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监测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6期   作者:靳海波
[导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地下水监测越来越受到重视。
        北京市京密引水管理处  北京市怀柔区  101400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地下水监测越来越受到重视。水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地下水作为供给人类的主要水资源,保护地下水环境对于人类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文章结合当前区域地下水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有效提升监测水平与污染处理能力的优化改良策略,期望能够通过保护地下水环境的方式,提升未来人类的生存生态环境质量与发展水平。
        关键词:地下水;环境监测;未来展望;改善策略
        引言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居民生产生活、支持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地下水监测是对区域内地下水水位、水质等数据进行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动态变化情况,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服务。
        1地下水动态监测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保护环境的课题也越来越被重视,许多地区过度使用当地的环境和资源,以此来发展经济,因此与环境污染紧密联系的地下水也无法逃避被摧毁的命运,与此同时也诱发出许多与地下水有关的流行疾病。由于不是自然净化的地下水资源,个别部分地区的居民正在饮用着受污染的地下水。根据调查发现:造成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工业废水排放,受到污染的地表水还会长期渗入地下的含水层中,进而导致地下水污染。此外,人畜的粪便以及使用的农药残渣也会对水造成一定污染,最后渗入地下水中储藏。城市化的快速崛起,生活与生产用水一直不断加大,有限的淡水不断被抽出,使用后再次排放作为地表水储存,进而引起潜水层的下降,使水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增加,其中包括酚、铬、汞、砷、放射性物质、细菌、有机物等,对地下水造成了不小的污染。所以,当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三废”的处置,保护地下水资源尤为重要。不仅如此,地下水动态监测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工作中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加强“动态监测技术”,一方面是为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提供可靠的数据作为参考;另一方面是利用科学的技术手段通过长期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地下水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改进方向以及保护措施。所以,地下水动态监测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支撑,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2地下水环境监测问题
        地下水环境的监测体系能够有效监测出地域地下水环境的质量状况与污染情况,但目前我国多数地区并没有意识到地下水环境监测的重要性,依旧采取传统的管理方式,缺乏明确的责任管理制度体系,多部门、多系统进行统一监管,不仅数据资源无法共享,监测管理的工作效率较低,责任模糊问题也是影响区域地下水环境有效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另外,由于涉及的管理部门较多,相关资金投入也一直比较分散,导致现阶段我国多数地区依旧采用相对传统、落后的监测方式,欠缺系统的管理制度与体系,相关监测方式也比较落后,不利于现代化管理技术水平的提升。
        3提高地下水监测的有效措施
        3.1制定全国统一的地下水动态监测规范
        对观测的孔布设观测孔的密度、观测的频率,观测的内容、观测的精度,观测方式和观测费用投入等,需要做出统一规定。国家级的监测点能够实现在不同区域上控制地下水动态监测管理,省级监测需要做到优化结构布局,以免出现监测孔过疏或过密的情况。在市、县城市区域内适当布置市、县级监测井,满足城市地下水动态监测需要。


        3.2持续完善地下水监测站网
        根据(GB/T51040-2014)《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规范》的站点密度要求,充分考虑流域范围内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开采潜力及地下水监测存在主要问题,在重要平原区、农牧交错区、生态脆弱区等区域补充、优化监测站点,同时全面收集水利部门以外的现有地下水监测站点信息,避免重复建设,做到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适度超前、全面发展,科学合理地优化、调整布设地下水监测站网。此外,针对地下水人工监测站存在的问题,多措并举,对建站时间较早、资料系列较长且监测井产权明确,力争在原址附近建设自动监测站,逐步将人工监测站替代为自动监测站,确保监测数据的连续和监测质量;对不具备原址重建的站点,科学筹划,保留或调减站点。
        3.3完善监测管理与环境预警系统
        地下水环境系统作为比较复杂的地下运行系统,人为的监测管理可能会存在较多不足,想要提升地下水环境监测管理水平,优化监测网与检测系统能够有效提升监测与环境预警水平。首先,优化监测点的区域控制能力,填补一些空白区域,避免监测盲点;其次,提升监测频次,传统监测系统一般为了考虑成本与数据工作量,监测频率较低,现代化技术发展背景下,为了能够有效捕捉重要信息,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监测管理水平与监测频次;最后,完善预警系统。随着人类对地球环境的开采与地球环境的恶化,地质活动变得更加频繁,加强预警系统的建设,能够及时监测到地质灾害的预兆,提升人类生活质量与生存率的同时,避免受自然灾害的影响,造成地下水污染或公众恐慌等问题。
        3.4加强部门合作,建立监测成果共享机制
        地下水动态监测是一项公益性的职能,不仅涉及的部门较多,更需要多个部门之间密切。因此需要在地方政府的统一指挥下,构建自然资源、水利、住建、城管等部门合作机制,依托省、市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为技术支撑,实现监测成果和地下水开采、管理资料共享、资源合理分配,深入分析评价地下水开采与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关系,最终目的是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3.5加强资料共享和人才队伍建设
        为避免重复建设,充分利用好国土、农业和林业系统等其他行业和部门的正常运行、数据质量较好的监测站,建立地下水监测数据信息共享机制,考虑采取监测井共管、资料共享等方式,充分加强地下水监测数据共享和使用。人才队伍建设是保证地下水监测工作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加强对地下水监测人员,特别是技术人员和运行维护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地下水监测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
        3.6监测设备维修与更换
        监测设备电池更换。水位(埋深)自动监测设备通过“锂电池或干电池”供电,完成信息采集与传输。随着监测设备的使用,电池电量逐渐衰弱,为防止因电池电量减弱而引起数据漏测、数据传输不畅等问题,需定期对电池进行更换。根据监测设备信息采集、传输频次和设备厂家标注的电池使用年限,RTU电池一般2a更换一次,监测设备每年有一定比例(比如20%~35%)的更换。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多数区域地下水环境的监测与管理还存在较多不足,积极加强污水防治与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地下水环境生态和谐发展,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也需要规范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多部门管理与责任推诿的问题,影响地下水环境的有效保护与管理。另外,合理应用现代化技术,构建数据共享平台与数据库,能够有效提升各部门的管理与工作效率,避免重复工作与投入浪费的同时,便于将更多工作精力投入到技术优化与监测建设上,全面提升水环境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覃晓宁.区域地下水环境监测与未来发展的思考[J].智能城市,2020,(4).
        [2]叶超,郭高轩.区域地下水环境监测与未来发展的思考[J].城市地质,2016,011(001):4-9.
        [3]肖雪.区域地下水环境监测与未来发展的思考[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1):00197-00197.
        [4]李志伟,刘景全,等.浅谈地下水动态监测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利用对策[J].干旱区研究院,2017,0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