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矛盾,重建友谊 ——几例大学生矛盾冲突事件引发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1/2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6期   作者:卢童
[导读] 摘要:大学生的冲突与矛盾调解是高校辅导员的基本工作职能之一,调解效果关乎校园安全稳定,关乎学生健康成长。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省淄博市  255000
        摘要:大学生的冲突与矛盾调解是高校辅导员的基本工作职能之一,调解效果关乎校园安全稳定,关乎学生健康成长。本文结合室友摩擦、班委不和、武力冲突三个现实案例,分析大学生冲突与矛盾的调解方式方法,归纳工作经验与启示。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冲突与矛盾调解
        引言
        当代大学生总体具有思想更活跃、观念更前卫、情绪表达更直接等典型特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随着学生群体的改变不断发展演变。00后大学生在大学生冲突与矛盾事件中,表现为更加在乎主观情感体验满足,强调个人价值取向实现,更懂得利益诉求与维护,部分学生不擅于处理人际关系与突发事件后自我情绪调节。分析归纳不同性质、规模的现实学生矛盾事件,解读学生特点,提高辅导员工作针对性与突发事件处置效率,有益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
        一、案例及解决
        事件一:室友冲突
        1.案例情景:甲与乙系室友关系,甲放置在床铺上的个人物品被乙误与宿舍垃圾一并清理丢弃,乙协同寻找无果,甲同学表示理解室友行为并不追究责任。几个月后,考研期间因为乙睡觉打呼噜影响甲同学等休息,甲同学通过个人网上主页发表言论表示抱怨,某夜甲再次被乙打呼噜吵醒,甲、乙同学发生争执并产生肢体冲突。甲表示将追究乙弄丢其物品的责任,乙表示将追究甲对其名誉的损失。
        2.解决问题的经过:与甲、乙两方单独沟通了解事情经过后,召集两方面谈,要求各自陈述自身所做不妥之处。特别注意不要让双方继续指责彼此错误,避免将见面力求“和解”变为继续“争吵”。在处理过程中,暗示双方:在面谈前,对方均已进行过检讨,并表示过希望尽快处理好关系的态度。尝试让双方共商和解办法,提示甲、乙同学注意各退一步,建议不要通过金钱赔偿方式解决问题,明确告知他们的冲突对其他同学已造成的影响。经协商,两人同意一同请客宿舍成员及其他有关同学吃饭以表歉意,并决定只进行象征性补偿——甲赠送乙鸡蛋(冲突时甲朝乙扔过鸡蛋),乙赠送甲家乡特产,至此双方矛盾有效化解。要求甲、乙签署“君子协议”并“盖章存档”作为公证与提醒。
        事件二:班委矛盾
        1.案例情景:大一班委竞选时,没有顺利当选团支书、被调剂为其他职位的乙同学,在班级工作中参与不积极,与其他班委有明显摩擦,班长甲在协调班级工作、班委关系时方式方法不当,双方矛盾激化,甲认为乙不配合工作、坐其位不谋其职,乙斥责甲垄断专权,不具备担任班长的素质。某日,甲在负责统计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时未录入乙同学成绩,乙认为甲是刻意针对,并于某日晚于学校某网络公共主页发表匿名长文斥责甲行为,甲同时网上发文予以回击。
        2.解决问题的经过:第一时间安抚学生情绪,联系学生删除网络文章,避免影响扩大。逐个谈话,争取深入细致了解事情脉络与双方看法,搜寻双方利益与诉求共同点。甲、乙双方均表露出希望在班级工作中继续进一步施展个人价值的期望。组织面对面沟通,协调过程中双方均对自身冲动作为主动道歉,但在部分细致问题上仍存在难以和解的争论。

搁置模糊争议细节,让双方尝试共事,考虑到如果执行双方提出的要求(重新进行班委民意测评与调换),将继续助长矛盾,遂要求双方继续共事,并加强交流合作:甲同学应对乙同学提出的个人问题进行整改,同时提供乙同学更多班级工作机会,乙同学应更积极主动参与班级工作,确保个人特长发挥效用,告知双方,后期将择机对两人进行班级民意测验,并跟进与监督两人配合情况。经观察,双方日后合作顺利,未再次出现矛盾事件。
        事件三:武力冲突
        1.案例情景:某日晚学生甲在外饮酒后归宿,于走廊里与另一学生聊天,影响到周边学生休息,某宿舍学生乙随后主动与甲交涉,甲称乙沟通态度不好遂与乙发生口角,随后演变为肢体冲突,甲乙双方发生推搡,甲手机在冲突中损坏,经其他在场学生劝阻,无人员受伤。次日甲找到乙方要求赔偿手机修理费用,乙方拒绝,双方联系辅导员出面进行协调。
        2.解决问题的经过:深入调查事实,确定事件性质及其影响范围。集中双方涉事学生,告知事件负面影响及其可能应承担的处分,特别告知学生,将密切观察双方后续表现,会依据双方调解情况对处分量级。双方冷静后,甲、乙二人开始自行尝试调解并很快言和。因无法通过当事学生掌握更多现场细节,辅导员不便公正学生赔偿事宜,建议学生自行协商赔偿事宜。
        二、分析与启示
        1.学生应成为自己人际关系的疗养师。辅导员不可能总是公正的,也不一定总要做公证,大多数矛盾冲突情境,辅导员是不在场的,即便尽可能了解事情原委,大部分情况下,也很难准确判定细枝末节,建议辅导员在处理学生纠纷时,应把工作重点放在疏导、教育而并非决策之上,引导学生学会自行调解。
        2.学生矛盾只有“和平共赢”或“两败俱伤”。不要追根问底定判“是非胜负”,过分追究对错不利于双方后续情感恢复。宜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正向引导。高校学生矛盾大多数不是深刻利益冲突所导致,教会学生珍惜当下情谊,在出现摩擦时学会体谅宽容、礼貌退让更为重要,也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3.辅导员不是大法官,调皮蛋也不总是干“坏事”。大多数学生冲突行为往往并不是“预谋已久”,当代青年学生更容易出现意气用事、武力冲动等特点。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辅导员应就事论事,切忌轻易给学生乱戴帽子,影响对事情的判断。教育的立足点应是“育人”而非“抓人”和“罚人”。
        4.网络是把双刃剑,学生健康成长离不开“线上”护佑。当今大学生普遍、过多依赖网络沟通交流、表达诉求。网络更容易成为非正当行为的保护伞,虚拟空间更易发生难以控制、不易察觉的“线上暴力”事件。辅导员必须会上网、用好网,关注QQ空间、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等00后学生常用社交生态,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与不良苗头,保护学生免受“网暴”。
        结语
        高校大学生冲突具有复杂性和随机性,根据不同事件性质调整应对思路,根据不同学生特征精进调解策略,根据不同情形态势决定跟进方法,是处理好学生矛盾、科学做好事后调和的必要条件。本文分析与探究三种大学生冲突事件的处理过程及启示,以期为更多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春华.大学生自尊、认知风格与人际冲突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2]师思.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记者观察,2019(30).
        [2]聂媛媛.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