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开发中的油藏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郭守相

发表时间:2021/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6期   作者:郭守相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油气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油气田开发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  天津市  300280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油气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油气田开发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油藏工程和地质问题是油气田开发的核心,开展精细油藏研究,是提高油气田开发水平的必由之路。文章就油藏开发地质研究的常见问题展开分析,并从油藏开发的分类、油藏开发历程以及油藏储量计算等方面总结影响油藏开发的因素,为实际油藏开发工程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提升油藏开发技术水准。
        关键词:油气田开发;油藏工程;地质研究
        引言
        石油资源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是燃油和汽油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化学工业产品的原材料,可以称之为工业的血液,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石油主要分布在地球的地壳上层部分,是地质勘探的主要内容之一,只有充分了解油藏工程的地质问题后,才能对石油进行开采和利用。同时,油田作为存在大量易燃易爆物品的开发区和生产区,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要更加注重对于其的安全监管,来保障油田开发工人的生命安全和降低突发性事故带来的损失。在对油田开发监督管理过程中,要强化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出现油田的爆炸事故。通过对作业人员安全意识的强化、油田生产操作过程的监管、保障燃料运输的安全这几个方面,就能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实现油田最大收益的目标。
        1地质特征
        1.1地质特征
        港西油田的油藏地质特征,主要是河流相沉积。河流相沉积类型包括平直河、曲流河、辫状河和网状河,而曲流河亚相主要包含了河床亚相、堤岸亚相、河漫亚相和牛轭湖亚相。该研究区明化镇组主要是河流相沉积,馆陶组主要是辫状河沉积。
        1.2储层分布
        储层是指能够对油气进行储存的岩层,储层的孔隙位置是油气储藏的主要位置。因此,在进行油气开发之前做好储层分布情况的研究尤为重要。为了能够对油藏的体积进行科学的计算,需要对油藏的分布情况进行充分的研究,再根据井点的资料推断地面下储层的分布情况。在进行储层开发之前,如果在只有少量数据支持的情况下,则无法实现对储层分布情况和连续情况的科学判断,因此,在对储层开发前应做好充分的分析工作以获得大量的数据支持。
        2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油藏工程存在的问题
        2.1合法取得开采权,由于自然保护地的划定,导致项目难以实施
        一些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在设置之前划定范围内已经存在合法的油气矿业权,有的油气矿区已经进入开发阶段。这些油气矿区在滚动开发阶段,由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的设定,滚动开发项目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规定,非经国务院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同意,不得在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重要风景区,国家重点保护的不能移动的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所在地开采矿产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在风景名胜区内禁止开山、采石、开矿、开荒、修坟立碑等破坏景观、植被和地形地貌的活动,禁止修建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设施。由于国家法律法规约束,很多自然保护地内无法开展油气勘探开发活动,目前很多探矿权已经核销,难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滚动开发中的油气设施大多已避开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否则无法通过环评审查取得环评批复,极大地影响了油气资源的合理开采利用。
        2.2地震问题
        油气田的开发必然会对局部地区的地下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地震问题的出现。在对油气田进行开发时,一旦油气流体从底层内被开挖出来,就会导致地层压力降低,地震发生的概率也会随之降低。然而人们为了实现油气田开发利用的最大化,会将大量的流体注入油气田中,在这一过程中,岩石内的应力就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极易引发地震。在进行油气田开发的过程中,为了有效提高油气田的开采效率,需要向油气田内注入大量的流体。

但是流体的注入会导致地层压力的增加和地层应力的释放,这样一来就极易引发地震问题。这种原因产生的地震一般震源比较浅并且震级比较小,但是却比较频繁。一旦油气田处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区域,就特别容易引发二级以上的地震。虽然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引发的地震震级较小,但是人们也必须引起重视,因为小地震也会间接诱发更大的地震。因为某一地区的深层应力储蓄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引发大地震,所以在进行油气田开发时,不仅要全面了解注水区域的地理情况,还要了解该区域之前发生的地震情况,并制定好相关的地震防范措施。
        3油藏地质问题主要防范措施
        3.1分布式集中风能、光伏发电
        油田用电主要为油气开采和油、气、水处理站场用电,具有用电总量多、用电地点分散、单一站场用电量小的特点,以油气生产站场以及35kV变电站为依托的新能源开发难以形成规模。因此,集中式的新能源发电站应依托于油田110kV变电站,利用油田矿权区的闲置土地建设。分布式集中风能、光伏发电站以就地消纳、不向上一级国家电网输送电量为原则,其建设规模应按照规范GB/T33593—2017《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要求》执行,发电容量不大于接入变电站(110kV变电站)的最小运行负荷。结合油田电网的实际情况,最大程度开发油田电网的接入及消纳潜能,逐步建设油田电网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
        3.2推进油气开发建设项目纳入自然保护地内建项目正面清单
        开展油气田环境影响的调查研究工作,充分运用卫星遥感、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油气田开发产生的实际影响分别进行评估,编制评估报告,摸清不同自然保护地内现有油气生产对保护地保护对象、自然格局、生态功能的影响,为制订自然保护地内建设项目正面、负面清单提供技术支持、理论依据。
        3.3深入分析油层结构体系
        油气田的油层分布结构通常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在进行油气田开发的过程中,就要做好油层分布情况的分析工作,及时发现新油层、新结构,并对相关的油井资料进行分析,明确了解油层的分布结构和分布体系,以此来保证油气田的高效开采。
        3.4低渗透超前注水工艺
        针对低渗透油藏,优化注采结构,先期进行注水,提高油藏压力系统,以提升油井的采液压力。在油藏开发过程中,可以实现高产高效的成果,从而提高油藏开采工作效率与质量。基于大港油田近年的超前注水生产数据分析可知,当油藏的注水强度大于0.3m3时,采油井的整体采油效率提升、产能提高,此时的含水量也逐渐上升,为保障油田开采的整体性,建议对低渗透油藏进行脉冲式注水且控制单日注入量。
        3.5应用大段合采开发方式
        根据油田的不同特点,在油气田开发的过程中,通常应用油层大段合采开发方式,虽然存在一些层间矛盾,但是可以提高采油速度,尽可能选取储层特征一致的层位进行合采。另外,在油气田的开发过程中还可以应用地质建模技术、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术等现代的先进技术,分析油层的分布情况,合理调整油气田的开发方案。
        结语
        综上所述,从目前社会发展的现状来看,油气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油气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质条件的限制,由于油气的开采会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进而引发各种地质问题,因此在油气田开发的过程中必须对油藏的情况进行可持续分析,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以此来保证油气田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宋冬冬.油气田开发中的油藏工程地质问题分析[J].石化技术,2019,26(3):226.
        [2]李一新.油气田开发中的油藏工程地质若干问题分析[J].云南化工,2018,45(9):189-190.
        [3]杨立东.油气田开发中的油藏工程地质问题分析[J].石化技术,2018,25(4):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