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施工流程保证考古发掘

发表时间:2021/1/2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6期   作者:董大志
[导读] 摘要:文物是人类在社会进化中的财富遗存,不仅是文明的见证和象征物,还是一种历史文化传承。
        苏州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苏州  215002
        摘要:文物是人类在社会进化中的财富遗存,不仅是文明的见证和象征物,还是一种历史文化传承。施工期遇上遗址抢救性发掘的机会一般不多,如何切实做好文物部门的配合工作相当重要;本文首先对苏州邮政察院场支局原址翻建项目施工中所遇考古发掘现场进行介绍,然后就施工现场如何与文物部门组织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和搬迁保护工作配合好,给出了一系列技术措施,旨在为保护文物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又不影响工程建设进度。
        关键词:文物保护;基坑支护;考古发掘
        1 概述
        (1)文物作为文化信息的“存储库”,是一种不可再生、不可循环的文化资源,一旦消失就可能永远不能再现。通过对文物古迹的研究探索,我们可以窥见人类自诞生以来的生活面貌,文物有着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技术价值,所以必须做好文物、遗址保护工作。
        (2)我司于2016年7月承建苏州邮政察院场支局原址翻建项目,该工程总建筑面积6716.54㎡,其中地上为五层(建筑面积6306.99㎡),地下为一层(建筑面积409.55㎡),建筑总高度23.5m,基础最大埋深为-5.25m,现场用地面积2077㎡;计划开工日期为2016年7月14日,竣工日期为2017年3月20日。而在工程旧址拆迁期间的2016年2月即已发现古代遗迹,文物保护部门确定将进行抢救性发掘。
        2 发掘背景
        (1)在前期勘探调查阶段,试掘探沟对拟建地块的地下文化遗存有了大致的了解,并收集了各方面的资料,包括古地图资料和考古发表文献资料。
        (2)由于本项目地处苏州古城闹市区,需要挖掘部位正好处于地下一层部位,与周边建筑距离极近,且周边建筑建造年代久远,面临文物安全和人员安全的巨大挑战。为此,文物部门组织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和搬迁保护工作也需要在我们完成基坑围护结构后方能进行。所以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成为总承包工作的重中之重。拟建建筑、遗址区域及与周边建筑环境关系详见图1所示。
 
        图1  拟建建筑、遗址区域及与周边建筑环境关系图
        (3)对于本次工程旧址拆迁期间发现古代遗迹,在我司中标后即与建设单位、文物保护部门、市安监局等相关部门召开专门的工作安全会议,明确各方责权。并且对在随后工作中,如何积极配合文物部门组织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和搬迁保护工作进行交流,落实施工期间的施工组织安排,以贯彻落实国家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
        3 施工与发掘的合理部署
        3.1 文物部门工作方法及文保预案
        (1)发掘工作采用大地坐标系统布放,发掘严格按照田野考古工作规程,逐层发掘。共布5×5探方8个,加上扩方,实际发掘面积220平方米,详见图2。
        (2)使用全站仪测绘和布方,把布方数据纳入到大地坐标系统,并与土建基坑的围护结构、工程桩位置进行复核,明确工程临时围护结构对文物遗址是否有影响。避免对文物造成破坏。如有相碰,对图纸进行修改。
        (3)抢救性发掘在土建完成地下一层的基坑围护后进行,在发掘过程中采用无人机航拍进行高空摄影摄像。
        (4)文保预案:做好出土丝织品的现场保护预案;准备保鲜膜,做好木炭及其他木质文物的现场提取准备工作;准备薄荷醇,做好漆木器的临时加固提取预案;准备医用石膏,做好重要文物的提取准备。
 
        图2 探方、扩方布设位置及与建筑基础关系图
        3.2 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
        (1)明确施工单位的基坑围护方案论证须有文保部门参与,实施之前需文保部门确认。
        (2)由于整个抢救性发掘预计需3个月,根据建设单位与文管及相关单位协商,本工程的项目施工分三步走:首先进行地下一层的基坑支护施工(围护也为发掘服务),与此同时无地下结构且未涉及考古区域的独立柱基施工;然后施工单位与设计沟通,上部结构通过留设施工缝,将考古区域部位的结构暂缓施工,其余部位的结构施工与考古发掘同步进行;最后在完成发掘的条件下,将剩余结构组织施工。
        (3)在施工单位完成基坑支护后,应将考古发掘区域与生产区完全分隔开来,并为考古人员留设专门的进出安全通道。
        3.3 各方的安全管理工作
        (1)总包项目部成立文物保护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负责协调、配合相关考古发掘和施工工作。落实施工现场文物保护工作,加强与地方文物主管部门的沟通与咨询。
        (2)在发掘期,所有进场的施工单位,都应组织施工管理和操作人员学习文物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对文物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组织人员对现场进行保护和隔离巡查工作,防止无管人员入内。
        (3)建设单位应及时反馈文物保护及监督管理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发掘的发展情况,及时传达上级有关指示和命令。
        4 基坑围护
        (1)基坑规模:基坑全长86.8米,面积约为497.8㎡,形似呈正方形。
        (2)基坑挖深:本工程地面标高约为-0.000m相对于(85国家高程+4.000m),基坑底标高为为-5.800m~-6.500m,基坑开挖深度约为5.8m~6.5m。
        (3)周围环境:东侧为人民路,地下室承台边线距离同期浅基础承台边线、轨道四号线出入口、轨道四号线车站分别为3.7m、27.6m、32.1m。轨道交通四号线车站已完成施工尚未运行。基坑西侧为苏州商城(6F,地下室一层),地下室承台边线距离用地红线、苏州商城分别为2.4m、3.8m。基坑南侧地下室承台边线距离同期浅基础承台边线最近为4.4m。
        (4)设计型式:采用SMW工法桩+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的支护形式,支撑系统采用角撑。基坑周边有较多对沉降变形敏感的建筑物,基坑外设全封闭SMW工法桩,,坑内设管井疏干降水。
 
        图3 基坑支护平面图及典型剖面
 
        图4 完成基坑支护后的现场   图5 完成发掘后的桩、围护、探坑航拍图
        5 发掘现场考古收获
        本次考古发掘区,揭露出汉代、六朝、唐宋及明清时期的文化层堆积,其中发现并清理各时期灰坑5座、房址1座、水井1个、水坑1处,并出土器物40余件;基本完成了发掘计划,达到发掘目的,结合现场调查、钻探和发掘情况,进一步了解了苏州察院场遗址的文化内涵,为苏州城市考古增添了新的资料。
        图10 六朝层出土器物  图11 F1出土兽脊  图12 F1出土部分遗物
        6 结论
        在此次文物部门组织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和搬迁保护工作中,我司进行了积极配合,在兼顾考古与工程建设的情况下,既保证了出土文物保存良好,又满足了业主对项目的进度要求。全体人员上下认真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为体现文物价值、再现文物辉煌,更为保护中华民族文化遗存尽的一丝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周才.苏州邮政局察院场支局原址翻建项目选址范围考古发掘报告[R].苏州:苏州市文物研究所.2016: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