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蕾1 张海元2 谢杨茜3
1身份证号:642226199110200027,陕西省
2身份证号:622627199203033031,陕西省
3身份证号:612322199103221721,陕西省
摘要: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一方面为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化,另一方面却也导致城市与乡村之间差距的加深,对上述现象若置之不理放任自流,势必会导致社会矛盾加剧,进而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的绊脚石。本文对城乡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结合乡村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策略,希望能够解决城乡规划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建设美丽乡村,缩短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这一奋斗目标。
关键词:乡规划;乡村建设;问题策略
引言: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对我们每一个城乡规划建设工作者而言都责任重大。这就要求我们在城乡规划中,将关注点聚焦在乡村发展与规划建设,集中解决现阶段城乡发展存在的问题,从而缩小城乡差距、降低贫困率、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乡村发展相对落后,乡村建设受到多种因素阻碍。要想进一步提高乡村规划与建设水平,推动乡村发展,需结合乡村具体情况,以农业结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做好乡村规划工作,对乡村空间进行合理设计,做好乡村规划与建设宣传工作,激发乡村建设积极性,从而打造良好乡村环境,推动城乡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1.城乡规划建设之乡村发展宗旨
城乡规划与建设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城市与乡村居民生活水准。鉴于城市与乡村存有较大差异,在实际的规划与建设工作中,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发展宗旨,结合乡村产业结构,做好乡村经济建设工作。目前我国乡村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因此,在未来美丽乡村规划与建设工作中,应当结合乡村情况,做好建设与开发工作,打造良好乡村环境,在保障生态良好的基础之上,按照地区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要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产业空间,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从而实现生产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只有以此为乡村发展宗旨,才能实现持续发展目标[1]。
2.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开展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对城乡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能提升空间分配的科学合理性,为城市的发展建设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尤其是在城乡格局的协调方面与生态环境的改善方面,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能加速城乡融合的速度,提高城乡资料配置的合理性,优化城乡的产业结构,实现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根本目标 。
3.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3.1乡村整体规划方面
乡村整体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决定着城乡规划与建设的实际效果。但是现阶段在乡村整体规划方面明显缺乏科学性。例如,未能有机融合乡村的发展现状与实际特点,缺乏科学系统的前期调研与整理,按部就班地对其他地区的规划方案进行应用等等。在乡村规划与建设中,如果整体规划方案缺乏科学性,研究性与可行性,必将对乡村规划建设的根本目标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2]。
3.2管理监督方面
现阶段,在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监督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缺乏科学完善的管理工作,虽然有管理制度对其进行指导与约束,但是具体执行力度较低。其次,城乡土地利用方面屡屡发生违法违规情况,监管不到位,甚至出现任意更改城乡规划设计内容的现象,必将影响整体方案的落实效果。
3.3区域规划方面
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建设都是不断的扩大城市的面积,严重忽略了与城市周边乡镇地区的协调发展,导致城市的发展压力越来越大,而周边的小城市却无法得到相应的发展。这样的区域规划方案是永远无法实现区域城市群的发展目标,恶性循环的发展方式只会让城市的功能不断恶化 。
3.4城市发展调控方面
城乡规划建设中城市发展调控的全面性与有效性不仅影响着城市建设的整体效果,还会对城乡规划建设的整体方面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现阶段在城市发展调控方面体现出了明显的局限性与不协调性,一方面是城市发展速度和规模与原有的发展框架具有较大的差异,另一方面是总体规划缺乏理想的实施力度,导致规划与实施过程无法充分结合,势必会影响方案的整体实施效果。
4.城乡规划中乡村建设有效策略
4.1坚持城乡规划各项基本原则
在乡村规划建设中,应坚持农业绿色发展及可持续发展,使现代农业的加入不影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坚持以人为本,避免乡村规划建设损伤大多数农民利益;同时,应结合乡村实际情况,在开展乡村规划与建设工作前,做好宣传与监督工作,对于产业结构不合理之处加以管控,对于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整改的部分,应当结合法律依据,进行相应处理;在乡村建设中,充分贯彻落实一宅一户原则,提高乡村规划整体性,协调乡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4.2合理规划乡村规划与建设空间
在城乡建设工作中,重点关注落后的乡村建设,做好调查工作,提前了解所要建设的乡村情况,除收集文献资料、政策文件、上位规划等材料外,也需听取乡村居民意见,通过村民家中进行走访等调研方式,了解居民需求及困难,重视乡村村民意见,在合情合理且可操作的基础上,充分采纳村民意见与需求。同时严格遵照规范要求做好乡村空间规划工作,在科学、规范的建设方案中,推动乡村规划与建设工作[3]。
4.3因地制宜推进城乡建设规划
因地制宜,是城乡规划建设的主要原则之一,同时也是应对城乡规划建设问题的重要措施。为此,在开展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时,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城乡规划建设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进行考量,严谨不切实际的对其他地区的规划建设方案进行按部就班的应用。而是在充分结合当地特色与现状的基础上对各类自然条件与用地类型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提升规划建设方案的整体效果。在具体的工作中,应结合不同乡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乡村规划与建设方案。每个乡村在人文历史、自然生态、建设条件等方面都千差万别。因此在城乡规划建设中,要避免“千村一面”,更要杜绝照搬,应结合当地自身特色,结合用地类型、自然条件等现状因素进行合理规划。
4.4低影响开发促进生产效率
在乡村建设过程中,乡村不同于城市,前者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在乡村规划与建设工作中,应尊重当地业态,同时适当整合农业资源,提高乡村发展经济效益,降低农业生产中不必要的损耗,通过提高乡村资源利用效率,将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废料进行转换,将其作为下游产业的原料。如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部分废料,可以转换为乡村畜牧业原料,如畜牧业产生的粪便,通过专业设备进行处理,将其作为肥料,促进农业生产,实现资源循环,从而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资源有效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力,提高乡村整体经济效益。
4.5完善乡村生态环境规划与建设
在乡村规划与建设工作中,应不断转变传统乡村建设发展模式,做好环境及生态保护工作。在转变乡村规划建设发展模式中,应重视乡村群众意识培养,不断提高乡村群众环保意识,结合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渠道,加大强化乡村环保理念。与此同时,应结合乡村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全面管控体系,明确各单位以及机构责任,落实相关规划与建设环保制度。
5.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保障城乡规划建设的有序开展,必须要对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清楚客观的认识,在充分结合城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可行的应对措施,才能实现城乡规划建设的根本目标,加速城乡的和谐发展。
6.参考文献
[1]陈静 .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分析——以嵩屿小镇规划为例[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11):120-121.
[2]柯青 . 探讨新时期城乡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2):12.
[3]陕西军 . 国内城乡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8):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