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性级差控油理论在剩余油描述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1/20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9月27期   作者:吴红霞 韩利霞
[导读] 老油田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后,随着开采程度的提高,
        吴红霞   韩利霞
        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江汉采油厂地质研究所 湖北省潜江市 433123

        摘要:老油田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后,随着开采程度的提高,地下剩余油分散,油水关系越来越复杂,给油田稳产和调整挖潜带来的难度越来越大。本文主要总结出物性和地层系数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程度以及应用该方法描述剩余油取得的成果,为其它类似油田的剩余油描述提供借鉴。
        主题词:平面  层间  剩余油分布  物性  主控因素  干扰级差  应用效果
   
        随着开发时间延长,油藏的平面、层间、层内矛盾突出,剩余油分布规律更加复杂;而认识主要局限于“普遍分布、局部富集”的定性认识,缺乏定量化的精准描述。在油藏描述中发现,一些常规优质油层射开生产后不一定拿到预期的增油效果;一些因高含水停产的井层,在经过油水置换后回采也能拿到不错的产能;还有一部分常规测井解释的水淹层、薄差层、可疑层,实施后也能拿到一定的产量;如何多方位的描述剩余油,值得思考。
        一、建立平面剩余油分布判识方法       
        历史上无论采取何种井网(五点井网、反七点井网、反九点井网),对平面剩余油认识往往定性多,量化少。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平面剩余油分布与物性有很大的关联,物性差异越大,物性相对较差的区域的剩余油饱和度越高 (见图1) ,剩余油富集区越大,分析认为物性是控制平面剩余油的主控因素。                                                      
图1 不同渗透率级差平面剩余油分布规律
        根据近几年单井钻遇情况,作出不同单元不同储层的测井解释结果—渗透率图版(见图2),明确剩余油分布的物性界限值,从而圈定出小层剩余油分布区带。从而明确剩余油分布的物性界限值,圈定出小层剩余油分布区带。应用这一理论成果,开展了平面剩余油认识矿场实践,优先在王30井区、中区43、黄场43、钟市等12个开发单元论证新钻油井43口,其中有39口井钻遇油层,油层钻遇率高达90.7%,有效的指导了剩余油挖潜。    

        
        如王场油田王30井区含油面积1.49km2 ,地质储量190.7万吨,标定采收率31.78%。2014年12月油井开井10口,注水井开井1口,日产油仅13吨,综合含水97.73% ,采出程度28.54%,属于典型的产量低、含水率高、储量控制程度差的开发单元。统计井区所有井测井解释结果发现,渗透率值从50-3180md之前,平面物性差异较大,非均质性较强。根据平面剩余油与物性的判识方法,发现近几年“过路井” 测井解释结果,渗透率小于1000md区域,由于物性差,注水波及程度低,“过路井” 均钻遇油层。对王30井区平面剩余油分布重新认识,分析出调整潜力点,剩余油富集区含油面积0.25Km2,地质储量34万吨。整体部署9口油井,平均单井钻遇油层18.3m;投产9口井,投产初期平均日产油3.3t,其中3口油井初期含水在20%以内,王30井区日产油由调整前的12吨/天上升到最高24吨/天。     
        二、建立层间剩余油分布的判识方法
        油田开发早期,纵向上层系多的开发单元大多是采用多层合采合注生产,每一层的出力状况一般靠产液剖面和注水剖面来判识;但开发后期大多井不满足剖面测试的要求,长期缺少测试资料,导致每一层的动用状况不清,剩余油分布不清,为下一步的调整带来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建立层间干扰级差[1](高Kh/低Kh比值)—采出程度关系图版;根据数值模拟研究显示,两层合采,干扰级差越大,高地层系数(Kh)层的采出程度不变,低地层系数(Kh)值采出程度不断下降,随着干扰级差增加,低地层系数层采出程度逐渐降低,剩余油饱和度增大;当干扰级差等于6时,低地层系数层比高地层系数层采出程度降低13%以上;当干扰级差达到50时,低地层系数层比高地层系数层采出程度降低25%以上,说明低Kh 层剩余油富集。

        应用这一理论结果对纵向多层开发油藏开展了剩余油再描述,在中区上段、钟市、中区43、严河等9个单元新钻油井45口,有40口井钻遇油层,油层钻遇率88.9%,有效的指导了剩余油挖潜。
        如中区南部含油面积2.04km2 ,地质储量282万吨,2014年12月油井开井18口,注水井开井4口,日产油59吨,综合含水84.83%,生产层系潜41、潜42、潜43。运用层间剩余油控油理论,对中南剩余油重新认识,发现中区中部Kh较小的潜42为剩余油潜力区。2015年以来在潜力区新钻油井14口,新井平均钻遇油层厚度15.8m,初期平均日产油6.8t,截至2019年5月已累产5.5×104t,获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结论及认识
        近几年通过平面和层间物性级差控油理论描述剩余油,成功实施新钻井88口,恢复控制储量167万吨,新增经济可采储量51.88万吨。
        1)物性是控制平面剩余油的主控因素,同一砂体在注采井距、注水量等外在条件等同的情况下,物性差的井区水淹程度低;反之,水淹程度高。
        2)层间干扰级差越大,高地层系数层采出程度不变,低地层系数层采出程度越小。

        参考文献:
        [1]阚利岩,张建英,梁光迅,孙庆春,张景海.薄互层砂岩油藏产量劈分方法探讨[J]. 特种油气藏,2002,12:37-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