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莹
黑龙江牡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57009
摘要:装配式建筑对比传统建筑是一种新型的绿色建造方式,大量减少现场湿作业、降低扬尘、减少废水、废气、固体垃圾的排放,以及改善施工人员的作业环境同时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优点,也在随着国家的大力推崇以及相关政策扶持下装配式建筑模式不断增大。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连接;?处理方法;
1框架结构节点特点
该类框架的节点处所对应的与楼板、下框柱以及框架梁相互结合的位置需要在设计抗震方案时重点关注,为提升其强度需要在其中掺杂配筋,这也是该类框架节点表现出钢筋交错特点较为明显的主要原因。而在应用装配式混凝土的框架结构中,无论是叠合板还是框架梁柱均有预留钢筋,因此应全面考虑在钢筋的集合情况下避免出现相互碰撞现象且能够承受一定负荷的相关问题,其也是在现场吊装环节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该类框架节点处均应用现浇混凝土将整体结构连接在一起,而其所包含的模板加固环节则是对现场进行质量控制的核心要素,需要提高对该环节的重视。
2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性节点连接形式、要点
2.1柱-柱连接
对于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来说,预制柱的连接是否得当与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决定了其是否具备符合标准的抗倒塌能力、突出的应用特征使得其成为了在地震载荷作用下的基础防线,在保证整体结构的应用安全性方面极为重要。预制柱的连接主要采用钢筋套筒灌浆法,需要在预制柱的上部分做灌浆套筒的预埋操作,此时的下部钢筋需要始终保持伸出现浇板的形式,应确保最终所预留的长度满足预制柱下拼缝宽度与灌浆套筒内的钢筋锚固长度的加和;柱脚的套筒预埋环节的处理,需要在现场安装的过程中以钢板定位的方式,利用其所对应的装置在其下部设置伸出的钢筋长度,需要其与上部的预制柱套筒的位置相对应;在现浇混凝土浇筑与养护环节完毕后,需要在楼层的固定位置进行预制桩的上部吊装。此时的下部钢筋应深入到预制柱的上部分的灌浆筒内固定长度,并在固定与调整预制柱后对其实施灌浆操作。预制柱的性状并不是固定的,可以制作为方柱也可以将其制作为圆柱,此时选择应用柱与柱的连接方式能够获得极佳的连接效果。
2.2梁-柱连接
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中,其中的梁柱连接的节点决定着整个结构的承载能力以及抗震性能等,且严重影响预制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施工状态,包含了施工环节是否具有可行性与所选用的建造方式,这也是装配式混凝土架构大多选择应用此类型的节点建设方式。
多样化的预制梁柱连接方式是建筑建设的主要特点,而从我国当下的普遍建设类型来看,在连接节点处使用“湿”连接形式的频率极高。预制梁的底部钢筋的连接方式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之处,因此在连接时选择应用附加钢筋搭接的方式。预制梁底筋锚固的方式最为关键的是需要确保纵筋具有良好的锚固性能,常用做法应将底部的钢筋进行弯折以形成弯钩,并通过在钢筋的底部增设固定的端头以提升锚固稳定性,同时也能够尽量将锚固的长度减少。
2.3主次梁连接
在我国多数的民用建筑中,选择应用主次梁用以承载楼板与楼本的载荷的现象极为常见,预制主-次梁的连接成为了主要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应用形式。叠合现浇是预制次梁的特征,应在确定在次梁位置的上部纵向钢筋绑扎完毕后才能与楼板的上部钢筋相结合,共同将其浇筑于后浇层的内部。整浇与搁置是主次梁连接节点的常用形式,需要在主梁的中部为其预留一部分的现浇区段,并需要保持底筋的连续性,此时的预制次梁筋表现出了伸出端面的状态,在伸入至预制主梁的空缺位置后将会在混凝土的后浇环节的辅助下完成整体连接。
3非结构性节点
对于外挂墙板的连接来说,此时的墙板应为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的围护结构,一般不将其纳入到结构性构件的范围内,从而将其对于变形以及主结构的受力影响降到最低。
而此时通过适应主结构与外挂墙板的变形类型,通常将其分为三种形式,即平动、固定、转动。而以连接形式为依据,又可以将其分为线挂、点挂以及电线结合。一般来说需要在合适的位置设置金属预埋件以满足预制外挂墙板的设置需要,但仅仅通过利用金属件的预埋方式,或是在与螺栓的焊接主结构的相连状态下,所呈现的连接方式为点式。
4框架结构节点连接处理方法
4.1预制框架柱连接处理
通常情况下在装配式混凝土的框架结构中,其预制的框架柱连接于楼板面且具有高于框架梁、楼板交接处的特征,控制工程质量与施工操作较为方便。而预制框架柱的连接,多数应用钢筋套筒灌浆的连接方式,并需要采用半灌浆的接头方式。此时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的根部应与金属套筒利用钢筋进行连接,此时的下部柱所对应的预留钢筋表现出了正对套接的特点,且在与水泥基灌浆料搅和后将会形成稳定的结构体,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传力与承担负荷的作用。
4.2预制框架柱与预制框架梁连接处理
一般来说,框架柱的预制高度都要低于同层的框架梁底至少10mm,主要是因为需要对可能存在的预制构件的偏差进行考虑,以便推进现场的框架梁的施工装配进度。而在框架柱与梁的节点处则应做好钢筋优化的相关设计,框架柱在纵向的预留钢筋数量应保持在最小数量范围内,此时便可执行等截面“以粗代细”任务。而纵向的受力钢筋则将会由于钢筋的位置有不均匀的排布特点,从而使得在框架梁底筋的所处位置预留出足够的空隙。外露预留底筋是框架梁的特征,想要保证连接稳定性就必须重新排列钢筋位置,此时应确保预制柱的纵向钢筋的留置空隙与钢筋位置相匹配,也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选择应用两排钢筋并列安置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横纵向框架梁的底部预留钢筋无论是在标高还是位置都应做错位处理以避免出现构件装配不当的情况。
4.3预制框架梁与预制次梁处理
牛担板是在预制框架梁与次梁中最为常用的连接方法。框架梁在预制环节就应提前设置预留的次梁交接卡槽位置,特征表现为楔型形态。钢筋收头在次梁预制中应重点关注的细节,此时应确保预留钢板已经连接妥当。封闭箍是针对预制次梁与框架梁外露箍筋的一直用方式,确认将预制构件调运到合适位置且在现场处穿插部分受力钢筋与预留箍筋后,通过混凝土的浇筑以及绑扎板筋即可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整体。
4.4预制梁与预制叠合板处理
预制叠合板与预制梁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采取离缝连接与密缝连接两种方式,在采取密缝连接方式时此时的预制板需要伸进梁构件的侧边沿5mm至10mm;而在采用离缝连接时,组装预制梁构件与预制板时至少需要留有10mm空隙。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施工过程中主要应用的连接形式为离缝连接,且无论是吊装精度还是构件的预制尺寸,要求都相对宽松,在其后续处理环节若需要执行接缝处理任务,则应考虑采取硬架支模的方式。
5结束语
在处理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时,其柱梁节点所需要提前进行一系列工具式模板工程,所选择的模板材料一般为钢制或铝合金,应确保其棱角方正以方便后续的加固与拆除。在执行灌浆操作时,过程需要特别安排专人进行全面管理,并需要对灌浆人员做好提前培训,同时需要施工记录的完整性。只有保证各项工作均严格遵循施工标准,才能真正提升框架结构节点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守继,王静峰,完海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6):99-103.
[2]李慧娴,张佩,张宇.装配式建筑节点湿连接方式研究综述[J].科技风,2019(6):97-98.
[3]张文龙.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关键连接技术研究[J].安徽建筑,2019,26(2):80-81.
[4]戴大力.装配式建筑主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9(8):77-79.
[5]朱敏,张哨军,孙静,等.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成本控制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30):26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