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危险源管理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6期   作者:刘清华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对建筑行业也不例外。
        广东禾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5114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对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在施工建设中,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因素,使得建筑施工中会出现很多危险源,给建筑施工的安全和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和挑战。因此,施工单位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来处理这些危险源,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促进建筑施工的科学持久发展。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管理办法;措施建议
        一、建筑施工危险源的内涵
        事故是在具备破坏因素和承受因素,且二者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发生的。而危险源是引发事故的起因,它是指可能导致人员疾病、伤害,造成工作氛围损坏、生产生活环境破坏、个人或公共财产受损的潜在不安全因素。
        建筑施工场所的危险源是指与建筑施工相关,导致施工人员职业病、人身损害或造成生产环境破坏、财产损失的危险有害因素。此类危险源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一旦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等触发因素打破其存在的安全条件,就会引发事故。
        二、建筑工程危险源识别原则分析
        2.1特性原则
        对于不同的建筑工程,其在施工建设时具有的特点不同,具有自身明显的特性,这样也就决定了其所存在的危险源不同。在进行识别时就需要从工程所具有的特点出发,考虑其所具有的特性,在基本危险源清单的基础上针对工程自身进行补充,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危险源清单。
        2.2共性原则
        共性即所有建筑工程施工均具有的特点,虽然对于不同工程来说,细节上存在差异,并且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同。但是因为施工程序、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材料等均具有较多的共性特点,更便于危险源的识别,形成一个基本的危险源清单。
        2.3科学原则
        对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本质上就是将安全施工管理落实到位,是一种预测安全事故的一种手段。但是因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系统性与复杂性较高,如果想要有效的将此项工作贯彻到位,就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确定分析要点,有针对性的来揭示施工项目的安全状况、危险情况以及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与变化规律,并将此作为安全措施编制的依据。
        三、建筑工程危险源分析
        在当前施工企业进行相关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危险源包括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建设工程中施工人员出现的人员上的损失,例如在实际施工上出现了操作失误,而施工人员没有采取合理措施而导致人员伤亡现象;其次就是对于实际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建筑材料的质量问题等导致的建筑存在较大的施工危险,相关施工建材大大受到天气的影响而导致的危险源出现。
        就目前建筑项目施工来看,天气因素对于施工建设是具有非常大的破坏力的,一些极端恶劣天气诸如雷天暴雨等天气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设备以及相关施工建材都造成了非常大的破坏,使得建筑施工无法按照预期进行。对于施工建设的危险源来说,是非常广泛的,往往安全事故和危险源的出现都是不确定的,有的安全事故可能是由于一个或者两个危险源导致的,但是有的安全事故可能是多个危险源导致的。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便是危险源的具体内容和具体的防范措施能够有效地保障施工建设的安全隐患问题,保证施工企业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能够按照预期进行。而且有效地对施工建设中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能够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问题,大大提高施工建设的效率。
        四、建筑施工危险源管控措施分析
        4.1建立应急救援机制
        建筑施工体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在实践中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相关单位建立起应急救援机制。要想提高救援体系的完整性,就要首先对危险源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科学检测和分析,还要不定期地检测施工现场,尽可能地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假设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施工进度或者施工方式进行突然的更改,就也需要及时地补充和完善应急救援机制。除此之外,政府部门也需要加大对应急救援机制的支持。因为假使在施工建设中发生突发性的事故,施工单位的能力还布偶股强大,这时就需要政府发挥其强有力的引导作用。这一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需要按照施工单位提供的相关材料以及评价报告来制定,这样才能确保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整体出发,兼顾个体,使建筑施工的安全质量得到提高。
        4.2及时记录危险源
        复杂的工程建设体系会在施工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严格遵照安全管理制度办事。相关单位需要依照具体的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而为了更好地进行安全管理以及对管理的有效评估,就要对相关的危险源进行及时的记录和登记,并且进行统一标准下的管理。安排专业人员对记录材料进行严格管理,按照要求及时记录材料的进出时间极其数量,还要登记施工设备零件的替换情况,一旦设备出现老化迹象,就必须舍弃不能再继续利用。引进新的设备是为了不对当前的施工进度和条件造成影响。除此之外,相关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工程验收方面的管理工作。因为目前有很多施工单位由于对工程验收阶段的不重视或者忽视,在验收时对工程不检查或者检查不全面,从而导致工程最后出现很大的质量问题。为了防止这类现象的继续出现,相关单位要提高自觉性,加强对工程的检验力度,及时检查出不合格的工程并将其淘汰,是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4.3堆放场地的合理管控
        通过做好堆放场地的合理管控,可以避免危险事故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为事故处理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使用视频监控方式设置堆放区域禁区,当检测到非施工时间段有人员侵入,应当立即发出预警信号,提示入侵人员尽快离开[2]。如事故已经发生,应立即救治伤员,对危险区域进行隔离,对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堆放构件进行加固或清理,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
        4.4加强施工人员培训工作
        通过加强施工人员培训工作,能够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操作能力,降低违规操作情况的发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在工程施工前,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内容包括安全意识培训、责任意识培训、施工技术培训等,相关的理论培训主要是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使其能够认识到安全事故的危害性,减少自己的不合规操作。而施工技术注重实践,在培训过程中,需要先做好技术应用流程培训,随后提供实践操作环境进行知识巩固。在正式施工时,施工企业可以通过能力测试的方式对施工人员展开能力评价,筛选能力合格的人员参与到建筑工程施工当中,从源头上降低该危险源的危害性[3]。
        4.5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通过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可以提升作业环境的安全性,从而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做好安全带、安全帽等防护用具的采购工作,确保施工现场人员都有安全帽。并且在安全护具应用之前,需要对安全护具进行检查,对于已经发霉或者购买年限已经超过三年的护具,不允许再进行使用,从而确保护具应用的安全性。另外,在完成护具的使用之后,需要及时对其进行保养,将潮湿的护具晾干,随后收入到库房当中,起到延长护具使用寿命的作用。
        4.6制定应急管理措施
        通过制定应急管理措施,可以将安全事故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从而提高了作业环境的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借助BIM技术组建风险管理体系,对各类型危险源进行分析,确定相对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在危险源管控过程中,预防是首要任务,而应急管理措施则是用来止损的方式。对此,施工企业的工作重心应放在预防措施的制定上,同时也需要细化应急管理措施的相关内容,从而提升建筑工程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五、结语
        通过对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辨别与分析,有利于寻求有效的方法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加强对建筑施工危险源的管控,建立健全防控体系,严格管理,动态跟踪,重点控制,真正实行科学消除隐患,这对于提高建筑施工事故预防技术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和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庆云.浅谈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2]李明会,姜盛伟.浅析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与安全措施对策的建立[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