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玉莲
(湖北宜昌长阳县渔峡口镇卫生院;湖北宜昌443516)
摘要:乙型肝炎属于目前临床最常见的一种肝炎,其以乏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肝大及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且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黄疸、发热等症状。乙型肝炎是通过血液与性接触传播。丙型肝炎病亦为常见病,其是通过慢性病与病毒携带者,通过血液传播的,如输血、共用一些物品而损伤局部皮肤的黏膜,从而引发传播的,当人体传染到丙型肝炎病时,会出现蛋白尿、水肿、血浆白蛋白降低等情况,甚至还会引起肾功能损伤。不管是乙型肝炎还是丙型肝炎,均需要及时进行诊治,以此来提升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临床在乙型肝炎以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检测中,应用方法较多,如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本次研究,针对乙型肝炎以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检测进展综合综述,为临床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检测;进展
病毒性肝炎属于世界范围内的一项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人群中最常见的肝炎有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其均为慢性病毒性肝炎,但由于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传染途径较为相似[1]。因此,易出现误检或是漏检率。随着人们对肝炎病毒感染认识的不断加深,临床对抗病毒药物的认知也在不断加深,快速发展的相关检测技术,在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2]。现针对检测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的技术进行综述。
1.免疫法检测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血清标志检测主要集中于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与核心抗原检测。国内有学者认为,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可以发现血清HBsAg含量,而其的出现主要因表达产物与正常人血清,没有交叉反应,采用纯生产物作为抗原,对卫生临床检验中心的质控品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灵敏度,且重复性较好。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检测,研究发现,1pg丙型肝炎病毒总抗原,相当于8000IU的丙型肝炎病毒RNA,且不同病人间检测结果略有差异。研究发现,当丙型肝炎病毒RNA低于2×104IU/ml,此时丙型肝炎病毒总抗原检测试剂无法检测到丙型肝炎病毒抗原,临床应用有一定的限制性[3]。丙型肝炎病毒抗原检测,对早期病毒血症的检测,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但在抗病原治疗中,不适宜用于病毒清除检测中。
抗丙型肝炎病毒检测、评价、报告方法:根据最新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报告与实验室检测,抗丙型肝炎病毒只重复检测S/CO超过3.8时,才能真正出现抗HCV阳性。当抗体S/CO低于3.8时,应采用免疫印迹试验,来确诊EIA检测的抗-HCV[4]。我国相关单位,针对不同区抗原EIA试剂进行研究,发现不同区抗原片段的抗体阳性检出率差异较大,其中以NS3、核心区抗体检出率最高。此项检测试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完成免疫印迹类的工作。
综上所述,以上部分的进展,总体表现在抗原质量的不断提升中,检测试剂的敏感性,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病毒基因中,其可以作为感染标准下的现症,对病毒现症的感染率,检测进展较大。
2.乙型肝炎以及丙型肝炎病毒试剂检测的改进
与COBAS AMPLICOR、VERSANT1.0、Digene三种检测方法相比,其中VERSANT1.0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重性、较宽的线性范围,均具有较佳的效果,且其与bDNA3.0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检测间最大差异的出现,主要是因高水平的HBVDNA样本的出现,特别是近线性范围的高界样本[5]。
HCV RNA检测所用的bDNA3.0试剂,与以往试剂相比,也具有较大的改进,可重复性较佳,且线性范围、敏感性也较佳,在血清、EDTA、ACD-A血浆中,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WHO近年来,建立了国际标准,以IU来反映HCV RNA的量,便于HCV RNA定量的检测,将其作为标准化。而HCV RNA定量检测,敏感性低于定性检测,最低的标测阈值25-615IU/ml。对于超过检测范围上限的样本,需要对其进行稀释10-100倍后,再做检测,方能取得准确的定量。
3.肝炎病毒基因型检测
随着拉米夫定的应用,建立了一种HBV YMDD基元序列的突变位点检测方法,包括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前者主要依靠核某酸探针与模板结合时出现的不匹配碱基,对熔解温度检测标本。后者与序列分析相比,即可对单一突变检测多位点的突变。
3.核酸检测样本的制备
核酸制备标准化,通过磁珠、离子交换、硫氯酸胍-硅技术。而MagNA主要通过磁珠对核酸的分离作用开展检测,其检测敏感度达200拷贝/ml,线性范围已达8个单位。其它的核本纯化系,包括COBAS AMPLIPREP,Chemagic DNA/RNA,提取HBV DNA。此外,MagNA也能用于HCV RNA的提取中,自动核酸提取后,COBAS HCV 2.0检测的敏感性,也达25IU/mL[6]。
目前,质量控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HBsAg是目前临床上检测应用最频繁的指标,卫生部检验中心,评价了血站实验室HBsAg检测质量控制,发现没有应用室内质控血清的实验室质量控制标准,发现错误率较高。因此,HBsAg实验室检测中,必须要做好实内质量控制。
结束语:
在乙型肝炎以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检测中,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检测,以此来提升检测效果,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邵靓婧, 王长军.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发生机制及检测方法进展[J]. 医学综述, 2016, 22(24):4902-4902.
[2]严丽波, 唐红.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的研究进展[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9, 27(6):468-472.
[3]陈超, 游晶, 杨微波,等. HIV/AIDS合并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9):955-958.
[4]贾世生, 郑兴举. 康县托河村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筛查结果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 2019, 011(001):24-25.
[5]关耀. 输血传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及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风险评估[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029(033):396.
[6]胡平平, 朱传龙, 徐瑞瑞,等. 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细胞模型的建立[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9(01):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