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变形,畅游“数海”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7期   作者:姜晨曦
[导读] :适宜的操作材料,能够促进幼儿主动活动,
        姜晨曦
        江苏省溧阳市竹箦中心幼儿园,江苏 溧阳 213351
        摘要:适宜的操作材料,能够促进幼儿主动活动,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地呈现出来,使幼儿更好地感知数学,并对数学产生兴趣。幼儿园数学教育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幼儿学习数学是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教师在投放操作材料时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材料的投放要讲究适宜性;二是材料的投放应讲究科学性。
        关键词:适宜性、科学性、探究性
        在数学教学这个海域中,我如同一个驾船新手,还未能畅游整个“数海”中。但是,我一直坚信这句诗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异常重要,犹如海上帆船的那个船帆,有它畅游大海,没它则会寸步难行。不过,只有投入适宜的操作材料,才能够促进幼儿主动活动,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地呈现出来,使幼儿更好地感知数学,并对数学产生兴趣。我这个驾船新手又被通知要扬帆起航了,组织一节数学活动。
        一、船帆初成形
        我们选定了《图形变变变》这节课,因为是一课多研的形式,所以大家先在一起研讨了下。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很重要,那么这个“数海”船只上的船帆该怎样定形呢?数学区活动材料的投放应以促进幼儿数学能力发展为目的。
        二、初航观视
        中班教学的特点——情境化教学,操作材料会在情境中充分展现它的教学效果。
        一研并非自己上的,先观摩了另一位老师的教学过程。这位老师用变魔术引入图形变化,在带有神秘感的“魔术”下,得出了图形的一种变化,折某种图形可以变成不同的图形。再出示图形,让小朋友思考其他的变化方法。小朋友要分组操作了,这时我发现了问题,老师给小朋友提供了一些规则的图形,可是小朋友折出的、拼出的图形却是很多的不规则,小朋友都在无目的地操作着图形。
        三、观航反思
        观摩了一研,让我有了很多的想法,从中也看出了些问题。就操作材料来说,提供的图形很必要,但是确实在小朋友的操作发现了问题,这让我了解到游戏材料的设计与投放都不可能是一次性的,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材料是否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是否便于幼儿操作?是否能达成预设的教育目标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在幼儿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做出判断或与幼儿进行讨论,不断完善和调整材料。
        四、首变试航
        一研后有自己有很多的想法,我将船帆——操作材料稍稍施以加工,改变了操作方式,让每个小朋友能通过各种方法感受图形的变化,不分折组、剪组、拼组了,而是将各种变形方法融合与一体。
        活动开始了,我先做了下示范,把一个圆形折成了两个半圆形,让小朋友了解通过折的方法,圆形可以变成半圆形。

接下来就是小朋友分组操作了,可是操作刚开始就出现了问题,小朋友剪出来的图形都不是很规则。比如,闻闻要把长方形剪成两个三角形,可是剪出来的却是两个多边形,而且到后来自己也没个方向了,好像剪出来什么就是什么。再看那边的筱筱,她把一个正方形剪成了很多个小三角形,在白纸上拼成了一棵圣诞树。其他小朋友都在那边讨论着,这节课看上去有些燥乱,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五、航后反思
        各位观摩的老师给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操作材料缺乏探究性,在教学活动中幼儿探究的机会很少,并且脱离了数学领域,有些向美术活动靠拢,这样操作材料的效用也没有达到。
        目前,幼儿园数学活动按集体活动—分组操作—游戏三个环节组织实施,以小组活动形式投放较多的幼儿数学操作材料,活动后的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因此,目前的数学活动在幼儿数学操作材料投放上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当幼儿分散到各小组活动后教师不可能同时观察、指导到每位幼儿的活动过程,对活动效果不能准确地掌握,评估会出现相当程度的偏差,幼儿数学操作材料的选择就不能按每个幼儿最近发展区适切地进行。
        六、再游“数海”
        上次试航的失败并没有让我放弃,我又重拾信心准备再次“航海”,将船帆——操作材料进行了又一次的改型。
        首先我创设了一个幼儿比较感兴趣的情境——小熊造房子,巧妙地引出了操作材料,告诉幼儿需要什么图形,问幼儿“怎么办”,给幼儿探索的空间,而不是直接告诉幼儿,并请他们上来操作,通过操作图形和观察变化结果得出变形的方法与过程。之后的小组操作中,改变了第一次课中每人都操作三种方法的形式,而是一组是折,一组是剪,另一组是拼,当然其中还是贯穿着造房子的情境,使得幼儿觉得更加的感兴趣。
        七、畅游心得
        扬帆畅游“数海”的感觉真是太棒了!这还要感谢这重要的“船帆”——操作材料有了精心准备的操作材料,才让教学效果如此的显著。贯穿情境的操作材料更有趣味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探索活动常常发端于对探索对象的兴趣上,这种兴趣越浓,幼儿探索活动就越持久。
        A.幼儿数学操作材料外观的趣味性:让幼儿一看就喜欢,乐于主动探索。
        B.幼儿数学操作材料内容的趣味性:可出现一定的情节内容,如本次活动中“动物造新房”
        C.幼儿数学操作材料使用方式的趣味性:能让幼儿做做玩玩、娱乐探索。
        参考文献:
        [1]林梦璐.融合渗透激发兴趣.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
        [2] 杨亚琴.《幼儿园5-6岁幼儿数学区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2016.
        [3] 廖丽英. 《幼儿数学教育》 1999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