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在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发表时间:2021/1/19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0月20期   作者:张开兰
[导读] 本课题着重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在救治严重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提高临床救治率。


张开兰
(云南省镇沅县人民医院;云南镇沅666500)
【摘要】目的:本课题着重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在救治严重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提高临床救治率。方法:对医院麻醉科在2017年1月-2019年12月接诊进行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在手术期间给予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同时加以护理干预的5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采用不同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后,观察组术后GCS评分与手术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术后GCS评分及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者的救治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颅脑损伤;救治效果
    颅脑损伤多由交通事故、头部损伤所引起,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常常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救治。患者的预后除了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主治医师手术操作技术密切相关外,而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1]。笔者与科室的护理人员对三年来接诊进行手术救治的92例颅脑损伤患者,主动采取护理干预配合,取得了满意的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92例患者均为医院麻醉科在2017年1月-2019年12月接诊进行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40例及护理干预组52例。全部患者均符合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且入室前GCS评分≤8分,其中,3~5分18例,5~8分74例;男50例,女42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33.25±1.74)岁;排除合并有颅脑病变或其他器官严重损害者;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病情、病程等资料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术前护理干预:在接到手术通知时,护理人员配合麻醉医师及时与科室了解患者的损伤、治疗情况、需要采取的手术方式,进行手术风险及麻醉风险评估;根据掌握情况提前做好急救药品、手术所需相关器械准备;并安排有丰富经验的人员担任器械护士,利于手术快速、顺利开展;患者入室后,立即进行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熟练、快速的实施救治;快速开通静脉通路,认真执行医嘱,给予患者降低颅压、扩容、升压、止血、纠正休克、酸中毒等处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确保呼吸通畅,予氧气吸入,配合麻醉医师完成麻醉或气管插管等工作。
    1.2.2术中护理干预: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并做好各项护理记录;常规消毒、铺巾、清点手术所需器械,确保双极电凝颞、高频电刀、电动颅钻等可正常使用,术中严格无菌操作,配合手术医师实施开颅、骨瓣取出、清除硬膜外血肿、脑棉片压迫或双极电凝止血等操作。
   1.2.3术后护理干预:术后协助麻醉医生护送患者回病房或者重症监护室;与科室护理人员做好工作交接;期间注意患者生命体征。术后加强随访工作,了解患者恢复情况,并做好记录。
 1.3评定标准
 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GCS评分以及抢救效果评价。GCS评分总分15分,分值越高,提示意识状态越好。抢救效果以存活、死亡、残疾进行评价,生存率=(残疾+存活)/×100%。
 1.4统计学方法
  对数据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展开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当 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GCS评分比较:观察组术后GCS评分为(13.6±1.48),对照组的GCS评分为(9.51±1.2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生存为94.23%,对照组生存率为72.5%,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近几年来,因交通事故产生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人数逐渐增多[2]。由于患者脑部受到严重创伤,伤及生命中枢,临床上救治一直是其重点和难点,如不能及时手术、麻醉不成功或是效果不好、术后的监护和并发症防治不到位都会对病患造成生命威胁。如救治及时,可有效提高患者预后。颅脑损伤临床上大部分采用手术进行治疗,而由于颅脑损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这也就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有了较高的要求[3]。对于该类患者,常规的护理方式往往是护理人员认真、准确执行医嘱,没有全面顾及到患者的综合情况,存在被动性。为了提高对患者的临床救治率,科室的护理人员不断探索、总结,改变以往被动的护理工作作风,对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主动采取护理干预措施,通过术前配合对伤者病情、手术方式的了解,提前做好手术风险及麻醉风险评估,并做好术前相应的准备工作,合理安排护理人员配合;术中加强监护,密切观察,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及循环稳定,严格无菌操作,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与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做好护理工作交接及随访护理工作,了解患者恢复情况,并做好记录。该组资料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GCS评分及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救治成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丽.手术室护理在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2):252-253.
[2]朱瑜. 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室急救的护理与体会[J]. 当代临床医刊, 2017, 30(1):2820-2821.
[3]冯梅.手术室护理对减少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干预效果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6,36(06):946-947+9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