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连江华侨中学 350500
摘要:学校作为一个教育学生的主要场所,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肩负着树立学生良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必要纳入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融合到初中教学中去,教师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各种措施来不断完善和改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模式,同时在实际教学当中应做到以人为本,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要让学生在充分了解和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对学生个人道德修养也进行良好的培育。
关键词:社会主核心价值观;初中;道德与法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青少年来说,是必须要了解的。培养学生了解自己国家的价值观念,使其能够依法使用权利、行使权力、履行自己的义务,对于学生以及国家的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需要实时关注国家政策,增加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方面知识的了解,从而推动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社会的发展。
一、课题意义以及渗透方向
(一)构建课题核心价值观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九个字不仅仅只是一堂课,初中学生在社会经历和人生阅历都不足的情况下,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完整的理解和认知,在没有接触社会之前,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通常都来自于学生家长以及学校教师,家长和教师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对于学生而言,家长在家中的生活习惯、教师在学校时的行为举止,决定了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情况,从现状来看,多数教师只是在给学生上一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而没有让学生真正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的价值和意义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和认知,更没有在实际教学当中充分融入学生的思想和学生自身情感。
(二)课题核心与个人核心价值观相融合
教师在对学生授课之前要对授课内容进行分析,以初中学生当前认知和理解能力来看,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方式、方法,从而在学生理解认知范围内进行授课。在对学生进行授课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命题过于庞大,在学生认知、理解不够的情况下进行概念灌输,只会适得其反。教师可以把课题核心作为切入点,以交流问答的方式来对学生实施认知上的逐步引导,让学生说一说教师的个人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以自身为例切入课题核心,例如:教师正在为学生授课属于哪种行为?当学生对此产生疑问时,教师主动回答:是正在履行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一名教师有义务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也有责任对学生在校期间的一切言行负责。当学生对于个人核心价值观有了认知后,再让每名学生谈一谈自己的个人核心价值观,运用个人核心价值观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促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二、善于挖掘教育素材,在教材中融入社会道德现象以及核心价值观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教师”,只有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产生兴趣才能够更好的对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教师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善于发现并且收集教学素材,这样不但能够充实教学内容,还可以借助教学内容的生活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对学生授课时,应避免开课就进行教材内容的灌输,这样的授课方式过于生硬而且非常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教师可以在开课前5分钟利用与学生交流问答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步了解和掌握学生对于当今社会道德现象的看法和认知,当学生上课思路被带入课题中之后,教师便可以根据当今社会中存在的道德现象进行讨论,进而开展相应教学内容的讲解工作。
(二)深入分析教材,在教材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材是教学实施的基础,为了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融入到教材当中,以此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的有效培育。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从初中政治教材当中挖掘出一些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关联的内容,在教材挖掘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容需要既包括显性内容又包括隐性内容,教师需要合理的对这些内容进行运用,借助教材所体现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出正确的价值观念。
根据当今社会道德现象来与教学教材进行融合,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中的第一课时,授课核心是“尊重他人”教师在对这堂课进行授课时可以用最简单的例子,教会学生“尊重他人”的意义,比如:在上课时,老师进入班级,班长叫起立,同学们对老师问好,老师回应问好,这就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使学生以最直观的角度,理解本堂授课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课前问好,不只是形式,更是“尊重他人”这种思想和态度的一种体现,从而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在生活中践行尊重理念。
(三)改变教学方式
人们的现实活动是受到知识、精神的牵引的,只有让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法律意识才能够促使其产生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唯有一个良好的法治意识作为指导,初中生才能在生活中做到遵纪守法、依法行事。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法律法规有良好的理解和认知,这样初中生在实际生活中不但对法律拥有一个良好的实践能力也能更合理的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教师应该从不同的维度让学生在政治课堂上了解法律,这样能够让学生了解生活处处都有法律,认识到法治知识的重要性。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法治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讲无论是思想上还是政治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体验法庭的气氛,这样能够更加融入到本节课的内容当中,从而促使学生对法律知识有一个更为良好的理解和认知。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这节内容时,为了能够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文明与法治。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容,可通过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等方式,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社会主义价值观。包括在这一单元有一部分违法的内容,教师可以结合这部分的知识点,讲解人民的权利、义务,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发表自身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同时采取积极探讨的课堂教学组织,辅助学生构建社会法治价值观。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数学生会因为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内容比较枯燥而厌烦,不能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导致教师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如今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各种新颖的教学方式陆续出现,教师可以对这些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有效运用,在实际教学当中应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来增强课堂趣味性以及互动性,促使学生可以展开高效的学习。此外,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也要拥有质疑能力,教师需要对学生这种质疑能力进行引导和强化,以促使学生更为有效地理解和认知自身所学的知识。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目前还是处于发展的状态中,所以还会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大胆提出问题、大胆质疑,这样才能完善教学,让学生坚持自我,由学生自主观察社会中不道德的现象,加强实践教学的引导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想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知识能够更好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当中展开有效教学,教师应杜绝以往过于死板、不知变通的教学模式,积极迎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注重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的转变,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有助于学生升华自己的思想,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使得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自身的思想认识。因此初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思想品德的道路,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使得每一位初中生都能够成为一名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人。
参考文献:
[1]杨立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加强初中生法治意识[J].新课程,2020,(41):224.
[2]张惟.初中道德与法治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的探索[J].读与写,2020,17(33):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