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胃痛临床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21/1/20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0月20期   作者:马春霞
[导读] 针灸治疗胃痛临床研究进展

 
马春霞 
(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胃痛属于非特异性症状,临床表现为刺痛、胀痛、食欲不振、恶心、稳反酸等上胃肠道症状。中医治疗方法针灸、耳穴压豆、穴位注射、重要穴位贴敷。临床上结合患者症状情况采取辨证治疗,同时联合饮食指导、情志护理、健康宣教等有利于治疗效果提高。其中,针灸有快捷、安全、经济压力小的特点,操作简单、药源广阔,临床疗效显著。目前,关于针灸治疗胃痛研究较少,缺乏临床实践依据。鉴于此,本文就针灸治疗胃痛临床研究进展展开分析。
关键词:针灸治疗;胃痛;研究进展

    目前,关于胃痛尚无特效方案,多为对症施治,如:减少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促进胃肠蠕动等。有研究还分析了慢性胃炎和胃内胆汁酸分泌联系、血清学等。但是,胃痛具有高复发率特点。针灸是经过长时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联合中药组方可以改善胃痛症状。现综述如下。
一、针刺治疗
    有学者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实施针灸治疗获得了良好反响。同时提出:慢性胃炎常见证型为脾胃虚寒型,针灸治疗该病总有效率高。针刺治疗胃炎中,选择胃俞、内关、足三里、太冲、中脘等穴位,进针得气后胃俞实施捻转补法,其他穴位采取捻转泻法,留针半小时。结果显示:较西药治疗,针灸治疗效果更好。张云[1]研究中医针灸治疗虚寒性胃脘痛经过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改善胃炎诸多表现,逐渐趋于多样化和综合化发展。目前,关于针灸治疗胃痛穴位组方繁杂,以知网、维普、万方等文献搜集统计得出:针灸治疗胃痛取穴有一定规律可循。有学者总结和探究针灸治疗胃炎取穴规律,搜集近3年针灸治疗胃炎文献资料,结果显示:针灸治疗胃痛以任脉、足阳明为主,腧穴类型以特定穴位为核心。蒋蕴瑜[2]总结了针灸治疗胃痛概况并综合分析,对针灸治疗胃痛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临床研究重点等,为针灸治疗胃痛提供了可靠依据。
二、传统针灸治疗胃痛研究
    刘小艳[3]等人对128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针灸治疗,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实施背俞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和预后效果。观察组治疗方法:取脾俞、胃俞穴位,俯卧位,消毒穴位行针刺,得气后行补法,待感到酸麻肿胀时留针,并在针刺后在针柄处加艾条约2cm行温灸,30min/次,1次/d,治疗2周。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评分和胃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背俞温针灸对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确切,改善胃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获得了良好反响。
三、针灸联合药物治疗胃痛研究
    目前,临床治疗胃痛提倡针灸联合药物,有助于病情抑制,改善治疗效果。有学者通过实施综合治疗(针灸+西药)胃痛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有学者以中药+温针灸治疗胃痛,其中治疗组采用健脾培元方+针灸,对照组采用西医三联治疗方法,对比4周不同治疗方法效果。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还有学者选择胃虚寒型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针刺组在、中药组、针药联合使用组[4]。其中,针刺组采取单一针灸治疗;中药组给自拟温中健脾方;联合组将以上两种治疗方法联合使用。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针刺组和中药组(P<0.05)。刘军[5]等人选择300例虚寒性胃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给予胃痛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胃脘痛积分、畏寒神眷积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组方对胃痛治疗效果显著,可促进疾病症状好转。此外,还有学者通过自拟中药汤剂+针灸治疗胃痛,同样达到了理想效果,获得良好反响,建议作为该类疾病首选治疗方法。
四、特殊针法
    第一,电针治疗。有学者选择足三里、中脘、脾俞等穴位,针刺得气后足三里、梁丘连接G-6805型电针治疗设备,参数调制最高,持续波,20min后斜刺背部俞穴,持续40min,1日1次,10次为1疗程[6]。治疗后,35例患者中25例患者完全康复,7例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1.4%。由此可见,电针治疗对胃痛也有一定效果,反响较好[7]。第二,鼻针。据报道:在鼻尖1.5寸,中心一点和两端鼻翼最高位置确定敏感点,选择32号5分针刺胃肠三点,留针20min。其过程中,间隔5min平补平泻法1次,急性胃痛患者1日1次;慢性胃痛患者2日1次,7次为1疗程[8]。与常规治疗比较,得出:鼻针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达到97%,常规治疗总有效率为80%。由此可见,鼻针治疗胃痛效果良好。
结语:
    综合分析,针灸治疗胃痛是一种可行性较强的方案,常见穴位包括足三里、中脘、胃俞、脾俞等,效果显著且安全,不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良好。在治疗方法方面除了单一针灸外,联合中西药组方有利于治疗效果提高,改善胃痛症状。无论从针灸穴位选择还是治疗方法均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张云.温针灸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002)98-100.
[2]蒋蕴瑜.中医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研究进展[J].健康之友,2019(024):294.
[3]刘小艳,石珍.背俞温针灸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6):99-100.
[4]姚玲.62例急性胃痛的针灸临床治疗体会[J].健康大视野,2019(007):91.
邱渝,封晓红.针灸治疗胃脘痛临床研究现状[J].亚太传统医药,2018(001):120-122.
[5]刘军.胃痛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150例虚寒性胃痛临床疗效分析[J].名医,2019(012):P.241-241..
[6]徐宇生. 三部推拿法配合温针灸治疗胃脘痛24例[J].养生保健指南,2018(044):338.
[7]邹正云,段会苓.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探究[J].双足与保健,2018(022):7-8.
[8]于雅岑,贺军.针灸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8, 7(2):65-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