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体育公园(泰州奥体中心) 江苏省泰州市 225300
摘要: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各行业发展迅速。在此基础上,对于各行业有着高标准和新要求,中国的相关行业制度正在逐步完善。且随着科技进步,便捷着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但整个建筑行业的各个组成部分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对此才能使得建筑行业在未来的可持续道路上能够看清自己要走的路线,需要积极在整个建筑过程中,引进新技术,跟上时代的发展。本文对于建筑钢结构安装施工技术进行有效探讨,以供参阅。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结构;钢结构安装
我国有庞大的人口基数,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对如此多的人民,其衣穿住行是国家和政府首要关注的问题。关于解决人口住的问题,国家一方面需要确保好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还需要足够的绿植面积来保护环境。因此缓解城市人口住房问题需要提高建筑的层数,以此来使问题得到解决。另一方面,随着农民进城打工,使得城市的土地资源稀缺珍贵。此外,建筑本身依旧有一些土木工程问题,其中钢结构的安装关乎着整个建筑构成合理化,提供着建筑的质量保障。钢筋是整个建筑定型的基础,影响着建筑的安全系数问题。
2022年,江苏省第二十届全运会主场馆,泰州奥体中心,在整个项目占地面积46.858公顷,总建筑面积175542㎡。体育场可容纳约30000人,属中型乙级场:体育馆坐席数为6000座,属于中型乙级馆;游泳馆可容纳观众约1500人,属中型乙级馆。健身馆内设置篮排球场地、羽毛球场地及乒乓球场地。2018年6月开工建设,计划2021年12月具备试运营条件。体育场屋盖采用车辐式索承网格结构,体育场钢结构2019年7月开始吊装,2019年12月吊装结束,2020年7月索承网格预应力张拉完成。
项目位于泰州市医药高新区天德湖公园对面,建设单位:中体泰州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设计院:中国建筑西南院设计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泰州市恒鼎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总承包:锦宸集团有限公司,专业分包: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总用钢量约两万吨。
1 建筑钢结构的施工技术要求
1.1 施工前的设计准备要求
在整个建筑施工前,应该对整个建筑施工作出相应的规划,使得建筑能够在预计计划中,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可以使整个建筑的安全系数得到有效的保障。在建筑钢结构施工过程中,首先应该保障好建筑钢筋的用量和用法。这根据地形情况的不同,所需要选择的标准不同,此外气候有关乎这建筑钢结构的整个构建设计。例如中国沿海地区,受强力台风的影响,应该在建筑钢结构设计过程中考虑到抵消风力的作用,以此保障建筑的有效使用年限和安全系数。另一方面,尽管钢筋在混凝土中,但依旧不可忽略由于多雨天气对于钢筋的化学腐蚀作用。在相应不同建筑中,钢结构的施工设计也应该依照建筑的用途进行针对性设计,保障建筑钢结构的有效施工设计,见附图一。
附图一
1.2 合理的钢材选材标准
在建筑钢结构施工中,对于钢材料的要求应该合乎国家的标准。施工过程应该选用合格标准的钢材料,使得建筑安全有一定的保障。还需要明确好不同钢材料,应用于不同的方向和环境,使得钢材料能够完美的发挥应有的性质效果。在当前的建筑钢结构施工过程中,主要使用Q345B钢材料。这需要在设计建筑钢结构时,以理论知识选用合适的钢材料。此外,在保障钢材料合格的同时,需要钢材料能够依据建筑有合适的尺寸。
1.3 钢结构整体构建、连接的技术标准
不同的钢材料,焊接的方法有所不同。见附图二,如果使用错的焊接方法进行钢结构的构成,极大程度上造成钢结构节点的不稳定,构架容易散。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的同时,建筑整体的质量不能有所保障。首先焊接需要依据不同的钢材料,选择好相应的焊材和焊剂,以确保钢材料焊接合乎标准。然后,依照焊接钢材料的要求标准,对钢材料的焊接部位进行开坡口处理,从而保证焊接牢固。在开坡口时,应该注意好在坡口出进行油污和铁锈的处理,以防止影响焊接效果。焊接过程中,需要对焊接处的钢材料进行预加热。另一方面,一个焊接缝需要经过多次焊接才可以保障焊接完成,有效提高钢结构的质量。焊接完成后,需要对焊接进行有效的检查,以此保证焊接的有效性,保障建筑钢结构的质量。
附图二
1.4 钢结构安装的质量标准
建筑钢结构安装的质量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安装技术,另一方面是钢材料的质量。为保障安装技术,应该选用安装钢结构的专业人选,保障安装手法标准,以确保好建筑钢结构安装的质量。由于钢材料的不同,且不同的钢材料运用的地方不同。需要在钢结构安装前,对钢材料进行细致的分类,并且再次对钢材料质量进行检查。在安装过程中,保证每种钢材料在预定的钢结构位置,要进行有效预防钢材料安装错误的发展。并且,对钢材料的外观标准形状进行检验和加工,使其大小外观能够适合钢结构的安装。
2 建筑钢结构质量的有效控制策略
2.1 钢材料的质量保障
钢材料的质量保障是整个建筑钢结构质量保证的基础,需要对钢材料进行认真的检测,选用质量较好钢材料。此外,做好钢材料表面铁锈的处理,并对经过处理完的钢材料进行细致的检查,以确保铁锈下的钢材料保持完好,能够正常运用到建筑钢结构的构建。另一方面,对铁锈较严重的钢结构部位需要进一步进行可塑性和使用性的检测,确保在钢材料在合理使用范围内。此外,钢材料的焊接技术是保证钢结构稳定构建的必要条件,需要选用标准规格的焊剂和焊条,焊剂整体需要干燥,焊条保证内部无生锈现象的产生。
2.2 建筑钢结构的除锈工艺质量控制
在整体的钢结构的安装中,要确保钢材料表面铁锈经过处理。对于中国南方而言,在春夏季多雨,空气含水量较多,与空气中的氧气一同对钢材料的铁元素进行化学发生,在表面产生铁锈。氧化腐蚀会严重影响到钢材料的质量,所以需要对钢材料做好表面的铁锈处理。去除表面铁锈一般采用物理方式,铁锈存在钢材料表面,用机械喷砂结合电动除锈工具对钢结构进行除锈,在去除铁锈的同时,进行了一定的抛光处理。在进行完除锈后,还需要保障钢材料表面油污等的去除。部分钢材料在经过统一处理之后,不会立即使用。长期暴露在空气下,会与氧气发生反应,进一步形成铁锈。在对经过除锈的钢材料喷漆,有效的防止铁锈的产生。
2.3建筑钢结构焊接质量控制
现场钢结构构件接头的施焊顺序,比构件的安装顺序更为重要。焊接顺序不合理,会使结构产生难以挽回的变形,甚至会因内应力而将焊缝拉裂。柱与柱的对接焊,应由两名焊工在两相对面,焊层不宜超过4层,然后切除引弧板时,先焊第一个两相对面,焊层可达8层,再换焊第一个两相对面,如此循环直到焊满整个焊缝。构件接头的焊缝,一般先焊下翼缘板,再焊上翼缘板。构件的两端先焊一端,待其冷却至常温后再焊另一端。只有在一个垂直流水段的全部构件吊装、校正和固定后,才能施焊。构件的焊缝接头,应试验测出焊缝收缩值受周围已安装构件的约束程度不同收缩也不同。焊接的设备选用、工艺要求以及焊缝质量检验等按现行施工验收规范执行。
2.4 建筑钢结构地脚的浇筑标准
建筑钢结构的基础建筑,支撑着建筑钢结构的上层,决定钢结构上层建筑是否能够实行。因此需要确保好建筑钢结构地角到浇筑,做到高质量、高标准。使得建筑钢结构不会在地脚发生失误,进而照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影响到整个钢结构的质量。在进行地脚处的混凝土浇灌,需要将螺母涂上固体黄油,且用螺杆包围好,将其固定。为保证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对于地脚螺栓的挤压影响,防止螺栓发生偏移。且在二次浇筑的时候,要在混凝土浇筑前对梁体进行测量,确保在水平和垂直上合乎建筑钢结构工程标准。其次,需要检查好螺栓的紧固程度。二次浇灌利用混凝土的膨胀,在柱板的帮助下完成浇灌。
2.5檩条安装质量控制
薄壁型钢檩条,由于重量轻,安装时可用起重机。当安装完一个单元的钢柱、屋面梁后,即可进行屋面檩条安装,安装时直接用螺栓连接在檩条托板上。檩条的安装误差应在5mm以内。
2.6屋面板安装质量控制
屋面板的安装根据现场主钢构的吊装完成情况,从一端开始,向另一端推进,严格按施工图纸进行排列,严禁错放漏放。在施工开始时必须用操作平台过渡,使之与屋面平行。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接线安装,使屋面板的坡度方向始终与屋脊保持垂直,对于不同坡向的波峰投影必须成一线,否则将导致屋脊板无法安装。屋面板的长度最好一次成型,尽量避免横向搭接。另外屋面板搬运及吊装时应做到轻拿轻放,不得造成屋面板皱褶,避免划痕,损坏表面油漆。
3 选择优质的建筑材料
建筑钢结构的整体不仅仅与其钢结构本身材料有关,还与建筑中,其余接触到钢结构的建筑材料有关。如混凝土材料与钢材料直接接触,如果贪图便宜购买劣质材料,在建筑整体完工,钢材料会因混凝土材料不合格,照成上层建筑依靠钢结构支撑,混凝土墙壁支撑较少,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威胁到了工作人员的安全。且另一方面,监工人员不能合乎标准的检测建筑质量问题,有少部分为了一己私利,包庇相关人员使用劣质材料。最后形成安全系数极低的“豆腐渣”工程,出现建筑墙壁不结实。建筑钢结构不能够很好的发挥其作用,导致建筑在达到使用年限前形成墙壁裂痕、建筑倾斜等问题,严重威胁到了建筑使用人员的生命安全。
此外对于钢结构建筑中,混凝土的比例应该做好调整,当混凝土水分过少,在浇灌过程中容易是钢材料挤压后变形弯曲,严重危害到建筑钢结构的质量,以及建筑的整体安全保障。水分过少导致灌注墙壁不结实,威胁到建筑的安全质量。对此应该依据科学的方法,控制混凝土的水比例。
4 结束语
建筑钢结构是整个建筑的骨架部分,是保证整个建筑合乎标准建筑的基础,尤其在大型建筑过程中,对于钢结构的构建更应该做到严谨,最大程度的提升建筑的稳定性。依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标准,对于建筑钢结构的材料选用也应该合乎标准,加强建筑建设的同时,保障用户人员的生命安全,且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勇.辛岩.孙飞.浅谈钢结构建筑施工技术[J].中国科技博览.2014.(7):13.
[2]易来名.建筑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及相关问题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