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健康教育干预分析

发表时间:2021/1/20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0月20期   作者:  杨继萍
[导读] 分析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


  杨继萍
  (茂县人民医院;四川阿坝州623200)
  
【摘要】目的 分析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17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乙肝孕妇共8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干预,以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比两组孕妇并请知晓情况。结果 观察组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知识知晓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健康教育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孕妇对于乙肝传播途径和母婴阻断方法的认识,达到优生的目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乙肝;母婴传播阻断;健康教育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多数病人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肝细胞受到损害,而出现肝功能异常,肝脏解毒功能下降,一般正常情况下,如果能够及时进行规范化治疗,在工作和生活中认真配合就可以基本治愈,对身体和寿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治疗不得当或机体抵抗力低下,可能会发展成比较严重的肝病,如肝硬化,甚至肝癌。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我国乙肝感染患者的数量居于首位,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而目前我国也将乙肝列为了重点防治的传染疾病之一。在临床上,乙肝的传染源包括两种,一种是通过乙肝患者传播,另一种则是通过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医源性传播以及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均是乙肝传播的重要途径,其中以母婴传播最为广泛。对于婴幼儿来说,母婴传播会导致胎儿在出生后就受到了乙肝病毒的感染;加之小儿机体功能发育尚未成熟,并且在肝细胞特殊功能的影响下,难以对入侵机体的病毒产生耐受性,增加了肝脏病变甚至癌变的发生几率,因此要对乙肝孕产妇及时予以母婴阻断。随着乙肝宣传教育的普及,近年来乙肝的发病率已有了开始下降的趋势,但是,母婴传播阻断的到达率仍有待提高,为了避免此类高危行为的出现,我们应加强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健康教育干预,从而降低临床乙肝病毒的传染率,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安全。在此,本文以我院收治的乙肝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17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乙肝孕妇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年龄20~33岁,平均年龄(25.12±2.44)岁;孕周35~40周,平均孕周(38.15±1.82)周。观察组年龄21~34岁,平均年龄(24.59±2.51)岁;孕周36~40周,平均孕周(37.35±1.67)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对比中,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方案设定 
  在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主动询问孕产妇的个人情况,包括乙肝病情信息、个人信息、孕周、胎儿产检情况等,并做好详细的记录。而患者的个人信息应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宗教种族、家庭情况等内容,同时护理人员还应为患者介绍医院的基本情况,例如医院环境、医疗水平等,侧重说明医护团队的临床经验在健康教育干预实施的过程中,应包括一对一口头宣教、电子宣讲链接、乙肝预防及阻断的宣传册等,耐心地对乙肝病毒携带孕产妇进行教育指导。在健康教育方案的设定中,应根据孕产妇的病情状况、心理特点予以综合考虑,从而保证健康教育方案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1.2.2心理教育
  女性在生产后,身体的免疫功能都会减弱,且心理状态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许多不良情绪。首先,乙肝病毒孕产妇会格外担心胎儿是否能够顺利分娩,同时也会担心胎儿受到乙肝病毒的侵害,从而对生产会产生一些紧张、焦虑和抗拒的心理。因此,医生应耐心向孕产妇讲解乙肝传播的途径,以消除产妇的心理负担,帮助她们减轻心理压力。其次,产妇还会过分担忧阻断治疗的效果,因此医务人员需要为其介绍以往治疗成功的优秀案例,增加乙肝病毒孕产妇治疗的信心。此外,医务人员还应加强与孕产妇家属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为其说明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孕产妇的伴侣多予以关心和陪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不良情绪,让孕产妇能够在孕期或者生产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1.2.3母婴阻断方法
  在入院期间,医务人员应指导孕产妇掌握婴儿喂养的正确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乙肝病毒感染的风险。其次,医务人员还应向孕产妇解释母婴阻断的原理和方法,让孕产妇了解母婴阻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让其在生产后积极进行新生儿免疫接种。在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环节中,生产过程是乙肝病毒阻断的重要环节,阻断方法包括:①乙肝病毒携带总量超过10^6IU/ml的孕产妇,应该从怀孕24~28周内开始吃药,吃药一半以口服替诺福韦为主,坚持用药到生产时,病毒数量会明显减少,因而胎儿感染的几率也会随之降低。②应在婴儿出生后,第一时间为其注射1次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的注射应严格按照“016”的方案来进行,即出生第一时间、1个月、6个月各注射1次。但是,在母婴阻断方法的应用过程中,具体的用药情况仍需要结合母体和胎儿的发育情况以及临床相关要求来实施,在健康教育干预中,医务人员应告知孕产妇谨遵医嘱的重要性。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母婴传播阻断知识知晓情况,包括乙肝传播途径与母婴阻断方法的掌握程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对比两组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知识知晓情况 观察组孕妇对于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知识知晓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产道感染和其他生活接触传播是母婴传播乙肝病毒的最主要方式。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每出现一次宫缩都会增加乙肝病毒传染的几率,这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产道内婴儿很容易误吞入母体的羊水、血液或阴道分泌物,这些都是具有传染性的;如若在生产过程中婴儿皮肤表面出现破损,则会导致携带病毒的羊水感染胎儿,这些都会导致乙肝母婴传播的出现。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孕妇对于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知识知晓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我们应提高对母婴传播预防的重视,做好母婴传播的阻断工作,通过健康教育干预来让孕产妇对乙肝母婴传播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提高生产依从性,降低胎儿感染风险。
  综上所述,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健康教育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孕妇对于乙肝传播途径和母婴阻断方法的认识,达到优生的目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于梅.健康教育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8,8(29):136-137.
[2] 燕虹,李十月.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阻断项目的思考[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9,12(04):245-246.
[3] 周李敏,廖晓伟.孕妇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8,10(11):172-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