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中的悲剧意识

发表时间:2021/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6期   作者:胡卫娜
[导读] 摘要:词发展到了宋代已经发展至鼎盛时期。
        西安市职工大学
        摘要:词发展到了宋代已经发展至鼎盛时期。宋代文人也有对现世生活的不满和反抗,在反抗中更多的体现个人色彩。宋代的文人他们追求理想生活,对于社会的改造已经无动于衷,即使会产生想法,他们也会怀疑其可行性,也开始怀疑人性,因此出现了一批具有悲剧意识的词作。
        关键词:宋词;悲剧之美;晏殊;苏轼
        在宋代词作发展迅猛,词作能很好的表达诗人的心声。时势造英雄,自宋建国初,杯酒释兵权之,整个宋朝形成重文轻武的风尚。词人的丰富经历造就了宋词的多样化风格。郁郁不得志是宋词中所体现出来的悲剧意识。
        一、宋词的悲剧之美其一就是对悲剧真相的默认与排解
        晏殊《浣溪沙》中,这样讲“一晌年光有限身”就写出了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这就是对人生悲剧的认识,因为生命短暂,所以“等闲离别易消魂”,这不是一般的离愁善感了,而是上升到悲剧意识的高度。词人对于人生短暂的深刻体会才道出了:“人生有限情无限”。面对人生短暂生命无常,词人该如何面对。“酒筵歌席莫辞频”,回答了前面的问题,以沉浸酒宴来排解郁闷,让酒暂时麻痹自己,今朝有酒今朝醉。
        下阙“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词人一直在追忆怀念,让伤感之情更加浓重。最后诗人的思绪回到现实,面对真真切切的“眼前人”。这首诗是对悲剧意识的默认和排解。词人默认生命短暂,而没有意识到应该珍惜时间去努力奋斗。虽然认识到了悲剧意识,而没有主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变,反而是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消极方式应对,让自己沉醉在短暂的酒宴之中。
        二、悲剧真相中的审美超越
        以心灵解脱的方式进行审美超越。苏轼的《定风波》上阙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体现了他乐观旷达的心境,虽然有几分倔强、几分抗争但是还要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现实,勇敢前行,不为现实而束缚了自己的行为,不畏客观环境,我行我素,按照心灵的思虑做自己喜欢的事。
        下阙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体现了苏轼的心理感受。在任由各种各样的风吹雨打后都是无所畏惧的心态,而且还能坦然接受和面对人生中的“风雨”。这是何等的豪迈情怀。风雨一语双关,写出自己敢于面对风雨的坚韧,用心灵解脱的方式来直面悲剧人生。
        总之宋词的悲剧意识表现了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一个方面,是另一种积聚情感,积累心理能量、促生悲剧意识的形式。
        参考文献:
        [1]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十》:“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