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武
盐城市大丰区刘庄镇水利管理服务站 江苏盐城2241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近年来水生态文明观念的宣传和普及,使社会对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更加重视。水生态治理和保护是一个复杂、系统、变化的课题,在河道管理中,因区域环境的复杂性和管理内容的特殊性,对相关制度和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本文通过对河道管理的简要概述,列举和分析目前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河长制在管理方面的具体应用,促进水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河长制;河道管理;策略
引言:河长制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河湖健康管理,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举措。在目前的河道管理中存在较多问题,如局部污染严重问题、与周边农业用地产生矛盾问题等,所以,在河湖健康维护中,要充分发挥河长制在规定区域和系统中的统筹规划作用,根据区域内具体情况制定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实现污染治理和生态管理。
一、河道管理的特点
河道不仅在泄洪工程中担负着重要责任,而且是水资源承载和水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河流区域作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孕育着两岸人民和推动着文化传播。在传统功能方面,河道可作为泄洪渠道,水资源可以灌溉、养殖、发电;在创新功能方面,河道及周围生态环境可以建立旅游观光区,促进区域内第三产业的发展。河道范围包括从源头到河口的全过程,河水奔腾而过穿越了多个行政区域,所过之处地形地貌也不尽相同,从高山到平原,从丘陵到盆地,涉及范围极广。在以往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有形功能方面,利用水资源提供给人们更多的便利,而对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方面的管理意识较弱,加之河道生态破坏的直接表现具有滞后性,从而影响管理人员生态意识的建立。
二、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河流污染严重
科技的创新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我国经济高效发展的见证,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各种生产、生活垃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避免的破坏,尤其将河道直接变成垃圾处理场,大量垃圾和废水涌入。
(二)水生态环境恶化
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各行各业的水资源使用量都比较多,加之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和处理,加剧了我国的水生态系统的紧张情况,众多的珍稀水生生物的家园被污染和破坏,生物链断裂,导致大量生物死亡,甚至物种灭绝。
(三)农业用地占用
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现代化经济建设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为了发展农业经济,河滩地逐步成为基本农田,使河道在水利工程建设和河道运输等方面的功能缩减。
(四)河长制的管理短板
河流的区域性、复杂性为治理工作带来了更多挑战。目前河长制工作模式局限于开展工作主要根据上级任务下达和监管,这就导致下级政府的声音不能及时传达到上层,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影响整体管理成效。
三、河长制的创新方向和措施
保持水环境治理的合理性,需要制定合理的考评制度和人才机制,完善河长制的措施,进行积极创新,这样才能发现治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通过积极整改来提高水环境治理有效性。
(一)做好程序规划工作
程序规划即要求管理者在治理工作开始前根据治理目标对阶段性的工作进行信息整合和流程设立,它是各级部门在完成治理任务时的重要方向和指导,影响着整体工作的进度和最后效率[1]。
所以,在构建“河长制”管理模式时,要立足于当地实际情况,应该注重程序规划,防止决策过程中领导的个人意志和威信在决策结果中占绝对比重,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根据实际工作和管理经验不断健全管理制度和相应规则,制定科学的治理方案,为治河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从而实现决策思路的科学性和管理进程的有序性。在这一创新形式下,一是能够确保治河工作整体方向,二是可以实现管理工作的完整性,防止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三是能够实现与群众的良好沟通和高效互动,做到取信于民。
(二)优化组织结构
在生态治理工作中,合理的机构编制和科学的工作流程是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所以要优化组织结构和健全管理体系,优化管理措施和流程,将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提高治理工作效率[2]。一是完善会议协调机构体系,突出“河长制” 的中心地位。二是明确各机构的职能和具体工作内容,开展任务导向型工作,加强各部门的相互协调和配合,强化监管力度(如图1中相关人员正在进行工作视察),保证具体工作的有序开展。三是创新和完善工作流程,做好任务分配、过程监管和工程验收等重要环节。四是健全考核机制,做好战略部署和方向引导,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保证方针、政策的有效下达,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开展工作,明确各个部门和管理人员的职能,杜绝工作互相推诿、责任无人承担的情况[3]。
图1
(三)明确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在河道管理过程中,各单位管理人员和现场操作人员团队建设是治理工作顺利推进的人才支持,所以要提高工作人员个人思想品质和专业技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实现各级政府的联动[4]。一是完善考核体系,从培训工作和培训后的检测任务出发,提升相关人员的基础知识储备和操作技能,另外考核指标的设立要结合地方实情,在一般指标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完善,实现自主化、人性化的管理体系。二是完善奖励机制,发挥优秀员工的带头示范作用,加强内部团结。
(四)将河长制与水行政执法有机结合
虽然河长制的实施在体制机制上取得了突破,积累了经验,但河长们往往身兼数职,不可能长期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专门应对所分包管辖的河流、湖泊的保护,有关职能部门也存在监管难、执法难的状况。全面推行河长制,必须坚持依法治水管水理念,将河长制工作与水行政执法有机结合[5]。在河长的领导支持下,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巡查,严格执法,利用新技术、新手段为执法监管提供支撑,不断提升执法效能;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宣传河道保护管理法律法规,不断增强社会大众对河道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和监督河道管理保护的良好氛围[6]。水行政执法要充分依靠河长制,积极作为,勇于担当,切实发挥主体管理职责,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强化执法监管,破解当前水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难题,维护良好的河道管理秩序。
四、结束语
河道治理工程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在我国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中,一味注重追求快发展、高效益,给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加之河长制管理模式中的固有弊端,导致河道管理的工作难度越来越大。所以,本文从做好程序规划工作、优化组织结构、明确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将河长制与水行政执法有机结合四个方面来创新监测技术河长制管理模式,以提高河道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
参考文献:
[1]于桓飞, 宋立松, 程海洋. 基于河长制的河道保护管理系统设计与实施[J].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6(07):608-614.
[2]侯晓燕, 付艳阳. 河长制在海淀区中小河道管理中的实践[J]. 中国水利, 2016(21):8-9.
[3]刘彦华. 全面推行河长制 大力加强河流管理[J]. 河北水利, 2018.
[4]陈建国. 对全面推行河长制管理制度的思考[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 563(06):100-101+103.
[5]陈凡宏. 当河长制的助推者 做强监管的大文章[J]. 治淮, 2019(11).
[6]毕健全. 浅谈全面推行河长制常见问题及对策[J]. 水能经济, 2018, 000(004):P.383-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