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金凤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以技术和信息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通过控制交易成本,减少流动性约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僵化的金融模式。多样化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和便捷、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使互联网金融更能发挥长尾效应,促使我国居民消费快速增长。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背景分析,了解到消费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给居民带来更多的消费选择。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现状的分析,发现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区域差异。结合消费理论和互联网金融理论探究互联网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讨论在现实中互联网金融如何影响居民日常生活。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居民消费;机制;理论;
1引言
在社会愈加开放和繁荣后,传统金融行业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过去的行业习惯与当今的消费行为已经逐渐脱离,单一的服务方式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随着网络普及率的提高,互联网与金融结合使我国传统的金融体系不断受到冲击,对居民的消费方式和观念也产生了深刻影响。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催生了各种新生金融模式,这些新兴事物在给金融领域注入活力的同时,使居民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
作为新生事物,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经历了一轮的讨论研究,在以往的研究中经常可以看到关于互联网金融概念的界定,风险的度量和对规模的研究,而在现实生活中,各大商家以互联网金融为中心纷纷布局,与居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线下扫码支付随处可见,各大电商平台的购物狂欢节极大地刺激了居民的消费欲望,而分期支付等购物方式又提高了居民的预期消费,这是以往的生活中没有的。那么在这些现实情况下,互联网金融对居民日常消费具体有哪些影响,又是如何影响的,这正是本文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居民消费产生的影响,为互联网金融发展和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提出建议。
2互联网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
2.1 影响路径
互联网金融涉及居民生活方方面面,在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和消费水平等方面改变着我国居民日常消费,影响的宽度和深度具有规模性,本文从供需结构来探讨互联网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路径。
从需求方面看,不同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对消费有不同的影响路径。互联网支付依托便捷的支付方式提高了支付的平滑效果;网贷依靠科学的风险度量,降低了传统金融贷款的门槛限制,可以有效解决消费资金短缺和流动性约束问题,实现持续消费;互联网投资和理财可以增强消费者在储蓄,投资和消费之间的平衡效果,提高居民预期消费水平;网络保险是对风险分散和金融保护的延伸,加强了对消费者的保护效果,推动了消费者的在线消费,巩固了未来的消费预期。互联网金融的长尾效应减少了大量小微企业融贷的成本;互联网使生产商和消费者直接对接,减少信息不对称,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规模经济的影响让消费者从公司获得所需服务的边际成本降低。
2.2 影响机制
第三方支付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对居民消费产生影响:第一是交易成本;第二是流动性约束。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投资者在考虑投资时会存在搜索成本;在交易意向达成时,如果交易方式比较落后,会产生签约成本;交易存在风险,在交易过程中对交易的监督产生监督成本。各种成本影响着交易的进行,如果交易成本大于收益,投资者就会放弃交易。在传统金融模式下,投资者尤其是小微企业和个人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财力满足交易门槛,成本比例增加。互联网金融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首先减弱了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的发展使打破了传统交易的地域限制,使交易变得更加高效可行,降低交易的签约成本。这些方式使得互联网金融的交易成本降低,提高交易率的同时使居民消费范围扩大,刺激了居民消费。
3. 技术扩散理论
3.1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密不可分,特别是在金融行业,互联网通过构建技术平台对金融交易的组织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需要三个重要的驱动力:用户,资金和技术,这三种因素促进行业发展的方式不同。用户促进了行业规模的快速扩大,而资本则促进了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数量的增长。这两个要素向行业的推广遵循边际递减效应。随着时间变化,这两种因素的的驱动效应将逐渐减弱。而技术对互联网行业的推动是一个波浪式的过程,在某一时间节点技术革新会推动互联网行业的迅速进步,这个时间节点之后技术要素在互联网行业下沉,但是技术的革新是无法预测的。因此,当行业到达技术驱动的阶段时,增长率的变化相对较快。当前,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正处在这一阶段,这个驱动过程也是相互的,不断发展的互联网行业也极大地促进了这一过程中技术的发展。
3.2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技术扩散分析
已有研究证明互联网金融发展符合技术扩散理论:叶茜茜证明互联网金融遵循罗杰斯的经典技术扩散理论;李渊博认为消费者在消费的同时起到媒介效应和人际效应的作用。即在相关平台产品宣传后能够迅速吸引相关消费偏好的消费者,在这部分消费者进行消费后产生示范效应,如果产品效果好就会促使潜在消费者进行消费。在互联网金融初级产品推出后,首先使用产品的消费者为初级消费者,通过使用大众传媒和人际宣传,将产品推广给次级消费者,以此反复,最终达到产品的规模使用。
从供给方面看,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出现有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是经济结构转型,由技术扩散理论可知,在上一轮技术革新之后创新产品迅速占据市场,在市场趋于饱和之后边际消费持续下降,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需要转型,需要新一轮技术推动;然后是互联网相关平台如电商平台在涉及金融领域后及时改进金融产品,在技术推动下创新金融产品,是传统金融行业不得不改变策略,传统金融与互联网技术平台结合形成互联网金融,改变原有的金融结构,形成新的金融结构;最后是互联网金融平台推出新型金融产品,并在初始扩散源的带动下形成规模消费。
5.结束语
不同的互联网金融模式通过不同的路径对居民消费产生影响。其中,由于心理账户的存在以及对交易效率的提高,互联网支付能够改变居民的消费倾向从而影响消费水平;互联网货币基金和互联网保险则通过加强自我保障、降低居民风险损失来稳定居民的消费结构;凭借跨期选择减少流动性约束,互联网网贷可以对居民消费水平产生影响;互联网投资为居民提供了更优的资产配置方案,提高居民的投资收益,从而对居民消费水平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陈秀英,刘胜.网络外部性下的网上支付产业竞争与创新[J].当代经济管理, 2015, 37(11):64-70.
[2]叶茜茜.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扩散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 P2P 网贷数据的实证检验[J].中国流通经济(9期):76-84.
[3]李渊博.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扩散的机制研究[D].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