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在此环境下,人们对于建筑小区的需求与要求也就变得越来越高。建筑小区进行给排水设计的过程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引入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海绵城市理念的引导,建筑小区给排水设计将变得更加科学、合理与全面,进而实现节约水资源、保护周边环境的良好目标。海绵城市下的建筑小区给排水设计能够为人们的用水安全带来巨大保障,从而推动人与自然的共同进步与和谐共处。基于此,本文将对建筑小区海绵城市给排水设计进行详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小区;海绵城市;给排水设计
海绵城市与传统城市建设理念之间是存在着巨大差异性的,前者主要通过改造自然来实现建设目标,这样的做法很容易导致生态危机与城市病的出现。而后者则通过融合自然来实现建设目标,这样做可以有效降低对生态环境与资源环境的影响。以建筑小区给排水设计为例,传统城市建设提倡“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的规划建设理念,而海绵城市则将规划建设理念控制主要点放在了“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上面,这样将实现对径流量的有效控制,从而降低水资源污染现状,提升地下水补给能力。
1、建筑小区海绵城市给排水设计
在建筑小区海绵城市设计的各专业中,又以给排水专业为主导,其他专业配合。因此建筑小区海绵城市给排水设计就是整个海绵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在一个区域进行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之前,应进行海绵城市专题研究,结合当地水环境现状、水文地质条件、气候状况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等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出海绵城市规划控制指标。规划控制目标一般包括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等。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城市海绵城市的实施策略、原则和重点实施区域。
2、海绵城市的特点
规模小,相互独立。建筑小区占地面积大约在几万至十几万平方米之间,不同的建筑小区又被市政道路分割开来,因此各小区规模小又相互独立,在进行海绵城市给排水设计时应独立设计。地下室占比高。现代建筑小区讲究人车分流,地面无停车位,车位集中在地下室。因此地下室面积大,几乎占整个小区面积的百分之八十至九十,因此带来下渗难得问题,虽然小区内绿化很多,但无法做到真正下渗,因此渗排就显得更加重要。场地限制。建筑小区规模较小,其有限的面积尽可能用来建设,留给海绵城市的场地有限,在有限的场地里实现最大程度的海绵,是建筑小区海绵城市给排水设计的难点。
3、应用海绵城市需要遵守的设计原则
(1)生态保护原则。在自然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区域需要加强保护力度,并采取自然排水系统来提升对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循环效用。(2)安全性原则。基于海绵城市下的建筑小区给排水设计需要注重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安全的保障,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来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与管理水平,进而才能保证给排水系统具有防灾减灾能力,极大的避免了安全隐患的存在,为城市居民的用水安全提高助力。(3)因地制宜原则。
实际设计中要先对工程当地自然地理条件、水文地质特点、降雨规律等因素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需求的设计方案,并为下凹式绿地、植草沟、人工湿地、可渗透路面、砂石地面等设施的科学应用与合理布置奠定坚实基础。
4、海绵城市技术在建筑小区给排水设计中应用的优缺点探讨
(1)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建筑小区给排水设计,可以通过建设绿色屋面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从而有效的控制住屋面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负荷。所谓的绿色屋面就是指在那些与自然土层不相连接的建筑物顶部位置或是天台、露台等处,利用覆土层和疏水设施构筑起来的一种绿化体系,该体系在屋顶荷载、防水、坡度、空间条件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因而实际建设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科学选择应用。(2)透水铺装作为海绵城市技术中的一种,其主要是指满足了渗透、滞留和渗排雨水要求的一种地面铺装结构。透水铺装可以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而分为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铺装这三种方式。透水铺装具有应用范围广、操作简便、可补充地下水、降低峰值流量以及净化雨水的优势,但也存在着容易堵塞、颜色和样式选择范围小等缺陷。(3)下凹绿地一般都是指低于周边地面标高的绿地,其具有可积蓄、下渗自身和周边雨水径流的作用。应该将下凹深度控制在50mm~100mm,这样做可以促使其作用发挥到极致。下凹绿地的优势在于适用性强、建设费用和维护费用较低,其缺点就是大面积应用时会受地形条件的影响而减小调蓄容积。(4)建筑小区内部地势低洼区域应该建设有雨水花园,这样就可以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之间形成的循环作用来达到滞蓄、净化雨水径流的目的。雨水花园具有适用性强、形式丰富、径流控制效果佳以及景观结合较为便利的优势,但是,若将其应用在地下水位高、岩石层多、地形陡峭且土壤渗透能力不强的区域,由于雨水花园需要采用换土、防渗等措施来规避次生灾害,所以就会极大增加相应建设成本。(5)建筑小区中应用植草沟,将可以通过地表浅沟植被的种植来实现雨水的快速传输,并在植被与土壤传输过程中对雨水径流进行截留与净化。该种方式在景观结合以及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方面展现出了超强效用,但是其受场地条件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一些已建成区或是开发强度较大的新区利用植草沟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结语
总而言之,海绵城市下的建筑小区给排水设计需要满足径流量控制和水质净化要求,要在实际设计中采取合适的措施来达成“渗”、“滞”、“蓄”、“净”的给排水设计目标,并根据建筑小区实际情况来科学的进行资源配置与设计优化,这样才能保证小区给排水设计满足海绵城市理念要求,为小区居民营造出舒适、安全、健康、便捷与美观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海绵城市建设简析[J].钟汉华.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
[2]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思考[J].程子乔.门窗.2019(19)
[3]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给排水建设中的体现[J].郑剑云.住宅与房地产.2019(09)
[4]城市给排水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J].范晓艳.建材与装饰.2018(48)
[5]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研究[J].李春涛.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