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积累习惯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7期   作者:王腾飞 高艳
[导读] 在这个与时俱进的社会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而应充分发挥语文这一门学科
       王腾飞 高艳
        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银州镇班家沟小学     
        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华润希望小学     718199
        
        摘要:在这个与时俱进的社会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而应充分发挥语文这一门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阅读,积累,环境,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储备表达能量,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任务。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我个人觉得可从如下方面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要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指导学生朗读必须“入情入境”。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朗读教学十分注重创设情境,把文字符号变成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感知事物,在这种情境下,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比如,我在上《草原》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大草原的图片,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把学生带入一个广袤美丽的大草原上,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一种想放声朗读的激情油然而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积累习惯,良好的环境尤为重要。“孟母三迁”,“迁”的原因就是选择环境。目前,农村家长有阅读习惯的少,加上阅读积累对提高学生成绩又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没有引起大部分的教师的重视。如此状况,想读都读不成,何况孩子的天性又不是很爱读书。
        根据实际情况,我觉得要改变学生的阅读环境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做起:1、向家长宣传孩子从小养成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动员孩子家长开展“亲子共读”活动。2、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把图书分到各班,争取最大效益化。在阅读时间上,我认为我校区安排得非常好,每周都安排了阅读课程,给学生在阅读时间上给予了保证。
        二、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既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师提出的阅读教学要求,也是阅读教学的第一要义。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对于感兴趣的事,我们每个人都会痴情地,甚至废寝忘食地去做。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有明确的规定。没有兴趣,这个目标将成为空谈,勉强完成,也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好和乐都是阅读兴趣的反应,就是强调兴趣的重要性。当儿童对阅读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而不会感到乏味枯燥,阅读效果也会比没兴趣的孩子高出许多。孩子们对什么书感兴趣,就可以读什么书。家长、老师应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兴趣需要出发,遵从以孩子为本的原则,为他们提供他们喜欢的书。当然,我们要为孩子的成长负责,把好健康关。把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等作为打开兴趣之门的钥匙,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比责任心有力得多的东西。”小学生在情感、意志方面缺乏自我控制,但是对阅读材料中的新鲜事物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如果我们能将他们潜在的兴趣激发出来,那么,阅读就不会成为一种负担,相反,会是一种需要。


        三、范读领路,模仿入境
        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
        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讲前范读,一般适合于情境教学的文章,像《凡卡》。二是讲中范读,适合于范读文中精彩句段,如《桥》中老汉的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铿锵有力,要读出四个“!”的韵味。一开始学生把握不准,我的范读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读得更精彩,更具韵味,从中感受到了老汉的镇定冷静,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三是讲后范读。讲后范读具有一定的欣赏性、品味性,要选择那些写景状物的优美文章,如《桂林山水》,范读时可让学生把眼睛闭起来,静静地感受,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画面,达到一种境界。
        四、要规划任务,正确指导
        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要规划任务,正确指导。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阅读积累目标。为孩子的终身发展负责,无论教哪个年级都把阅读积累的指导当成责任,这样才能使年级衔接好,不至于产生“断层”。教师的教法如果常常如此,缺乏创新,学生对你的套路了如指掌,课堂气氛就会静如止水。例如开火车读书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在火车头的选择、火车行驶的方向、轨道的变化等方面多做文章,做到常换常新。又如指名读这种训练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告奋勇站起来读,还可以互相推荐、发出邀请等。这样,学生掌握了朗读技巧,配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情动而辞发,师生作者文本达成共鸣,共同营造出一个个令人惊奇的意境。规划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到良好的学习方法。
        1.农村学校学生到校时间比较早,可培养学生利用这段黄金时间阅读,逐渐养成习惯。
        2.利用好阅读课。阅读课可以阅读指定的篇目,也可以自由阅读,下课前五六分钟通过交流,调动孩子的读书热情。
        3.利用教材积累语言。多数文章文字优美,语法规范。每篇文章学完后可开展积累竞赛活动,让学生自由选取喜欢的段落背诵。当场宣布竞赛结果。这种比赛方式能极大调动学生热情,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4.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阅读在会有所收获,也会产生疑问,但往往随着阅读进行而很快淡化、模糊,甚至遗忘,阅读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学生的阅读成就感也很难积蓄。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五、读写结合促提高
        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拓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
        但是,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假如让繁重的课业负担剥夺了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和条件,加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机械讲解与灌输,学生就会疏远排斥阅读,必然造成“读写分离”。当学生不能从阅读中获得快乐,也就不能去体验“作文”的快乐的。所以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时刻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的切入,通过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这一个个训练环节,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只有让阅读融入学生的心灵与精神世界,他们才会产生表达的需要与激情,才回爱上作文。
        由此可见,大量阅读,大量积累是形成语文能力的一条捷径。我相信,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积累习惯,能使学生的读写能力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周红桃?.让国学教育为儿童生命成长奠基[J].考试周刊,2016(29)
[2]凌怡?.语文经典阅读教学研究[J].成才之路,2017(2)
[3]钟旭清.试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7年05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