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渊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张家口市宣化区供电分公司,河北省 张家口市075100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生活用电增加的大环境下,为了保障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我国近年来加强了对电网事业的建设。电力系统作为电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运行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生活的安全,因此,要加强电力系统的安全管理,尤其是要加强对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的安全管理。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管理;策略分析
1 引言
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我国电力事业的支持。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作为当前我国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国家电力事业的安全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加强对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管理的研究尤为重要。
2安全自动控制与继电保护的要求
2.1安全自动控制
2.1.1安全可靠
安全自动控制系统与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就是维护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安全可靠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安全自动控制系统和继电保护装置的控制和保护区域,对该范围内的电气元件的异常情况以及系统设备运行故障迅速的予以处理,并且明确安全自动控制系统和继电保护装的职责所在,以确保其可靠性。
2.1.2灵敏迅速
在安全自动控制与继电保护的控制范围,对于异常情况和故障能够及时的反应,其中继电保护测量元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确定规定的动作值,根据运行方式以及故障类型进行综合分析,作为制定点校验的参考,进而得出相关参数,以确定灵敏系数。在此基础之上,继电保护装置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处理电气元件故障,进而控制故障的发生和“蔓延”,避免电力系统线路和装置受到严重的损坏。
2.1.3选择性
当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在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过程中,为了确保正常部分的正常供电,要尽快在最小时间间隔内查找出可能发生的故障,尽量缩小断电范围,从位置最近的断路器故障位置选线,从而使无故障部分进行正常运行。
2.1.4速动性
要避免电力系统中故障的进一步扩大,确保电力系统可以稳定运行,就要提高系统电压恢复的速度,通过及时切除故障,充分发挥保护装置应该具备的作用。
2.2继电保护的关键点
在应用继电保护装置时,有几处关键的环节需要注意。其一,在继电保护装置检验方面。电流回路升流和电压回路升压试验要在继电保护装置检验过程的最后阶段进行,必须在其他项目试验完成之后,试验完成之后,定值、定值区以及二次回路接线不能发生改变。定期检验当中的负荷向量测量以及打印负荷采样值,不能在设备的热备状态下进行。其二,定值区的正确性对于继电保护装置安全运行十分关键。因此在修改定值时需要格外注意,打印定值单和定值区号,确保日期、变电站以及设备名称的准确性,做好工作记录,定值编号一定要予以注明,确保定值区的准确性。其三,继电保护装置的一般性检查。连接件的紧固性、焊接点是否存在虚焊以及机械特性都是重点检查的内容,以避免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对螺丝、焊接点进行一一严格的检查,对松动和虚焊要及时的予以完善处理,进而保证继电保护装置的安全运行。另外,保护屏各装置机箱屏障接地检查,其中铜排接入地网的可靠性是十分关键的,必须严格予以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应的标准。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检查工作,必须做好工作记录,并作为下一次检查的参考。
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在工厂企业变电站、高压供电站之中得以广泛的应用,其能够应用于高压供电系统的电容器保护、主变保护以及线路保护之中。高压供电系统之中主要有分段母线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虽然对那些非并列运行的分段母线安装了电流速断保护装置,但是仅于断路器合闸的时候投入,在断路器合闸之后自动解除。除此之外,还应该安装电流保护,就电力负荷等级较低的配电所可以不安装保护。通常而言,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线路保护:通常应用二段式或者三段式的电流保护,段的划分为:一段是电流速断保护;而二段是限时电流速断保护;三段是过电流保护;主变保护: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主变保护主要有主保护与后备保护,其中主保护通常是差动保护、重瓦斯保护,而后备保护主要为过负荷保护与负荷电压过流保护;母联保护:应用母联保护的时候需要同时安装过电流保护以及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电容器保护:电容器保护的应用主要包括失压保护、过压保护、零序电压保护以及过流保护。
4安全自动控制和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措施及发展趋势
4.1提高继电保护的智能化程度
智能化是当今科学技术的重大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智能化技术在社会各行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电力系统中,智能化、数字化是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的重要措施,因此,电力企业要积极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的智能化程度,从而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将智能技术应用在电力系统中,能极大地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对继电保护装置的一些不可靠因素进行管控,这极大的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可靠性。
4.2电网调度自动化
电力调度自动化主要利用信息技术来收集和处理数据,能够根据这些数据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充分发挥安全自动控制和继电保护的重要作用,实现安全监测和实时控制的目的。由系统的调度中心统一进行调度,对变电站和发电厂进行远程控制,有效监测其运行情况,实现电力调度的自动化控制。发电自动控制、负荷预测、电力系统安全监视和分析以及电路恢复和紧急控制等内容都是电力调度自动化的重要体现,充分将安全自动控制和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发挥出来,使电力调度工作平稳有序的进行,进而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4.3一体化
在安全自动控制和继电保护网络化的基础上,保护装置等同于一台功能多,性能高的计算机,微机保护装置是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只能终端,能够从网上收集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的相关信息,还能将这些信息传送到网络控制中心去,因此,每个微机保护装置不光有继电保护功能还可以在电气设备正常运行中完成测量,控制和数据通信等任务,从而实现保护,测量,控制,数据通信一体化。这类装置的优点有:微机保护装置性能更为强大,保护,监控回路采样相互独立,测量回路精准度更高,既能提高继电保护的安全可靠性,还能监测的准确性,因此,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继电保护技术逐渐走向一体化的发展。
4.4供电系统安全控制
在供电系统安全控制当中,利用安全控制系统以及继电保护装置,加强负荷控制、变电站安全自动化控制以及电力调度监控。在供电系统的运行当中,通过声频或工频控制的方式来控制负荷。变电站安全自动化控制和电力调度监控则实现了自动远程监控,充分发挥安全控制系统以及继电保护装置的重要作用,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保证供电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为电力供应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5结论
总之,安全自动控制与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当中的应用,维护了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促进了电力系统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在电力系统运行当中,电力系统安全自动控制系统和继电保护装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预防电力系统故障,消除安全隐患,成为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途径,以维护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张峰.电力系统安全自动控制与继电保护[J].科技资讯,2011,29:160.
[2]步天龙.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控制[J].机电信息,2010,36:103+106.
[3]娜仁图雅.地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运行规程的有关问题的探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24:58-61.张学渊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张家口市宣化区供电分公司,河北省 张家口市075100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生活用电增加的大环境下,为了保障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我国近年来加强了对电网事业的建设。电力系统作为电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运行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生活的安全,因此,要加强电力系统的安全管理,尤其是要加强对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的安全管理。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管理;策略分析
1 引言
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我国电力事业的支持。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作为当前我国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国家电力事业的安全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加强对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管理的研究尤为重要。
2安全自动控制与继电保护的要求
2.1安全自动控制
2.1.1安全可靠
安全自动控制系统与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就是维护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安全可靠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安全自动控制系统和继电保护装置的控制和保护区域,对该范围内的电气元件的异常情况以及系统设备运行故障迅速的予以处理,并且明确安全自动控制系统和继电保护装的职责所在,以确保其可靠性。
2.1.2灵敏迅速
在安全自动控制与继电保护的控制范围,对于异常情况和故障能够及时的反应,其中继电保护测量元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确定规定的动作值,根据运行方式以及故障类型进行综合分析,作为制定点校验的参考,进而得出相关参数,以确定灵敏系数。在此基础之上,继电保护装置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处理电气元件故障,进而控制故障的发生和“蔓延”,避免电力系统线路和装置受到严重的损坏。
2.1.3选择性
当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在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过程中,为了确保正常部分的正常供电,要尽快在最小时间间隔内查找出可能发生的故障,尽量缩小断电范围,从位置最近的断路器故障位置选线,从而使无故障部分进行正常运行。
2.1.4速动性
要避免电力系统中故障的进一步扩大,确保电力系统可以稳定运行,就要提高系统电压恢复的速度,通过及时切除故障,充分发挥保护装置应该具备的作用。
2.2继电保护的关键点
在应用继电保护装置时,有几处关键的环节需要注意。其一,在继电保护装置检验方面。电流回路升流和电压回路升压试验要在继电保护装置检验过程的最后阶段进行,必须在其他项目试验完成之后,试验完成之后,定值、定值区以及二次回路接线不能发生改变。定期检验当中的负荷向量测量以及打印负荷采样值,不能在设备的热备状态下进行。其二,定值区的正确性对于继电保护装置安全运行十分关键。因此在修改定值时需要格外注意,打印定值单和定值区号,确保日期、变电站以及设备名称的准确性,做好工作记录,定值编号一定要予以注明,确保定值区的准确性。其三,继电保护装置的一般性检查。连接件的紧固性、焊接点是否存在虚焊以及机械特性都是重点检查的内容,以避免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对螺丝、焊接点进行一一严格的检查,对松动和虚焊要及时的予以完善处理,进而保证继电保护装置的安全运行。另外,保护屏各装置机箱屏障接地检查,其中铜排接入地网的可靠性是十分关键的,必须严格予以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应的标准。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检查工作,必须做好工作记录,并作为下一次检查的参考。
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在工厂企业变电站、高压供电站之中得以广泛的应用,其能够应用于高压供电系统的电容器保护、主变保护以及线路保护之中。高压供电系统之中主要有分段母线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虽然对那些非并列运行的分段母线安装了电流速断保护装置,但是仅于断路器合闸的时候投入,在断路器合闸之后自动解除。除此之外,还应该安装电流保护,就电力负荷等级较低的配电所可以不安装保护。通常而言,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线路保护:通常应用二段式或者三段式的电流保护,段的划分为:一段是电流速断保护;而二段是限时电流速断保护;三段是过电流保护;主变保护: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主变保护主要有主保护与后备保护,其中主保护通常是差动保护、重瓦斯保护,而后备保护主要为过负荷保护与负荷电压过流保护;母联保护:应用母联保护的时候需要同时安装过电流保护以及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电容器保护:电容器保护的应用主要包括失压保护、过压保护、零序电压保护以及过流保护。
4安全自动控制和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措施及发展趋势
4.1提高继电保护的智能化程度
智能化是当今科学技术的重大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智能化技术在社会各行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电力系统中,智能化、数字化是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的重要措施,因此,电力企业要积极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的智能化程度,从而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将智能技术应用在电力系统中,能极大地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对继电保护装置的一些不可靠因素进行管控,这极大的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可靠性。
4.2电网调度自动化
电力调度自动化主要利用信息技术来收集和处理数据,能够根据这些数据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充分发挥安全自动控制和继电保护的重要作用,实现安全监测和实时控制的目的。由系统的调度中心统一进行调度,对变电站和发电厂进行远程控制,有效监测其运行情况,实现电力调度的自动化控制。发电自动控制、负荷预测、电力系统安全监视和分析以及电路恢复和紧急控制等内容都是电力调度自动化的重要体现,充分将安全自动控制和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发挥出来,使电力调度工作平稳有序的进行,进而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4.3一体化
在安全自动控制和继电保护网络化的基础上,保护装置等同于一台功能多,性能高的计算机,微机保护装置是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只能终端,能够从网上收集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的相关信息,还能将这些信息传送到网络控制中心去,因此,每个微机保护装置不光有继电保护功能还可以在电气设备正常运行中完成测量,控制和数据通信等任务,从而实现保护,测量,控制,数据通信一体化。这类装置的优点有:微机保护装置性能更为强大,保护,监控回路采样相互独立,测量回路精准度更高,既能提高继电保护的安全可靠性,还能监测的准确性,因此,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继电保护技术逐渐走向一体化的发展。
4.4供电系统安全控制
在供电系统安全控制当中,利用安全控制系统以及继电保护装置,加强负荷控制、变电站安全自动化控制以及电力调度监控。在供电系统的运行当中,通过声频或工频控制的方式来控制负荷。变电站安全自动化控制和电力调度监控则实现了自动远程监控,充分发挥安全控制系统以及继电保护装置的重要作用,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保证供电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为电力供应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5结论
总之,安全自动控制与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当中的应用,维护了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促进了电力系统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在电力系统运行当中,电力系统安全自动控制系统和继电保护装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预防电力系统故障,消除安全隐患,成为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途径,以维护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张峰.电力系统安全自动控制与继电保护[J].科技资讯,2011,29:160.
[2]步天龙.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控制[J].机电信息,2010,36:103+106.
[3]娜仁图雅.地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运行规程的有关问题的探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24: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