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的临床诊断与处理措施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尤建军
[导读] 2018 年,非洲猪瘟在中国和西欧被发现,这引发了世界各国养猪业及相关人士的高度重视,

        尤建军
        广安市岳池县西板镇畜牧兽医站 638337

        摘要:2018 年,非洲猪瘟在中国和西欧被发现,这引发了世界各国养猪业及相关人士的高度重视,养猪场的生物安全与卫生防疫工作一直是养猪场的重点工作。这就要求养猪场要始终坚持生物安全工作,不断总结,及时查找安全漏洞,将非洲猪瘟扼杀在门外。本文阐述了养猪场非洲猪瘟临床诊断要点,以及发现可疑病例时的处理措施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非洲猪瘟;诊断;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 为一种发病急、伴有高热且存在高度传染性的畜类传染病,其致病菌为非洲猪瘟滤过性病毒, 可引起猪群中发生的具有极强传染性的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达 100%)。 此病是养猪业头号杀手,一旦发生流行,将给养猪业造成毁灭性灾害。 该疫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皮肤紫绀、肾脏及胃黏膜等器官或组织出血等。非洲猪瘟于上世纪20年代首次发现于肯尼亚,且广泛分布于撒哈拉以南地区,并于上世纪50年代蔓延至西欧和拉美国家,虽多数国家积极干预消灭疫情,但在南欧部分地区仍有流行[1]。本世纪初,非洲猪瘟流行趋势加剧,在多个国家暴发、流行,尤其为俄罗斯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2017年3月,俄罗斯远东地区伊尔库茨克州发生非洲猪瘟大面积暴发。 而在我国流行的非洲猪瘟则与下列因素有关:俄罗斯疫情暴发点距离我国较近,仅约1000km;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庞大,生猪养殖量、存栏量级消费量均为世界最高,且每年种猪及猪肉制品进口量 较大,与其他国家贸易较多;我国进出旅游人数不断增加,旅客所携带的大量个人物品也可能导致带入猪瘟病毒;我国整体养猪技术水平偏低,疫病防控能力相对薄弱。在这种情况之下,2018年8月,我国首例非洲猪瘟暴发,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已发生多起非洲猪瘟疫情,给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把它列为一类动物疫病。非洲猪瘟诞生将近 100年目前尚未成功研制出非洲猪瘟疫苗和有效的治疗药物,一旦确诊非洲猪瘟疫情,必须启动应预案,群策群力,科学防控疫,尽快扑灭。
1 流行病学
传染原
        病猪、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是主要传染原。带毒蜱类和虫媒也是传染原之一。 1.2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传染和间接接触传染,短距离可通过空气传播。
1.3 易感动物
        家猪、野猪易感。
1.4 潜伏期
        潜伏期为5~19天,实际病例中也有更短或更长的。
1.5 发病率和死亡率
        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一般达到100%。
1.6 发病季节性
        无明显季节性,但以冬、春季节较多一些。
1.7 病原抵抗力
        非洲猪瘟病源对温度和消毒药抵抗力不是很强,80℃几分钟就可以杀死病原。有效的消毒药有:10%苯和苯酚、次氯酸、碱和戊二醛等。
2 临床症状
2.1 最急性型
        没有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就突然死亡,最急性型病例较为少见。
2.2 急性型
        初期病猪体温可达41℃,可持续3~4天,至死亡前48小时, 病猪体温开始降低,但病猪临床症状直至体温正常后表现出来。病猪精神沉郁、嗜睡、不食,2~3天后在耳朵、鼻盘、四肢、臀部、腹部等部位出现紫红色,皮肤有蓝黑色出血点或出血斑。便秘或腹泻,粪便潜血或有黏液,怀孕母猪发病流产,一般3~4天死亡,有的死猪口流血液或呕吐,大多数猪场都以急性型经过。
2.3 亚急性型
        此类型不好区分,介于急性型与慢性型之间,症状较轻,发病较缓和,病程稍长一些。


2.4 慢性型
        表现低烧,体温不稳定,时高时低,病程较长,逐渐消瘦,共济失调,步态僵硬,由于胃肠道出血,有的皮肤苍白或黄染,有的皮肤有坏死灶。临死期体温降低,有的呕吐,一般一周左右死亡,也有个别更长的。
2.5 病理变化
        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大多数器官浆膜有出血点,胃肠道黏膜出血,有时有凝血,脾脏肿大,质软呈红蓝色,表面有出血点或 有梗死灶。
3 诊断要点
        有以下情形和现象的首先怀疑非洲猪瘟: 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存栏100头的猪场,一天死亡可以达到20~30头猪,甚至更高。发病规律,同一个猪场母猪、大猪先发病先死亡,再到中猪、小猪发病死亡。注射药液部位的针眼长时间流血,血液凝固不良。
3.1 临床诊断
        非洲猪瘟与猪瘟、猪丹毒等猪类常患的出血性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较为相似,而且个体之间症状差异也很大,要从流行病学、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综合分析进行区分。当发现猪有大批量死亡,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且同时本地区存在疫情暴发 时,则应高度怀疑暴发疫情为非洲猪瘟,但最终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2]。   
3.2 病毒分离
        采猪口鼻眼、肛门、排泄物试纸样品,送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实验室病毒分离检测。
4 防控措施
4.1 应急机制
        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后,有关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及时组织扑杀疫点内的所有病死猪、被扑杀猪及其产品,以及排泄物、餐厨废弃物、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饲料和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人员、交通工具、用具、圈舍、场地等进行严格消毒,并强化灭蝇、灭鼠等媒介生物控制措施;对疫区、受威胁区及周边地区进行疫情筛查及防疫知识宣传,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疫情的进一步扩大。
4.2 防控管理
        第一,养殖地区应严格控制人群、车辆的进入,对易感动物应加强进入前检疫;对进出养殖区的车辆、工作人员及物品等应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第二, 提倡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禁止到外地或疫区引进种猪和猪苗。采取封闭式养殖,采取隔离防护措施,避免与野猪、蜱类和虫媒接触。
        第三,加强消毒灭源工作,应急期间每天坚持消毒猪场、猪栏。
        第四,严禁使用餐厨剩余物(即泔水)饲喂生猪。
        第五,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体抵抗力。
        第六,在目前没有疫苗、没有药物治疗的情况下,依靠科学防控,切断传染源是控制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手段,轻易相信一些五花八门的做法只能徒劳无果。
        第七,积极配合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疫病监测排查工作,发现不明原因死亡等现象,要及时报告当地兽医部门。
5 结语
        非洲猪瘟适应能力极强,在自然以及血液、粪便等条件下均可保持较强的感染能力,因此养殖场应加强消毒,对于预防疫情暴发具有重要作用。但非洲猪瘟病毒对热耐受性较差,因此可对物品进行各种高温处理,而养殖场、车辆可采取消毒剂处理。且非洲猪瘟也可经过某些蜱虫为其传播媒介,因此养殖场应加强对杀虫处理。除此之外,应严格禁止由疫情暴发区及其周围地区进口各种生猪及其猪肉制品;对于非洲猪瘟暴发地周围地区,养殖场应严格限制进入人数,严格进行物料入场消毒工作,对疑似病猪应立即进行隔离、送检、上报。对周围地区疫情密切关注,随时做好各种准备。
参考文献
[1]孙世宇. 非洲猪瘟的临床诊断与处理措施[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9, (03): 95.
[2]张振玲. 关于非洲猪瘟的10个常识[J]. 今日养猪业, 2019, (03): 36-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