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办事处 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 要
本文探讨了如何将建筑信息技术与配装式建筑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其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得到有效应用,提高设计效率和构件精度,优化施工计划和现场管理,提高后续维护的效益。并指出现阶段建筑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建筑信息技术;应用探究
0.引言
建筑信息技术作为一个新的管理概念,它具有动态信息、可视化、综合、模拟、协调、优化等特点,为建造预制构件提供了科学可行的技术支撑;新的管理理念甚至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完整、高效的建筑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特点包括许多组件、复杂流程、难以管理的信息和动态更改。就目前的研究状况而言,针对建筑预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筑信息技术可以辅助解决。
1.装配式建筑
1.1装配式建筑优点分析
(1)建设速度快。由于装配式建筑为避免钢筋混凝土构件冷凝和减少浇筑,可在工厂预制预制构件,因此可将大量预制构件运至施工现场,以保证建筑材料和构件的供应。可同步进行预模压与施工,节省时间,从而提高施工进度,使工作效率提高3-5倍。(2)零件设计标准化。零件预模结构是根据制造商的要求设计和制造的,因为装配时不能有误差,所以生产的零件都有高精度的标准规格,误差也达到了毫米级。(3)减少浪费。随着工件生产标准的提高,采用模板模生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和材料成本的消耗,从而降低成本。预制构件可在装配前运至指定地点 ,应制订施工计划,可一次装配多个预制构件,可节约吊装机械设备的费用。(4)品质优良,耐冲击,耐断裂。零件在工厂制造,质量有保证,组合结构构件也有较好的抗震性能。(5)节约能源。因为是工厂生产,工厂已经完成了许多生产任务,所以施工现场的垃圾大大减少,污染越来越少,而且更加环保。
1.2装配式建筑缺点分析
(1)缝合困难。现场装配和拼接预制构件既费时又费力。为使组件与建筑物完全连接,必须进行二次浇筑,以保证其安全和稳定性。(2)零件运输距离有限。在建筑工地附近有一些大型工程的预制厂。相对来说,运输时间和费用等问题不需要考虑。但是,如果与预制设备有较大距离,其运输成本会很高,而且需要很长时间。在结构紧凑、构件数量多的情况下,距离问题严重影响施工效率。所以运送零件的距离不能太远,半径的距离最大200 km左右。(3)需要精确的标定和高度测量。预制件的尺寸已确定,如果储空间太小则无法放置预制组件。若过大,缝隙就会过大。工地施工过程中,应充分控制墙体的高度,以免由于过大的安装间隙而造成重新施工,从而增加墙体的承载力。(4)各阶段间相关性过强。配装式建筑的各个环节,从传统的“设计-构造”模型到“设计-预制-装配”模型。某一阶段出现问题,会影响到其它两个阶段,从而导致施工周期延 长。费用上涨等。
2.现代信息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发展中的应用(可适当压缩内容,把内容留给第三部分)
2.1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BIM的概念非常符合装配式建筑的特点。通过 BIM技术,可以将传统的二维设计扩展到3维、4维和5维,从而提高了多方信息的传输速度,实现了信息化、立体化、直观化、可视化,并实现标准化。这将提高建造速度,减少现场施工计划的变化,并降低成本投入。
利用可视化技术对施工过程 进行模拟,避免了施工过程中因主观因素造成的安装错误、安装损失、零件碰撞等问题,实现了施工过程的模拟操作和过程预览。
2.2 3D打印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建筑领域中,3D打印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建筑设计和施工阶段,但由于印刷材料和印刷机械的限制,目前大部分印刷建筑仅限于一些城市建筑素描和城市雕塑。几乎不涉及为人类居住而建造房屋,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3D打印建筑的发展。将3D打印技术和 BIM技术结合在一起,使人们能够根据自己对建筑的理解和设想,建造出符合自己期望的住宅,实现住宅的“私人定制”。
2.3大数据与云计算在装配式建筑发展中的应用
对于大数据在建筑业的应用,有以下几点可以供参考:(1)在地方乃至全国建筑业建立大数据服务平台;可从公司资本质量报表、员工资格审核、投标信息发布等方面核查来源信息,有效控制施工企业的混乱现象(2)使用云平台,通过分析实时数据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并综合计算建筑工程的生命周期数据(特别是在运作过程中使用的建筑工程),从而真正实现 建筑工程的全过程管理。最后达到运营信息化、智能化。
3.现代信息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发展中的应用中的问题和建议
3.1成本偏高
目前,装配式住宅的每平方米造价比传统住宅高500元左右。不管是 PC结构还是钢结构,短期内都不可能与现浇结构相比。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厂家的生产能力未得到充分利用,不能体现规模经济。设计与建造人员缺乏相应的工业化实施经验和技术能力,导致实际工程的实施效率不高。因此若想发展装配式建筑,需要构件生产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模式或是机器,提高自身生产能力,降低成本。
3.2建筑多样性与标准化之间的矛盾
要促进预制建筑的发展,就必须考虑建筑本身的多样性和构件标准化之间 的关系。工厂大量生产工件。要实现规模经济,就必须实现标准化和模块化。但由于建筑物也要满足人的审美需要,而且受地理位置和地域条件的限制,所以在建筑设计中往往体现出更多的个性和多样性。针对预制建筑,构件生产应发展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构件生产方法。大部分零件的生产和加工应该标准化,部分零件可以定制。
3.3产业化队伍亟待建设
今后建筑行业需要的是具有多种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如设计、装配、总承包等。要培养这样的人才非常难。工业工人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缺乏平台协作其提升能力;建筑公司的传统工作模式导致了建筑工人的流动性较大,从而无法对建筑工人进行技能培训。今后,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促进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变。
4.结束语(包含优点、困难和建议)
对现代建筑业来说,装配式建筑以传统建筑所没有的高效、优质、高精度、节能、环保等特点,推动建筑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但是同时其也存在缝合困难、零件运输距离有限、需要精确的标定和高度测量、各阶段间相关性过强等问题有待解决。以及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偏高、建筑多样性与标准化之间存在矛盾、产业化队伍亟待建设等问题阻碍其发展。但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相辅相成,推动了建筑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建议再多两篇)
[1]丁烈云,徐捷,覃亚伟.建筑3D打印数字建造技术研究应用综述[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5,32(3):1-10.
[2]武大勇.基于云计算的BIM建筑运营维护系统设计及挑战[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4,6(5):46-52.
[3]郑河深.3D打印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的应用[J].建设监理,2017(8):79-81.
[4]杨洋.装配式建筑的综合效益研究[D]. 合肥: 安徽建筑大学,2018.
[5]曹江红.基于 BIM 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应用管理模式研究[D].济南: 山东建筑大学,2017.
[6]郭秦堃,杨一靖.浅谈基于 BIM 技术的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J].安徽建筑,2018,24( 3) : 57-59.
[7]徐军.谈装配式建筑的优缺点[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 5) : 29-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