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营养术在普外科临床应用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21/1/19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8月15期   作者:李颖
[导读] 探析在普外科临床中应用场外营养术的临床疗效和价值。

李颖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 重庆 400037

摘要:目的:探析在普外科临床中应用场外营养术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本研究开始时间为2019年8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8月,研究期间选择在我院普外科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主要分析对象,为了更好的分析场外营养术的疗效,本研究使用对比的方法,所以将所有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命名为对照组(n=30例),另一组命名为观察组(n=30例);使用不同的干预方法进行护理,分别是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肠外营养术),使用不同方法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状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并记录相关数据,主要包括:营养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同时将两组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白蛋白等指标水平相对于对照组较好,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0.0%)相对于观察组(6.67%)较高,相比之下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外科临床中使用肠外营养术,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水平,同时还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普外科;肠外营养术;临床疗效
引言:普外科患者接受手术前,多需要接受麻醉处理,而且术后对饮食有严格的要求。但患者手术完成后,想要伤口快速愈合必须充足的营养,然而饮食的控制往往会限制患营养的摄入,所以,术后往往需要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1]。为了明确肠外营养术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择普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分析,使用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比,对比对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60例进行分析,根据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组30例。所有患者的年龄范围处于19-67岁,中位年龄为(42.28±2.45)岁,资料可用于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既患者接受手术后,禁食3d,建立静脉通路,使用葡萄糖注射的方法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观察组则使用肠外营养术提供治疗。首先,对患者的体重进行了解,并计算患者的热卡需求,以此为基础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但热卡范围要控制在125kJ/kg,预测同时选择氨为患者提供支持,根据患者的体重合理的控制剂量[2]。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在静脉营养袋中置入多种营养成分,并使用输液泵进行输注,控制好营养液的滴注时间和剂量。所有患者接受2周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的营养指标进行统计,主要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白蛋白等营养指标,统计完成后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并发症有切口感染、静脉炎和造瘘感染,使用(并发症发生例数÷总例数=发生率)的方法计算并发症发生率,将计算后的数据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是研究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为了明确数据内容,将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分为计量和计数数据,并纳入计算机软件SPSS?22.0中,以此完成相关内容的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的表达和检验分别使用均数±标准差表达、t检验。而计数治疗的表达和检验分别使用n(%)表达、X2检验。数据比较存在差异说明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达。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接受不同干预方法后营养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接受肠内营养术干预后其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分别为(41.33±3.61)g/L、(228.81±14.01)g/L、(128.66±12.97)g/L;对照组分别为(32.22±1.24)g/L、(201.41±12.37)g/L、(109.22±11.62)g/L;两组相比后者有明显足,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1例患者发生静脉炎,无造瘘感染并发症发生,共计并发症发生例数2例,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中有2例切口感染、3例静脉炎、1例造瘘感染,共计并发症发生例数6例,总发生率为(20.0%);相比之下后者高于前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X2=17.864)。
3 讨论
   在普外科临床中,营养支持的应用较为常见,其是一种补救性治疗方法,该方法常应用于接受外科手术后的患者中,是一种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的治疗方法,实际应用中对患者的营养状态有良好的改善作用[3]。患者接受营养支持后,其胃部负担能够得到良好的改善,同时免疫力会得到显著提升,有利于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就肠外营养而言,其在营养支持治疗中是常见的方法,根据患者的能量需求,使用给予患者肠外营养支持,让其能力得到满足,同时还要保证能力在患者机体代谢活动中发挥出作用,以此保证患者机体功能的平稳性[4]。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使用肠外营养术进行干预,结果显著该组患者无论是营养水平还是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普外科临床中使用肠外营养支持术对患者进行干预,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在患者营养状态改善及并发症预防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鲁风坡,张君华.肠外营养术在普外科患者临床应用疗效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8,(15):51. DOI:10.3969/j.issn.1006-6845.2018.15.049.
[2]邓震宇.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6):12-13.
[3]刘香杰,李卓,王海鑫.探究普外科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J].健康必读,2019,(25):143-144.
[4]李东平,曾韶燕.普外科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治疗效果[J].医药前沿,2018,8(36):126. DOI:10.3969/j.issn.2095-1752.2018.36.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