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伴有躯体共病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21/1/19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0月20期   作者:何菊梅
[导读] 研究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伴有躯体共病的调查结果,进一步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对应的护理对策。

何菊梅  
(宜宾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宜宾644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伴有躯体共病的调查结果,进一步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以2017年12月到2020年8月的时间基准,收集我院50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伴有躯体共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及研究主体,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精神疾病合并躯体共病情况,针对实际情况分析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500例患者中,合并出现心脑血管疾病361例,消化系统疾病33例,贫血7例,代谢性疾病16例,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193例,肝功能异常43例,呼吸系统疾病7例,肾脏疾病13例,五官科系统疾病22例,骨折3例。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伴有躯体共病患者主要为心脑血管疾病,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不仅仅需要重视精神疾病的护理干扰,同时还需要实时观测患者的身体参数指标变化,加强对躯体疾病的预见性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住院患者;精神病患者;躯体共病;调查分析;护理对策
  住院精神病患者往往神经疾病较为严重,自我护理能力水平不高,需要护理人员干预其正常生活。部分住院精神病患者自己存在躯体共病情况,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不仅仅需要重视患者的精神疾病,还需要重视其余身体伴发疾病的护理措施,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并发症以及身体疾病的发生情况[1]。为了弥补精神病患者自身对于合并躯体疾病的忽视,护理人员需要更为重视患者的身体情况[2]。文章为了最大限度的优化住院精神病患者伴有躯体共病的护理对策,现列举50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伴有躯体共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7年12月到2020年8月的时间基准,收集我院50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伴有躯体共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及研究主体,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精神疾病合并躯体共病情况,针对实际情况分析患者的护理措施。患者:男性226例,女性274例;年龄为20-69岁,平均年龄(45.91±3.62)岁。
  纳入标准:(1)均符合住院精神病患者诊断标准要求;(2)经过医生的研究分析解释,住院精神病患者伴有躯体共病患者家属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并愿意配合医护人员工作;(3)住院精神病患者伴有躯体共病患者没有死亡风险。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障碍的住院精神病患者伴有躯体共病患者:(2)有着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的住院精神病患者伴有躯体共病患者;(3)知晓研究情况后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家属;(4)年龄在70岁以上的住院精神病患者伴有躯体共病患者。
1.2方法
  在我国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同意下,研究人员收集500例患者的住院病历,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用药、精神疾病种类、精神疾病严重程度、生物学指标、家庭支付、行走能力、吞咽功能、药物副反应、生活自理能力、合并躯体疾病情况以及药物治疗方案等情况。
2.结果
2.1住院精神病患者伴有躯体共病患者的病情情况
  500例患者中,合并出现心脑血管疾病361例,消化系统疾病33例,贫血7例,代谢性疾病16例,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193例,肝功能异常43例,呼吸系统疾病7例,肾脏疾病13例,五官科系统疾病22例,骨折3例。其中存在合并2种疾病的患者为103例,合并3例以及其上的患者人数为51例。
2.2住院精神病患者伴有躯体共病患者的年龄以及疾病相关联系
  根据患者的年龄,研究人员将其分成每十年一个年龄阶段,20-30岁为一组,30-40岁为一组,40-50岁为一组,50-60岁为一组,60-70岁为一组。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与年纪分布情况分析研究,可以得到患者的年纪越大,伴随躯体共病患者的百分比越大,证明患者的躯体共病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与患者的年纪呈正比。
3.讨论
  500例患者中,合并出现心脑血管疾病361例,消化系统疾病33例,贫血7例,代谢性疾病16例,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193例,肝功能异常43例,呼吸系统疾病7例,肾脏疾病13例,五官科系统疾病22例,骨折3例。


3.1护理人员需要树立高风险护理意识
  分析患者躯体共病情况,可以估计患者躯体疾病以及精神障碍长期交互影响,同时伴随着精神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加重的患者躯体疾病病情严重程度。数据表明500例患者中存在一半以上的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大量病例研究可以知道,精神疾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属于猝死高危患者,且往往与患者电解质紊乱、心脏负荷增加以及精神疾病消耗增加等原因直接相关。部分患者由于精神疾病的原因,并不能及时告知护理人员自身身体不适情况,掩盖了患者自身的疾病先兆[3]。护理人员需要自身有着较高的风险意识,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变化以及情绪变化,实时观察患者的身体参数指标以及生命体征。尤为注意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入厕以及夜间起床过程中的密切陪伴,避免出现骨折以及跌倒等意外[4]。
3.2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以及精神状态,提高护理措施整体度
  精神疾病患者往往由于其自身的意识不清楚,不能自我清楚阐述身体不适。在入院之前,护理人员就需要针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做一个全面的诊断,评估患者可能存在的身体疾病,针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及时记录,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以及性格特点,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讲解入院相关的注意事项,让患者与患者家属熟悉医院的相关设备,提高患者自身以及患者家属的安全意识,提高危机事故的防范心理,减少意外事故出现的可能性[5]。
  护理人员在评估患者身体情况的同时,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严重分级程度以及治疗过程的不同需求设计专门的护理人员,保证其有专人陪护。在精神疾病患者的疾病治疗阶段,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24小时的身体情况以及精神情况,保证患者的身边随时有护理人员陪伴,一旦出现任何意外情况,立即可以采取急救措施。在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情稳定时期以及疾病的巩固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同样也需要重视患者的夜间陪护等护理工作,提防不良事件以及突变病情出现。
3.3重视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健康知识普及工作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要给予患者同正常人一样的尊重,消除患者的自卑情绪,使用患者可以接受的称呼,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护理人员每次与患者见面的时候,都要保证自我情绪的良好,用亲切、温柔的言语与患者交谈,建立患者以及医护人员之间的信任的桥梁,提高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信赖程度,增强护理过程的依从性[6]。
  患者往往由于精神疾病的治疗周期长以及合并多种躯体疾病的原因,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治疗以及护理,护理人员需要用沟通交流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以及精神疾病情况,用患者可以理解的言语告知患者相关的健康知识,同时用患者可以接受的形式,向患者介绍血糖、血压控制的情况、运动锻炼、合理饮食以及一系列的注意事项,让患者可以清楚认识到自身疾病的治疗过程,从而进行及自我心理调适。
  综上所述,
  500例患者中,合并出现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贫血、代谢性疾病、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肝功能异常、呼吸系统疾病、肾脏疾病、五官科系统疾病以及骨折等。护理人员需要重视患者的疾病干预护理,重视患者的身体变化情况等相关参数情况,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玉清,盛嘉玲,陈俊.上海市民政系统精神病院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共病躯体疾病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6,26(01):4-7.
[2]高锦霞.454例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躯体共病性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8):55-56.
[3]张代江.231例住院老年精神患者躯体疾病共病调查[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05):626-627.
[4]黎丽燕,温紫娴,吴启姣.“亚运”期间收治精神病患者躯体共病的调查分析及护理[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08):1293-1294.
[5]张振兰,刘德俊,宋志领,等.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伴有躯体共病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05):531-533.
[6]麦桂英,赵振环,朱海兵,等.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与抑郁症及焦虑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对比[J].中国临床康复,2005(2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