺文化精髓的传承与发展,是由语言和旋律构成的艺术。以语言为基础,再加上一定的旋律构成的一首完整作品。我国民族唱法与西方美声唱法在咬字、吐字上有很大的差异,作为一个民族声乐学习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民族声乐 咬字 吐字
一、民族声乐的特点
        我国民族声乐发展历史悠久,它是根据我国劳动人民自身的生活与审美习惯,以及对早期的民歌、说唱、戏曲等演唱方式的继承与发展,并借鉴与吸收西方美声唱法的相应理论结合发展而来的一种地域性风格极强的艺术。它是融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精神为一体的歌唱艺术。
二、咬字、吐字在民族声乐中的重要性
1、正确的吐字咬字能准确传达歌曲的内容及意境  
        声乐是一种由人声进行演唱的音乐形式,语言是基础,旋律是构成。歌唱是语言的艺术,它又区别于说话。中国的民族声乐作品大都是以汉语进行演唱的。清楚的咬字吐字能够帮我们更加全面的理解作品,它是情感与思想感受的传递基础。就一首民族声乐作品,我们不能囫囵吞枣,含糊演唱过关。这需要我们高度准确且清晰的咬好每一个字,与共鸣腔完好配合努力做到:“字与声”、“字与腔”、“腔与声”的结合,正是所谓的:“字正腔圆”。只有这样才让听众能够清楚我们唱的是什么,讲述的是什么内容,进而有助于听众把握好作品的意境。如果连唱的歌词是什么都听不清楚,何来意境之说。
2、正确的咬字吐字与音乐结合在一起更能使作品具有感染力
        作为一名声乐学习者,大声朗读歌词数遍是正确咬字的前提准备。这个练习由读歌词到唱歌词,可以深刻的体会两者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歌唱虽与说话不同,但是当我们唱歌的时候应当像朗诵那样放松、自然。
        正确的咬字吐字与优美的音乐旋律的结合,才能生动且形象地体现歌词情意,使音乐作品的感染力进一步加深。其体现在旋律的高低起伏,字与音的强弱、咬字的轻重、语调、语速、语感等方面,这一般也是我们在处理作品的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通常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老师会说哪些地方不能唱重了,或需注意语速、语气等。同时,我们在演绎一首作品时,它应该是画面感十足的,而不是像一张白纸一样平淡无奇。正确咬字吐字会使作品的音乐性更为突出,进一步加强音乐的感染力,给观众带来更精彩的音乐享受。
三、咬字吐字的基本方法
        在我国汉代语言中,一个字是由声母(咬)、韵母(吐)、声调组成。到明代逐渐发展为字头、字腹、字尾。字头即声母、字腹即韵母、字尾即归韵。我国汉字大多是以辅音字母开头,即“唇、齿、舌、牙、喉”五大类准确发出,通常又称为“五音”。具体方法如下:
1、字头需唱得轻巧、准确、短促
        一个字其声母的时值是很短暂的,我们应当把握好其字头的发音起点。即:唇音:b,p,m,f;齿音:z,c,s,zh,ch,sh,r;舌音:d,t,n,l;牙音:j,q,x;喉音:g,k,h;当这五类发音时,需要注意的是咬字的着力点要准确分明,明确后发出相应的:唇音、齿音、舌音、牙音、喉音。每一字的起点在气息的准备下,短促的、灵活且有弹性的咬出来过渡到韵母。积极运用“咬”字的技巧,来加强歌词的准确度与歌曲的感染度。


2、字腹需要引长
   一个字的字腹(韵母)是一个字的主体部分,它所占整个字的时值最长,能够延长放大;与发声最为密切,相比声母而言韵母是最能使声带发生振动的,所以对吐字起着关键性作用。演唱者的声音是否连贯圆润,主要看是否对字腹吐字与收尾归韵能力的掌握。因此它对歌曲情感表现、声色美化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字腹(韵母)又称为字的“灵魂”。
3、字尾收音需要分明
        在早期有关音乐的著作《唱论》中提到:把所有的汉字依据韵尾归类为“十三韵部”,即“十三辙”。它便是字音的收尾。唱好一个字的字尾我们需要收好音,也就是归韵。一个字分为字头(声母)、字腹(韵母)、字尾(收音)。它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我们在收音的时候需要收的轻、快、准。
        例如:唱“chang”,我们不做好收音归韵,就会唱成:差“cha”;晚“wan”唱成娃“wa”;情“qing”唱成齐“qi”等等。这不仅影响歌词的清晰连贯,而且对台下的听众来说也是一种“折磨”。
四、咬字吐字与呼吸、共鸣的关系
        作为一个声乐学习者,我认为民族声乐中咬字吐字、呼吸、共鸣三者是辩证统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1、与呼吸的关系
        记得有学者说过:学会呼吸就等于学会歌唱的一半。当我们在唱歌时,身体放松,用口鼻共吸的方式将气息吸到腰部与后背,此时横膈膜会同时下降,利用横膈膜的力量把气息保持在腰部以及后背,腰部在向外扩张的状态下小腹有一股往里收的相互力量。
        在个人学习过程中深深感受到:呼吸就像是流动的小溪,而吐字咬字就是上面的小船,小船只有顺流而下才会无限通畅。呼吸在很大程度影响咬字吐字的同时,咬字吐字又制约影响着呼吸。呼吸是基础,那么歌唱中的每个字都需要在正确的气息轨道上连贯的转换与过度,而不是端着气息,越唱越浅;气息不足字就会挂不住;气息过猛字就会被吹散。所以歌唱是均匀流动的呼吸与正确的咬字吐字缺一不可。
        2、与共鸣的关系
        我国的民族声乐与西方美声唱法大不一样,我们平时说话都是口腔共鸣,而无论是民族还是美声,唱歌时都会涉及到:胸腔、鼻咽腔、头腔等多个共鸣腔体。那么相对美声唱法的共鸣腔体来说民族唱法发出的声音要更集中、明亮一些。
        我们平时说话的声音很小,正是因为共鸣腔体的存在将其扩大,才使得我们的声音洪亮。一个好的声音,准确的咬字吐字是共鸣腔体的关键,而声音共鸣的美感又是通过字正体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在歌唱时,只有在正确的咬字吐字与多个共鸣腔体正确配合的状态下,我们的声音才会悦耳、集中、明亮。由此可见,咬字吐字与共鸣两者的关系辩证统一,相互作用。
五、结语
        声乐是一个全面的艺术知识,把语言作为基础再将其美化。它受地域、文化、语种等多方面的影响。作为一名声乐在学者,我们应当将每个知识点学习透彻,用辩证、科学的态度对待与分析,更好的服务于歌唱、服务于艺术。
参考文献:
【1】杨朗·《民族声乐中的咬字吐字研究》【J】音乐研究2009.04
【2】孔祥萍·《民族声乐中咬字吐字的艺术》【J】音舞百家2007.9.21
【3】李阳·《声乐表演中咬字吐字的几点看法》【J】北方音乐2016.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