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用于儿科抗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

发表时间:2021/1/20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0月20期   作者: 杨家辉
[导读] 阿奇霉素用于儿科抗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


 杨家辉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在临床中,作为抗生素,阿奇霉素的应用具有一定常见性。其在抗菌方面作用显著,能够完成对常见致病菌的处理,杀菌活性较为良好,无论是在炎症治疗,还是感染方面,治疗效果较为明显。但是,针对阿奇霉素应用,在安全性方面,临床中尚存在争议。本文以儿科抗感染作为研究方向,分析阿奇霉素应用的不良反应,以供参考。
关键词:阿奇霉素;儿科;抗感染

引言:结合临床研究,阿奇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在儿科抗感染治疗中,应用较为常见。但是针对儿科患者,其存在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全的问题,受到药物耐受能力限制,基于阿奇霉素应用,其无论是在给药途径,还是用法方面,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应基于自身临床经验,合理控制药物的细节使用。
1.阿奇霉素概述
    作为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阿奇霉素可实现细胞蛋白质合成的有效抑制,进一步起到抑制细菌的效果。其抗菌谱较为广泛,既包括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还包括支原体、衣原体等,涵盖微型螺旋体在内。因此,临床上,阿奇霉素应用较为广泛,可优化受到敏感病原体影响造成的多个部位感染。在相关感染中,其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部位。例如,咽炎、扁桃体炎、下呼吸道、皮肤以及泌尿生殖道等。本文主要以儿科抗感染作为重点,对其展开研究。
2.阿奇霉素应用不良反应
2.1不良反应
    针对儿科抗感染治疗,其主要服务对象为患儿,其属于特殊群体。受到机体发育影响,在阿奇霉素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出现较为常见。相关研究取60例儿科接受抗感染治疗患儿作为样本,对其提供阿奇霉素应用,观察其不良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出现胃肠道反应患儿相对较多,P<0.05。这说明,针对阿奇霉素应用,胃肠道反应是其常见不良反应。同时,某调查研究显示,在阿奇霉素不良反应中,出现胃肠道反应占比高达60%以上,进一步佐证了上文研究观点。在用药后,患儿表现明显恶心呕吐、腹痛等情况。因为婴儿无法用语言表达自身感受,将会呈现出面部潮红、哭啼不止的现象。另外,相关研究表明,除胃肠道反应外,在应用阿奇霉素后,还会造成患儿血液系统反应,进一步影响其听力、肝脏功能,但是这种情况相对较为少见。
2.2服用方式
    在临床中,阿奇霉素剂型主要分为两种,即口服剂以及注射剂。建立在不同个体的情况下,针对不同剂型阿奇霉素,存在临床反应不同。因此,要求相关人员应强化这一方面的研究,选择最佳方式。相关研究[1]以40例患儿作为样本,按照随机数表完成分组,对照组行静脉注射阿奇霉素,观察组行口服阿奇霉素,对两者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观察组不良反应率相对较低,P<0.05。这说明借助口服阿奇霉素,在儿科抗感染治疗中,可有效实现不良反应控制,这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究其原因,以静脉途径完成阿奇霉素治疗,药物将会直接进入到血液之中,建立在药物溶液性质基础上,无论是药物溶液性质,还是浓度、给药速率等方面,其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通过观察患儿用药方式,目前,在医院中,口服方式更加多见,而针对静脉注射,其在说明书中仅对成人用量进行了标注,对儿童用量并没有提及,因此,对比静脉注射给药,口服方式安全性更高。
2.3影响因素
    针对阿奇霉素在应用中产生的不良反应,相关学者对其影响因素展开分析。某研究建立在2017年6月到2018年4月时间范围内,在医院儿科抽取50例患儿作为样本,给予其阿奇霉素治疗,并结合其不良反应情况,完成分组,共有两组,即未发生不良反应组、发生不良反应组,围绕两组年龄、体质量等方面展开分析,还包括用药剂量、频率、浓度、适应证、治疗疗程等,对其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2]。结果显示,基于不良反应,其与年龄、体质量以及治疗疗程具有密切关联。患儿受其年龄影响,在药物代谢方面相对较慢,当药物存在体内时间过长时,将会造成不良反应出现概率增加。同时,研究还发现,当用药剂量、适应证选择、给药浓度、频率等方面不合理时,对患者的影响十分严重。研究围绕上述因素完成了Logistic回归构建,结果对独立危险因素进行了统计,包括用药剂量、频率、给药浓度等,还包括适应证选择等。这说明,基于儿科抗感染治疗,应做好适应证管控。以药物使用说明书作为依托,切实落实在剂量、浓度上的控制,把控用药频率,使用药时间得以缩短在合理范围内,促进对不良反应的优化,提高阿奇霉素应用的安全性。
2.4预防措施
    正常而言,不良反应在药物停用后就会消失。但是当存在不良反应未消失时,要求医护人员应做好对症处理。例如,针对发热患儿应及时提供降温处理,而出现胃肠道反应患儿,可提供甲氧氯普胺治疗。总体而言,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应用,首先要求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儿实际情况,以此作为依托,实现对相关适应证的控制。就目前而言,在临床中,尚未存在两岁以下患儿阿奇霉素应用相关报告,同时,针对16岁以下儿童,其阿奇霉素注射报告同样尚不明确,因此,强调护理人员要做好药物剂量控制,落实谨慎处理。在用药前,可对患儿家属进行询问过敏情况,如果患儿存在过敏史,在用药后,应实时观察患儿情况。另外,在给药中,应尽可能以口服用药为主,提高治疗安全性。如果患儿病情严重,可提供静脉注射,但是要做好剂量上的控制。
结论:本文重点在儿科抗感染治疗中,对阿奇霉素不良反应进行了分析。其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患者呈现出恶心呕吐的状态,对治疗造成影响。因此,结合本文研究,在阿奇霉素应用中,应以口服作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控制药物应用剂量,做好对浓度、适应证的管理,使用药疗程得以缩短,实现对患者不良反应的缓解。
参考文献:
[1]刘金虹.阿奇霉素用于儿科抗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J].医学信息,2020,33(16):161-162.
[2]柳旎.阿奇霉素不同给药途径在儿科抗感染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8,15(12):41-43+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