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隧道工程特大沉降中隔壁CRD施工关键技术

发表时间:2021/1/19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10月第6卷30期   作者:董和平
[导读] 本文结合勐连一号隧道,对隧道特大沉降量新奥法CRD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
        董和平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200
        摘 要:本文结合勐连一号隧道,对隧道特大沉降量新奥法CRD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详细介绍了隧道衬砌结构类型及施工工艺,并重点分析了勐连一号隧道特殊地质条件下特大预留沉降量CRD施工中的施工的关键技术、特殊地质处理、以及结构类型等,希望能为同类工程的CRD施工及地质灾害处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奥法; CRD 特大沉降量;台阶法;关键技术
        

1 引言
        CRD施工方法全称交叉中隔墙法,是一种适用于软弱地层的隧道施工方法,特别是对于控制地表沉陷有很好的效果,CRD法适用开挖跨度较大,对围岩沉降变形控制严格,采用CRD法开挖,开挖的每一步都各自封闭成环,兼有台阶法和双侧壁的优点,有利于围岩稳定,保证施工安全,尤其在围岩地质较差、地质复杂、大断面、埋身浅等条件隧道施工中能有效控制沉降、增强围岩抗力。
2 隧道概况
        保腾高速公路勐连1号隧道位于腾冲县上勐连村境内,全长1381m。勐连1号隧道穿越低中山区,该地区地形切割较深,森林茂密,沟谷纵横,地形复杂,降雨量丰富。地质情况为全、强风化风化褐灰色花岗岩,山体节理裂隙发育、围岩软弱破碎,岩层间结合力弱,山体自稳能力差,开挖时侧壁经常失稳、坍塌,地下水丰富。特别是勐连1号隧道腾冲端左幅K31+900~K32+286和右幅K31+900~K32+288地质极差,围岩以碎石土~角粒~沙砾状松散结构为主,属极软岩体,地下水较丰富并伴有泥浆、空洞等,洞室开挖后自稳能力很差。在隧道施工至该段落期间,出现了初支下沉量过大,个别段落拱顶沉降量达2m以上,发生坍塌冒顶等地质灾害达30多次,同部位最多达7次之多。已施工完成的二衬开裂,隧道洞顶产生裂缝等不良现象。
3 隧道衬砌结构类型及CRD施工关键技术
3.1 衬砌结构类型
        勐连一号隧道衬砌结构分为S3型、S4型、S5E型、S5E加强型四个大类,本文着重介绍S5E加强型衬砌,也就是新奥法中隔壁CRD施工法,主要参数如下:开挖断面为160m3;临时支护采用I20a钢支撑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超前支护为φ108管棚加φ42小导管,管棚长30m,导管单根长6m,间距30cm;预留变形量60cm,初期支护采用I22a工字钢,60cm/榀,预留变形量60cm,喷射29cm厚混凝土挂双网支护;锁脚φ32和φ51自进式锚杆,单根长6m,每榀16根;二衬厚70cm。局部地质特别差的地段采用临时支护加径向小导管注浆加固。
3.2施工方法及顺序

3.2.1施工方法
        勐连1号隧道围岩松散破碎,且浅埋偏压影响较严重,隧道极易发生围岩大变形大沉降和坍塌冒顶等地质灾害。为控制隧道围岩大变形、大沉降和控制隧道坍方冒顶等地质灾害发生,采用人工三台阶六部开挖、支护施工,减少扰动,设两道仰拱临时钢支撑,一道临时钢架中支撑,喷锚网支护,提高临时支撑承压性能。主要做法是超前支护按S5E加强段支护参数施工,开挖和初期支护按交叉中隔壁法分三台阶六部分施工,预留变形量为60cm左右,初期支护施工后隧道下沉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基本没有发生大的下沉变形侵限(在预留变形量可控范围内),变形基本稳定后二次衬砌紧跟施工。
3.2.2 施工程序
        先根据超前地质预报进行超前预支护,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可先用径向导管注浆加固,以提高隧道围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然后进行开挖,开挖支护顺序为:(1)部开挖;(2)部支护监控量测(贯穿开挖、支护、二衬);(3)部开挖;(4)部支护;(5)部开挖;(6)部支护    (7)部开挖;(8)部支护;(9)部开挖;(10)部支护;(11)部开挖;(12)部支护,临时支护拆除;(13)仰拱衬砌,仰
拱回填;(14)全断面二次衬砌。


                        
3.3施工关键技术
3.3.1 加强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多种钻探手段远近结合,综合分析,精准判断。
        地质预报是隧道前期施工的重要参考依据,对隧道开挖及支护方法相当重要的作用,特殊地质条件下不能单纯采用一种探测方法,做好近-中-长三位一体探测,采用物探、钻探和地质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开挖后做好地质素描、数码成像,两者相互验证,不断提高超前地质预报的准确性。物探手段主要采用TSP203、地质雷达、红外探水等手段,钻探打20m-30m超前探孔,在物探、钻探基础上通过地质分析预报前方地质情况,据此,制定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方案。该系统的使用,可极大提高对地质情况的判识能力,为施工生产提供安全保证,该方法是地质复杂隧道施工中采用的主要预报手段。
3.3.2 超前预支护:扩大断面、加强注浆,发挥围岩自稳能力,提高整体性
        超前预支护是一项加固围岩预防坍塌的重要技术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勐连一号隧道结合现场隧道地质情况,采用φ42×4双层超前小导管支护,单根长6.0m,每隔4榀布置一循环,打设角向上7°,搭接2.066m,环向间距20cm,每循环79根,注水泥浆。特殊地段采用φ108×6超前管棚,单根长30m,两循环间搭接2-6m,环向间距40cm。大管棚施工时采用开挖工作室,开挖断面拱部扩大1m,长度6m。施工时应首先对工作室喷锚网支护,确保施工安全。超前支护施工中应严格控制超前小导管(管棚)位置,开孔和终孔位置误差±5cm,钻孔深度误差±5cm。注浆要饱满,掌子面围岩破碎漏浆时喷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小导管尾部与拱架连接在一起,拱架钻孔,大管棚尾部连接在拱架上,形成棚架提高其整体性。
        超前小导管采用YT-28钻机钻孔,注浆机注浆,水泥浆水灰比为0.5:1-1:1,注浆压力为0.6-1MPa。超前管棚采用潜孔钻机钻孔,外插角1-2度,注浆机注浆,注浆初压0.6-1MPa,注浆终压2-2.5MPa。
3.3.3分部支护:弱爆破、短进尺、发自稳、强支护、早封闭、勤测量。
        中壁法先进行临时预支护,一般采用钢支撑加喷射混凝土支护,但在围岩特别差或沉降较大的情况下可采用挂网点锚喷射支护。预支护后按照上述施工顺序进行开挖,开挖后要立即施工初期支护,做到快支护,早成环。钢拱架在加工厂制作成半成品,现场拼接安装。径向和锁脚小导管采用YT-28钻机钻孔,注浆机注浆,水泥浆水灰比为0.5:1-1:1,注浆压力为0.6-1MPa。在破碎岩层,松散土层,风化岩层,泥沙夹石层等难以成孔的复杂地质条件下可采用φ32和φ51两种自进式锚杆交叉施工,该锚杆由中空锚杆体、合金钻头、连接套、止浆塞、垫板和螺母组成。自钻式注浆锚杆是一种锚杆钻进、注浆合二为一的锚杆。具有可靠,高效,施工方便的特点,能够有效减少对围岩的干扰,提高围岩抗力。
        
4 结束语
        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复杂多变,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变,摒弃以往全靠经验施工的陋习,施工中必须要高度重视隧道的超前预测预报、沉降观测,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动态管理、实时反馈,科学管理,使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克敌制胜。中隔壁法施工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科学施工,动态管理”的理念为指导,成功解决了开挖难、危险大、沉降大等难题,对以后大跨度隧道,尤其是对软弱破碎地质的大跨度大断面隧道施工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晋宝,高爱林,赵志涛;超大断面暗挖隧道施工沉降预测及控制;《铁道建筑技术》; 2011年S2期。
        [2] 张顶立,王梦恕,高军,刘招伟;复杂围岩条件下大跨隧道修建技术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2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