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接触网全生命周期中BIM技术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24期   作者: 靳海涛
[导读] 对于轨道交通接触网而言,为了能够提高其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能力,可在全生命周期运用BIM技术
        靳海涛
        (中交机电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 100088)
        摘要:对于轨道交通接触网而言,为了能够提高其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能力,可在全生命周期运用BIM技术。为了提高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本文对BIM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轨道交通;接触网;全生命周期;BIM技术
        牵引供电系统是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接触网组成,它能使电力机车运行获得所需的静电能[1]。既要提高牵引供电系统的设计水平,又要重视施工质量,为电气化轨道的顺利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接触网是电气化轨道交通中受电弓的高压输电线路,承担着将变电所获得的电能传输给电动客车的任务。BIM技术可以应用于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BIM技术可用于从支柱装配到悬臂安装和架线的可视化设计和施工。BIM可以在接触网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发挥作用,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对于牵引供电系统的设计,要注重其质量和进度,才能真正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要求。BIM技术作为一种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借助于三维理论,可以使轨道交通建设更加安全稳定。
        一、基于 BIM 的接触网全寿命周期应用价值
        分析建筑全生命周期BIM建模可知,主要是建筑生命周期工程数据的积累、扩展、集成以及应用,在建立子模型后能够形成完整的BIM[2]。基于BIM的接触网全寿命周期应用价值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模型化价值。对接触网设计成果、施工过程、竣工交付和运营维护等,主要以三维模型的方式进行表达,在BIM模型构建后能够达到可视化信息交互的目的。其次,参数化价值。主要采取模型数据关联的方式,对接触网进行全面统计与准确计算,为接触网工程投资管理精细化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第三,模拟化价值。通过对BIM模拟技术的应用,能够达到模拟接触网工程核心功能的目的,同时也体现对施工与运维等环节的模拟,实现接触网工程质量的提升。
        轨道交通接触网全生命周期中BIM技术的应用
        (一)设计阶段
        一般来说,接触网的布局和设计结果都是基于传统的二维设计和装配图。CAD图纸不直观,非专业人员难以理解,无法反映接触网设备与周围环境的复杂关系。发现极限侵入或绝缘失效等问题难以满足要求。此外,接触网与道路、桥梁、隧道等的接口检查困难,设计之间的冲突也很难发现。这些问题往往出现在施工阶段,容易引起设计变更,浪费资源和工期,甚至带来质量风险。
        BIM设计平台为CATIA软件,在BIM技术支持下接触网专业设计流程范围为三维模型建立、上下序信息确认、骨架设计、接触网设备模型布置、设计验证以及设计发布等[3]。在架设接触网设备的过程中,一般会沿线路进行,此时要充分考虑到桥梁、隧道等因素,并结合掌握到的线路中心线、墩台信息以及隧道轮廓信息等,通过CATIA软件的Knowledge?Pattern,可以顺利生成接触网骨架。应用CATAIA软件平台和BIM技术,有利于提升接触网设计水平,将其各项设施、桥梁和路基等信息充分呈现出来。不同于传统二维设计,精确性与直观度有了显著提升,为接触网设备位置、型号等选择创造了有利条件。
        对二维设计来说,桥梁需要有接触网支柱预留位置,桥梁墩台则自主设计,施工期间不能让预留基础与桥边缘过近,否则会导致接触网支柱和桥梁发生冲突。设计者一般根据自身经验确定线路中心线和声屏障的距离,这容易引起接触网支柱与声屏障干涉碰撞的现象,借助BIM设计的方式,能够快速找出不同专业间引起的碰撞冲突情况,从而更好的进行协同配合与设计更改,避免在施工期间发生局部损失、返工等现象。
        (二)施工阶段
        1、施工方案管理及虚拟施工
        接触网项目建设前,应根据各项目接触网项目的特点、组织方式、工期等要求,编制接触网项目BIM实施方案。方案管理系统以信息BIM模型为基础,展示人、机、物等资源,确定各项目对资源的需求,结合方案内容,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并自动形成方案各方面的资源图和约束条件,为方案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对有方案支持的特大型施工,完成了特大型设备入口的路径模拟。
        
        图1:某轨道腕臂虚拟安装分画面
        接触网通常结构复杂,施工人员应能准确掌握施工图,为施工提供直观的指导。三维模型施工完成后,结合施工要求,对关键设备和特殊地段的安装施工进行现场模拟,找出方案中的缺陷,更好地把握施工各环节的要求,提高建设水平,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某轨道下锚柱虚拟施工
        2、物料工器具追踪管理
        接触网的结构非常复杂,有许多部件,如支撑部件、悬挂部件、连接部件、锚固部件、补偿部件和电气连接部件。悬链线设备由支柱基础、支柱、悬臂、定位装置、接触线、信使电缆、滴管、附加导体等组成,空间结构复杂,涉及电气、结构、机械等领域。因此,需要一种参数化的快速建模方法来实现悬臂梁的装配设计和排样。编码应根据接触网零件的实际情况完成,包括型号、规格、生产厂家等信息。编码应反映在施工BIM中。结合建筑材料的二维码标签,可为施工现场的材料配置提供相关依据,为物料管理和物料跟踪打下良好的基础。
        3、施工质量监管
        首先,应用BIM技术可以提高三维设计水平,体现工程质量的规定,包括建筑色彩、材料和设备的规定,保证质量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其次,在BIM设计过程中,图纸是数字化的,可以在计算机上快速完成检索、判别和数据处理。对于监理工程师的项目经理和承包人来说,在简单的设计功能的支持下,可以准确、快速地获取建筑构件的特征信息,包括钢筋的布置、设备预留孔的位置等,以及构件的尺寸等,并能在现场完成规定的放行。第三,借助BIM模型和施工方案,完成虚拟环境数据的集成,实现建设项目可施工性的仿真实验,提前发现质量缺陷。第四,在三维设备信息管理中添加所有部件具体安装信息,确定安装、验收等流程,让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单位工程验收中形成的信息输入BIM模型数据库内。
        (三)运营维修阶段
        运营单位为掌握接触网情况,主要参考设计、施工资料,以及运营维护期的检查、检测和监测数据,不够直观,难以发现潜在故障,不利于形成合理的维修计划。对标时,在时间和空间上也有一定的要求,有利于了解接触网的运行状况。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在现场掌握接触网的运行状态需要较长的时间。引入BIM技术后,是解决接触网人员和经验不足等问题的有效手段。在三维模型中,它可以展现接触网的各个方面,通过日常检查掌握接触网以前的运行状态和维护信息。这样就可以从维修计划入手,提前模拟维修过程,使刀具配置更加准确,提高维修效率,降低成本。
        结语:BIM技术在各个行业中具有越来越明显的优势和作用。目前,轨道交通接触网全生命周期BIM技术的研究相对滞后,还有许多环节有待突破。通过多方努力,逐步构建轨道交通接触网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的可视化平台。BIM技术将通过轨道交通各专业的研究和探索,在轨道交通各专业中得到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国轨道交通接触网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保证轨道交通接触网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侯娜.BIM技术在郑阜高铁接触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20):89—90.
        [2]杨凯镜.刚性接触网BIM技术应用研究[J].电气化铁道,2020,31(S1):56—59.
        [3]吴波.接触网BIM三维建模技术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13):7—8.
        [4]刘红良,王万齐,王辉麟,刘红峰,鲍榴,杨威.BIM技术在高速铁路接触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9,28(06):54—58.
作者简介:靳海涛(1983),男,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轨道交通机电工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