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玮
372928197905170024,山东 菏泽 274700
摘要:土地整理作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在实施过程中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解决土地整理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可以给农民带来实惠,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存在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不容忽视。解决问题,促进农村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
1 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
1.1生态多样性受到破坏
在科学合理的土地开发整理政策下,促进土地资源的准确利用对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积极意义。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一味追求经济发展,就会忽视生态环境,无序开垦土地,缺乏相应的生态景观设计和规划。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可能导致生态环境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的统一协调发展,植物种类和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一些不尊重自然的人类生产活动,很可能破坏当地的自然发展规律和生物链,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导致生物资源单一,生态恢复能力差,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1.2土壤性状发生变化
土地开发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土壤理化性质有关。荒地复垦改变了原有的土壤结构,破坏了原有的土壤结构。农田耕作暴露了整个地表的封闭土层和地表土壤质量,实现了作物种植和废弃物管理。许多生长素用于作物栽培。这些物质不仅对土层造成轻微污染,而且破坏了土层中的养分,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
1.3水资源和水环境受到影响
在农村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道路、村庄和稻田的重建是不可避免的。但在改造过程中,肯定会影响到周边河流和水源地。例如,在根据农田布局进行水岭、道路改造时,通常采用相关技术手段对原有沟渠、土地进行改造,从而改变原有水文条件和地质形态。在这种情况下,会对水产品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一些施工污水会排入河流中大量的水资源。随着耕地面积的增加,农业喷施化肥、农药容易污染周边生物和水源,不利于生态环境中各种生物的自然繁殖。从目前的情况看,在我国全心推进村镇一体化的进程中,水利工程的引入将导致原有水源因人为干预而丧失自净能力。
2 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2.1尊重生态自然的发展规律
农业农村的发展过程中,土地整理是基础的工作,也是经营种植阶段,重要的一环。基于此,有关整理人员在开展整理工作时,应优先注重合理的规划,避免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自然可持续发展。为了能够提高土地整理的效率,提高整理质量,则需要工作人员遵循尊重自然规律,在保障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再开展相关土地整理工作。具体而言,整理土地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注重“量”与“质”的变化,如扩展农业耕田的过程中,若拓展面积超出一定范围时,则会造成生态环境的影响,甚至形成破坏,这便不利于农业农村的持续发展。对此,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则需要规划设计人员结合自然生态的特点,注重控制土地增加的“量”,避免量的积累导致质的变化。
2.2注重对生物的保护
生物多样性、生命体的多种多样化及其变化发展过程是自然界的基本性质,由此提供巨大的生态、经济、美学价值。自然生态中,包含的物质有多种,其中生物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若出现减少、灭绝等现象,则同样会形成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造成土地环境的变化,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农业农村在开展土地整理活动时,不仅应注重对植物的保护,也应注重对生物的影响分析,避免影响到生物、动物的生存。具体而言,针对现代化的生产技术而言,利用机械设备则能够改变河流的河道、建设水利工程;喷洒一些农药、营养药,则可能够造成动物、植物的生存环境变化。河流改变,则会直接改善原有河流生态的特点,影响一些生物、植物、动物的生存。喷洒药物同样会造成植物、动物的生存影。
对此,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使自然生态可持续,创造人们更好的生存环境,有关农业农村在开展土地整理工作时,应加强对生物生存环境的分析,注重对生物的保护,避免造成自然生态的破坏,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3合理布局规划
土地整理工作中,不应只注重对耕地面积的扩增,还应注重对土地环境恶化现象的治理,这便能够利于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具体而言,则需要有关管理单位加强对农业农田的规划、布局,促使其具有科学合理性。首先,有关单位应对生态环境的全局出发,明确土地占地面积、加强对土壤破坏现象的了解。在对相关地域情况了解后,再开展合理规划工作。其次,实际的规划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根据生态保护方法、保护原则等,合理划分整理区域,提高土地整理效率。最后,运用合理的土地整理方法,针对土地恶化区域应给予相应的保护方法,如给予退耕还林治理方法、给予植树造林方法,这便利于改善土壤质量,减少一些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提高土地整理的质量,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基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土地整理规划过程中,工作人员则可以充分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提升合理规划布局的质量、效率。
2.4确定评价指标,建立评价体系
一方面,通过可以量化的各个生态环境监控指标的合理评价,就土地整理对环境系统的影响有一个科学认识,提高土地整理过程中环境监控的可操作性与透明度;另一方面,采取必要的行政、经济、法律措施,保证农业生态环境通过土地整理规划中和实施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计划得以顺利进行。
2.5注重水资源的平衡发展
从自身利益考虑,一些农民会自发的进行土地开发,这种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水资源的破坏,因此要对其进行制止。在土地开发整理的过程当中,要提高对于水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以确保能够给人们提供安全健康的饮用水。对于一些工业用水要作出严格的规定,不能随意排放污水,为水生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2.6加强对农田的保护和改良
发展农业的基础就是耕地,因此耕地质量的提高是非常关键的。要改善当地的耕地质量就需要当地的土地和气候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农作物,例如半期玉米等。对农作物进行合理的施肥,降低肥料过剩对耕地造成的不良影响。此外要通过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来进行农作物的耕种,改良土壤质量。
2.7重视三位一体战略实施
在党的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将“三位一体”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依据,在对农村土地的开发整理中,要始终牢记我党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重国家文化和政治的发展,要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同步发展。在农村土地的开发中,不能单纯看到其中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样对于国家生态文明的发展是不利的。
2.8综合管理开发项目
在对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之前,要明确国家的有关规定,保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通过明确的管理制度以及评价体系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要将水资源、土壤、农田景观、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纳入到评价标准当中。此外还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反馈规程,对各个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客观全面的评价有利于对土地开发进行更加合理的调配,由于环境的平衡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农村土地整理与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有机集合, 既能够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又能够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浅谈土地整理与农村生态环境 [J]. 廖峰. 南方农机. 2019(21)
[2]土地整理与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J]. 刘育明. 科学家. 2017(03)
[3]土地整理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 [J]. 葛泽付. 环球人文地理. 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