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变电工(德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省德阳市 618000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盾构机中压电缆DGNN-6/10kV-3×70+3×35在生产外护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生产方式、挤出参数、模具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问题最终得以解决。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起皱;拉破;起泡;模具
引言
盾构机卷筒用中压电缆DGNN-6/10KV-3×70+3×35,是专门针对盾构机的卷筒工作原理和使用环境设计的专用卷筒电缆,主要用于地面供电与盾构机变压器之间的电力传输,以及盾构机上的卷筒上使用,产品需要具备抗拉、耐油、耐磨、弯曲半经小等特点。
一、产品结构的设计及材料选择
为了保证电缆DGNN-6/10KV-3×70+3×35能满足盾构特殊工况对电缆的要求,电缆结构设计为:第5种退火镀锡软铜导体,导体屏蔽、EPR绝缘、绝缘屏蔽,3根地线新,垫层、编制加强层和外护套。为确保柔软特性,导体采用5类镀锡铜导体,主动力电缆绝缘选用乙丙橡胶(EPR)中压胶,导体内屏蔽、绝缘、绝缘屏蔽采用三层共挤技术生产。35mm2的地线芯平均分成三部分后再将半导电屏蔽料挤于其上,成缆时将其位于主线芯间隙中;电缆因经常往返拖曳移动,为了加强电缆的抗拉能力,采用氯化聚乙烯双层护套,并在内护套外面编织一层纤维丝作为加强层。
二、护套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DGNN-6/10KV-3×70+3×35/3电缆,为了增强拖曳能力采用两层护套设计,且在内、外层护套直接设计有一层涤纶纤维丝编织。在生产外护套时,内护套会出现松套、后退、起皱、堵模,外护套出现起泡、炸口等现象。严重时需整根电缆报废,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下面就主要为的质量问题和原因进行如下分析:
(一)内护套后退、起皱及原因分析
质量问题现象:内护套生产后向后退缩,护套起皱。
原因分析:1.内护套层与缆芯结合不紧密;2.内护套硫化不充分,且抗张强度低;3.内护套胶料塑性大、强度低、弹性大;4.外层挤出时模芯选择过小,压迫内护套后退和起皱;5.外护套的模套定径太长或模间距太大,外护套胶料作用于在内层套上压力过大;6.焖管段时气压压力低,内外护套结合不紧密。
(二)外护套起泡、炸口及原因分析
质量问题现象:外护套起泡,出现炸口开裂现象。
原因分析:1.缆芯受潮,高温情况下气化,气体冲破护套;2.护套材料含有水分,在硫化过程中将形成水蒸汽产生气泡;3.护套胶片在混炼时,混炼不均匀,导致护套在硫化过程中硫化程度不一,护套材料强度不均一,气体从护套薄弱点起泡或冲破形成炸口;4.模具锥角选择不对,模套的内锥角与模心的外锥角β差值过小,压力偏低从而使胶料致密性差,产生气泡;5.硫化时温度低、时间短达不到工艺要求,欠硫产生气泡;6.冷却水位太低,硫化管冷却段水温太高,导致电缆没有充分冷却就直接与空气接触,产生气泡。
三、护套挤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第二章分析了护套挤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通过多次的生产试机及总结正常生产过程中的经验数据,分析了如下的解决办法。
(一)内护套后退、起皱问题解决措施
1.内护套层与缆芯结合不紧密的解决方法
1)增大模间距的距离,模间距设计为内护套厚度的2倍,加大挤包压力,让挤包层与缆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2)加大模套的定径长度,定径长度设计为电缆外径的20%,增大挤出胶料的压力,使胶料与缆芯接触更加紧密。3)增大模套的内锥角与模心的外锥角β差值,提供机头压力。
2.内护套硫化不充分,强度不高的解决方法
1)加大蒸汽气压,气压加到1.3MPa,让内护套充分硫化,确保挤出后的材料强度增加,伸长率减少。
2)降低生产速度,比如该规格电缆在蒸汽压力为1.3MPa,牵引速度设计为2.5m/min,确保电缆在硫化管道内的时间更长,让胶料硫化更充分,硫化更彻底。3)设计材料胶片配方参数,确保材料的焦烧时间T10为0.44min,正硫时间T90为5min。
3.内护套胶料塑性大、强度低,弹性大的解决方法
设计合理的胶料配方,确保护套材料的塑性指标、强度指标、弹性指标在合理范围内。
4.外护套挤出模芯选择过小的解决方法
根据模具设计原理和实际生产经验,通常在外护套模芯尺寸选择时,模芯尺寸应大于缆芯最大尺寸的3mm。通过试验,该模芯尺寸选择非常适合具有内外护套的挤出,能最大程度避免护套退缩问题。
5.外护套的模套定径太长或模间距太大,外护套胶料压力太大的解决方法
在生产外护套时,适当减短外护套模套定径尺寸和模间距尺寸,能有效降低外护套压力对内护套的影响,通常外护套定径长度选择为电缆外径的10%,模间距尺长度为电缆挤出前外径尺寸的80%就可以。
6.焖管时气压低,内护套接合不紧密解决方法
由于在焖管段时,气压低,造成胶料膨胀,导致电缆外径变大,主要采用方法:刚开始焖管时气压高,逐步降低气压,确保电缆硫化好后,不会因为气压变化电缆外径有变化。
(二)外护套起泡问题解决方法
1.外护套前缆芯受潮的解决方法
1)护套前的编织纤维丝不能用易吸潮的材料(如棉线),而应选用不吸水的涤纶丝或芳纶丝。2)缆芯作好防潮措施,每道工序下盘时包一层塑料拉伸膜与潮湿空气隔离。3)缆芯存放实际不能太久,需尽快生产完护套,通常应在7天内完成护套生产。4)对已经受潮的缆芯,应放置在烘房内进行烘干,烘干参数为80℃,24h确保缆芯内的水分做够少。
2.材料有水分的解决方法
混炼前将配好的各组份原材料,放进烘房把水分烘干后再混炼。炼好的胶片用拉伸膜包严作好受潮防护,并尽快用完。
3.胶片在混炼时各组份混炼不均匀的方法解决
把不易分散的材料先进行塑炼,然后再按配方组分别加入混炼,必要时可混炼两遍。
4.模具锥角选择不对的解决方法
模套内锥角控制在60℃-70℃,模心的外锥角β控制在20℃-30℃。
5.硫化时温度、时间达不到工艺要求的解决方法
在生产中通过胶片的T10和T90来确定生产蒸汽气压牵引速度,如欠硫可以适当增加蒸汽气压和降低牵引速度。在DGNN-6/10KV-3×70+3×35护套生产中采用低压慢速生产,蒸汽气压用0.8Mpa.速度3m/min。温度每增加10度,速度增加一倍。
6.冷却水位太低,硫化管冷却段水温太高,导致线没有充分冷却而直接与空气接触,产生气泡的解决方法
1)适当提高水位,把硫化管溢流阀阀门打开,让冷却水循环起来,使成品线在出硫化管前就充分冷却。2)冷却水槽里放满水,让线再次降温。3)成品线先用周转盘装,放置4h后再倒盘,防止盘具内层的线因热散发不出过热而产生气泡。
四、结束语
(一)、内护套时通过调整生产方式、增大模套定径、增大模间距、增大硫化汽压。外护套时通过减小模套定径、减小模间距、放大模心尺寸、降低硫化气压和牵引速度等方法。解决了外护套生产中出现的内护套层后退、起皱、拉坏等问题。
(二)、通过对原材料的烘干、不易分散的组分进行塑炼、外护套时用低压低速生产、降低硫化管冷却段水温等方法解决了外护套起泡、炸口的问题。
问题的解决减少了返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了交货期,并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