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联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临床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21/1/19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0月20期   作者:周学勇
[导读] 观察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治疗中采用四联药物用药方式的临床疗效。

周学勇
(池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安徽池州247100)
摘要: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治疗中采用四联药物用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病菌感染性慢性胃炎患者89例,病原菌皆为幽门螺杆菌,按照用药分组,A组45例四联用药,B组44例三联用药,比较疗效、病菌根除情况、就医评价。结果:疗效比较,A组[95.56%(43/45)]优于B组[72.73%(32/44)](P<0.05);病菌根除率,A组[95.56%(43/45)]高于B组[81.82%(36/44)](P<0.05);就医评价比较,A组[88.89%(40/45)]优于B组[52.27%(23/44)](P<0.05)。结论: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治疗中,进行四联药物治疗,可提升疗效,促进根除幽门螺杆菌,优化护理评价,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慢性胃炎;四联药物;幽门螺杆菌;临床价值分析
    在人体幽门胃黏膜中,有时可见幽门螺杆菌寄生,是一种可致病的细菌病原体。初期感染症状为慢性胃炎,常见胃溃疡或致胃部萎缩,重症感染可致胃癌。患者症状为在餐后感到上腹部不适,或见饱胀、疼痛等,合并其他表现,以反酸、餐后嗳气以及腹胀等,常见食欲减弱。相关研究显示,早期确诊可通过抗菌用药促进胃癌预防。与三联用药相比,四联用药临床效果较好[1]。本文从2019年1月~2020年1月慢性胃炎患者中筛选89例致病原因为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病例,说明四联用药的治疗方式,评价四联用药疗效,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89例2019年1月~2020年1月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炎患者,依据用药分为A组(四联)45例,性别:男/女=18/27,年龄(27~72)岁,平均(35.32±9.25)岁。B组(三联)44例,性别:男/女=19/25,年龄(28~71)岁,平均(35.33±9.31)岁。两组可比(P>0.05)。已获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慢性胃炎病例;(2)幽门螺杆菌感染确诊;(3)自主意识良好;(5)存活期>1m;(6)可持续治疗;(7)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病症;(2)用药禁忌;(3)孕、产、哺乳期。
1.2方法
   A组四联用药:(1)奥美拉唑(本次研究选用肠溶片)每次20mg,吞服,1日2次。(2)阿莫西林胶囊,口服给药,1g/次,1日2次。(3)克拉霉素片,每次口服500mg,2次/d。(4)雷贝拉唑,吞服,每次20mg,2次/d。持续治疗2w。
   B组三联用药,用药2w,方法同A(1)~(3)。
1.3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1)痊愈:不良症状消失,通过胃镜检查,无炎症表现,胃部无痛感,消化系统无出血表现。(2)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炎症显著减轻。(3)有效:症状减轻,炎症减轻。(4)无效:无减轻或加重。有效率=[(1)+(2)+(3)]÷总例数×100.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分析感染性慢性胃炎数据,计量资料(年龄)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病菌根除情况)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有效率比较,A组(四联组)>B组(三联组)(P<0.05);差评率比较,A组(四联组)<B组(三联组)(P<0.05)。疗效详情见表1。


2.3就医评价
   A组(四联组)优19例,良21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88.89%(40/45),差评率2.22%(1/45);B组(三联组)优7例,良16例,中18例,差3例,优良率52.27%(23/44),差评率6.82%(3/44)。优良率比较,A组(88.89%)>B组(52.27%)(P<0.05);差评率比较,A组(2.22%)<B组(6.82%)(P<0.05)。
3讨论
   慢性胃炎为多发性胃病,多数可逆转,少数病例会进展成萎缩性胃炎。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可通过治疗干预痊愈。胃炎进展受年龄影响,老龄患者病情更易加重,早期治疗可促进显效。在治疗中,应遵医嘱用药,持续治疗。
   雷贝拉唑为慢性胃炎常用药,可抑制胃酸,刺激后胃酸和基础性胃酸皆可在其影响下缓解。雷贝拉唑对幽门螺杆菌有抑制作用,可降低其活性,促进病菌根除。该药可多位点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抗击,对此类病菌的脲酶具有不可逆的抑制作用,且不会拮抗胆碱和组胺H2受体,用药较为安全。肠溶片用药不可咀嚼,要求吞服,使其在消化系统内发挥应有药效。联用抗生素进行幽门螺杆菌消杀根除时,适宜在早餐前用药。在雷贝拉唑用药时,因成分作用,可能造成胃癌症状被掩盖,在其用药前,应先行诊断是否存在恶性肿瘤,以免误诊,确定无胃癌后,再进行用药[2]。
   在对此类病症进行疗效评价时,核心依据为该病菌根除率,而非清除率。所谓根除,即为结束治疗1m后,对患者进行细菌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或者采用同位素示踪等手段,可确定胃黏膜中没有幽门螺杆菌,视为根除。
   本次研究中,A组接受四联药物治疗,B组进行三联药物治疗,经过治疗,A组疗效显著,根除率较高,同时胃溃疡症状明显改善,消化道症状整体缓解,患者评价较高。
   综上,采用四联用药手段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促进慢性胃炎恢复,提升疗效,缓解不良症状,优化护理评价,临床价值明显。
参考文献:
[1]潘金波.艾普拉唑四联疗法初次治疗及补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效果评估[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9):13-15.
[2]邓洁玲,陈剑,唐帅.艾普拉唑为主的四联疗法初次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海峡药学,2020,32(6):163-164.
[3]刘鉴文,王少慧,曾志伟.四联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6):46-47.
[4]王俊玲.艾普拉唑联合铋剂标准四联对比序贯方案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6):142-143.
[5]李辉.分析四联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安全性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2):33-34.
[6]许祯.四联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6):59-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