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油库油品质量管理

发表时间:2021/1/20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9月27期   作者:郭涛
[导读] 油库作为油品接卸、储存和发放的油品场所,
        郭涛
        中国石化北京石油 北京市怀柔区富密路金善名居北200米庙城油库  北京   100000
        摘要:油库作为油品接卸、储存和发放的油品场所,其中的管理工作也可谓千头万绪,任何一个作业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油品质量事故。分析造成油品质量事故的主要因素有串油、混油、水杂过多、添加剂比例不当、偷盗偷换油品、未按规定取样化验等,如何防止这些事故的发生,值得认真思考,本文就防范油库质量事故进行浅析。
        
        关键词:油品质量事故;串油;混油;水杂;添加剂;运输
        销售油品是否合格、品质优劣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尤其是在成品油市场逐步放开,销售市场百家齐放,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任何一起油品事故足可以对企业造成严重市场冲击,乃至关乎一个企业的生命,所以做好油品的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影响油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1.1油品关键物理化学指标及其对质量的影响
        油品质量管理中,首先要分析油品主要成分指标及其对实际使用的意义。首先,汽油最重要的指标就是辛烷值,辛烷值是现在汽油牌号的划分最大指标,辛烷值的大小,显示了汽油抗爆性的高低,并进一步影响发动机使用寿命、功率、燃烧效率等,所以通过加强质量管理,保证汽油辛烷值是油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其次,溶剂胶质在油品燃烧过程中,易沉积在喷油嘴、油管、进气阀和燃烧室等部位[1],造成油品燃烧不充分,降低油品燃烧效率、动力性下降、尾气排放超标等[2]。此外,还有汽柴油的硫含量、酸碱、柴油的十六烷值、冷滤点等关键指标,都对油品的质量起到关键作用。
1.2油库在油品质量控制中的关键作用
        油库作为成品油吞吐量最大的空间节点,在卸油、储油、发油及整个环节中的油品置换、倒罐等操作流程,油库内油罐布置、管线布置等,都会对油品的质量造成重大影响。油库的管理工作也可谓千头万绪,任何一个作业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油品质量事故,如不同储油罐之间的管线,阀门不严,在油品置换、倒罐过程中,都可能发生串油等事故,汽油与汽油之间的串油会导致高品号油品辛烷值的下降,不同品号柴油与柴油之间的串油,会导致柴油冷滤点变化,甚至更为严重的汽油与柴油之间的串油,会导致汽油硫含量升高等严重后果。且油库储油罐容量大、库存高,发生质量事故往往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若未及时发现油品质量问题,并将问题油品发至加油站销售,更会造成更大规模的经济损失、品牌价值损失、不良社会影响等。
        分析造成油品质量事故的主要因素有供应商串油、混油、水杂过多、添加剂比例不当、偷盗偷换油品、未按规定取样化验等,根据每种因素,又有不同的产生原因和防范措施,具体如下:
2.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2.1油库进货质量控制
2.1.1供应商
        供应商可能出现:资质、产能、质量等方面不满足国家标准、地方要求与企业需求的情况。
        应对措施:油库在进货时,要全面考察供应商的各方面,既要有满足国家标准、地方要求与企业要求的生产许可资质,又要监督考察供应商油品质量控制、检测及其管理机构各个方面,是否能稳定持续的为本油库供给质量合格的油品。此外,要根据国家、地方、上级公司对油库质量的具体要求变化,不断完善油品采购管理制度,将“权力关在笼子里”,从制度上杜绝问题油品的进库,特别是针对外采油品,不断完善外采油品的质量管理办法、监督办法等制度性文件办法,特别是根据石化集团公司指示精神,做好“胸怀两个大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指出的风险管理落实,并做好定级责任追究工作。
2.1.2一次物流
        运输环节,特别是从炼油厂等运输到油库的一次物流,是控制油品质量的源头环节,做好油品一次物流管理,对油库进货质量控制具有重大意义。
        一次物流可能出现问题如下:首先,管道运输中,是否做到专管专用,若存在一管多用,是否因停泵等原因,有发生混油可能,是否存在管线渗漏,油品混入杂质;其次,铁路运输,多节车厢配送不同油库,可能发生油品卸错库、卸错罐等情况,特别是供应不同油库的油品,质量标准不一(京标与国标),可能造成油品质量下降等情况;还有公路运输过程中,因运距一般较长、停车时间多,罐车密封不严等可能造成油品质量问题。
        应对措施:首先,管道运输最好保证专管专线,至少要保证同管线,不能汽柴油交互输送,并做好混油段油品的处理,此外同供应商、管网公司,协同巡视、查找管道可能的漏点等。对于铁路输送,铁路输送中,外采油品占比多,控制好铁路运输是保证油库油品的又一重大保证,油库卸油前,严格地、逐车地检查槽车密封性、铅封号、车号、单号,并认真进行同槽车不同位置样品取样与送检。对于公路罐车,首先同上级公司,审核好运输公司的资质、定期审核监督车辆设备情况,并同时做好罐车卸油时水分、杂质及油品质检工作[3]。
2.1.3入库检验
        油品入库检验是油品进货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保障,加强油品检验、特别是加强外采油品入库检验是保证油品质量工作的重中之重。油库有检验资质、设备条件的,加强内控检验是重点,重点加强人员管理,如质检员的专业证件、责任心、油品知识等,特别是检验过程中,严禁简化步骤、做好关键指标的检验,是控制好油品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对于油库无检验资质的,要根据规定要求,做好承检单位的资质审核等工作,且在油品入库前,要及时送检。对于不合格油品,无法解决的,要严禁入库,并通报油品供应商、一次物流运输商,查找问题所在,做好质量追溯管理工作[4],溯源油品问题节点,追查追究问题环节相关人员责任,严格保证油品质量。
2.2串油、混油情况控制
2.2.1卸油环节
        产生原因:未认真核对铁路货运单、开错工艺流程、卸油过程中截止阀未关闭。
        应对措施:(1)认真核对随货同行的单、车号,经计量和化验来油确认无误后方可入库。应做到油品实物与单据不符时不收,无油品检验合格证的不收,交货验收质量不合格的不收[4]。验收时,应认真核对单据与实物,做到账、单据与实物(品种、牌号及数量)完全相符。同时,应注意检查容器及其标志应完整且符合规定要求,铅封也应完整。
        (2)同时做好接卸准备工作,一方面及时计量油罐存油,确认可以收油量的多少,另一方面及时正确调度,选择好最佳工艺。进哪几个罐,经过哪几条管线,要打开(关闭)哪些阀门,均要落实到人,操作人员应在操作前做到心中有数,并有明显标志和严格的安检员复核制度,确保油品准确无误的进入相应的油罐,避免混油事故的发生;该关闭的阀门应该关紧,以避免串油事故的发生[5]。
        (3)进油前,应关闭收油罐和相关油罐的胀油管或旁通管上的截止阀,以避免收油时因压力过大而造成部分油品通过胀油管进入油罐,引起串油事故。收油后及时关闭有关管线上的阀门,打开胀油管或旁通上的截止阀[6]。
2.2.2储存环节
        产生原因:阀门内漏、误操作误开阀门。
        应对措施:
        (1)同一罐组储存同品种油品,从根本上杜绝串油事故,实现本质安全;如果必须储存,应先将管线冲洗干净,在管道油罐连接处用盲板隔开。
        (2)二是认真巡查,确认阀门状态是否正确,油库巡检人员每日检查阀门状态,复核工艺流程,做到应关全关,防止内漏;
        (3)三是每日结算核对罐内油品有无异常增减;油库计量人员应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洞察力,每日核对液位计量时也横向对比各罐液位变化情况,各罐之间有无不合理损溢,通过对比及时找出问题所在,避免大的混油事故。
        (4)四是及时记录分析系统泄漏报警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处置。目前各地油库根据安监局“两重一大”改造要求,各油库都安装了液位监控、报警和连锁系统,中控室值班人员应及时记录液位报警或阀门报警记录,发现阀门内漏,及时分析处置。
2.2.3出库环节
        产生原因:开错阀门、油品置换后未清空管线内余油、装车时前后仓弄混。


        应对措施:
        (1)严格核对提货单号或发油凭证,发放相应的油罐油品及数量.
        (2)仔细检查工艺流程,发油员按流程要求对号挂牌,核对罐号、阀门号[4]。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启发油罐及流程上的有关阀门,发油员按鹤位核对管线阀门,确保无误。
        (3)油罐更换品种或清罐后,要及时冲出油品或水杂等,避免造成质量事故。
        (4)发油时认真核对发油鹤管,区分、核对前后仓油品,对前后仓执行挂牌办法或区分不同颜色进行管理。
2.2.4输转环节
        输转环节又叫倒罐作业,属于库内作业,一般油罐清洗,检修或油品标号置换等需要倒罐[7]。串油产生的原因大多数是忘记关闭其他无关的阀门。
        应对措施:
        (1)输转前油库各岗位分工明确,落实到人,掌握存油数量、水杂情况和被导入罐可接收量。核对罐号阀门号,确认无误开启倒油流程。
        (2)输转时应一人操作一人复核,相互监督,协调行动,防止误操作而导致混油或串油事故发生。
2.3水杂过多原因及应对
产生原因:超期未清罐、未定期切水、油品质量不稳定,储存周期过长、未定期清洗过滤器造成滤芯损坏、工艺管线设置不合理,工艺管线转弯处较多,且高低起伏较多造成管线内的水不容易清扫干净。
        应对措施:
        (1)按照设备管理规定定期清罐,根据需要每3-5年进行一次油罐清洗,长期储油的油罐应有腾空清洗计划,油罐清洗一般三到五年,如有特殊情况及时清洗,放空罐、中转罐和发油罐应经常清除罐底水杂。
        (2)每年入冬前对油罐进行测量水高,及时切水;日常计量过程中,发现水高超高(50mm)时,应安排切水,大雨暴雨后增加测量频次,防止水分随油发出;
        (3)坚持先进先出,推陈储新的原则,根据入库油品时间和品质的情况,确定发油的批号和罐号,对不稳定的油品尽量缩短在油库的储存时间,防止错发油品,一般情况下,应发完一罐或一个批次再发另一罐或另一个批次;
        (4)库存油品定期化验,测水高;储存周期较长的油品,油库应送质监站化验,一般车用汽油柴油超过90天需要化验,煤油、溶剂油润滑油180天,超过规定天数需要取样化验;
        (5)定期清洗过滤器,滤芯损坏及时更换,确保出库油品的清洁程度,防止杂质进入装有油品配送车辆;
        (6)从设计角度避免出现线转弯处较多,且高低起伏较多造成管线复杂。
2.4添加剂控制
添加剂易产生比例不当或加错剂的情况,对油品质量影响很大。
产生原因:比例设置不当,因压力问题添加剂不能按量添加、手工添加是漏加或错加。
应对措施:
        (1)添加剂接卸时应注意核对添加剂品种、标号,确认无误开通接卸流程,准确入罐,防止添加剂混罐;
        (2)添加剂加注:自动添加系统,严格按照油品添加剂添加规定在系统中设定添加比例,按量添加,通过科技手段升级,监控添加剂计量是否按比例添加手段,防止添加剂添加不上或加多的情况;
        (3)手动添加系统,核对添加剂种类,按事先计算好的计量加入,防止品号加错或添加剂计量不当等问题的出现。
2.5油品偷盗或偷换
        产生原因:管线打孔盗油或运输途中偷油同时注入水或其他物料。
应对措施:
(1)管线定期检测,测漏测厚测防腐层,仔细分析油品损溢情况,发现不合理损溢,必须查明原因。
(2)运输车辆偷盗油:加强铅封管理(电子铅封、物理铅封、永久铅封),严格落实执行,油库发油人员必须亲自施打铅封,同时检查反向铅封,检车车辆边箱状况,
(3)对于上装车辆装,必须油前确认罐车内有无杂质等,如果有杂质则不能灌装,并按流程上报处理后续问题;
(4)通过技术手段监控车辆运输过程中油品质量的安全,安装车载摄像头,行车GPS记录仪等并保持全部完好有效。
2.6油品检验
油库库存油品,易出现未按规定送样化验情况。
产生原因:长期储存油品出库时未化验,容易造成不合格油品被发出库。
应对措施:油品超过化验有效周期,出库前必须按规定取样化验。
除了做好上述措施外,还要处理好工商质量抽检工作,对油品质量监督过程中要求受检单位应做到高度重视、积极配合、规范操作,严格把关。无论是哪一级的质量监督抽查,其结果都是对受检单位质量管理水平的一种评价和考核,因此,受检单位应建立接受质量监督抽查的工作程序,明确责任人和工作职责,对质量监督抽查工作高度重视、积极配合,不得无故阻碍,拒绝接受抽查,如有原因,应向实施抽检的机构和人员合法合理的提出,确保抽查样品真实代表和反映受检单位的质量管理情况。
2.7员工管理
油库油品各种质量问题的产生,除了设备原因,另一大主要原因是人的原因,如槽车卸油导流程错误,管道进油环节、油罐之间倒油环节开错阀门,化验环节取样不严格、化验不到位,供应商筛选及人为监督不到位等,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所以,人员、制度的管理是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需要加强以下措施:
(1)制度建设体系化:强化、补充油库进销存各环节的操作规程,并补充制定相关制度、 “权力关在笼子里”。首先,各个操作规程更加体系化,以整个进销存为体系,梳理各个环节的操作规程,丰富现有所有操作规程,特别是随着近年油库卸油、发油、罐体、管道等设备及工艺流程的改变,以更加详细、精准的描述性语言,将涉及到的所有操作规程制定、并经法务、专业技术人员等的审核之后,发布培训,用规程教育员工,将员工在油品进销存的各个环节,都有制度可依、有规程可循。特别是补充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引入,操作规程的更改,让原来员工之间口耳相传的技术,或者临时增加的操作点等,全部以规程、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除了操作规程制度化外,同样重要的是相关制度的体系化,操作规程主要使用对象是一线员工,制度体系是要贯穿所有接触到油库油品人员的,补充制定相关制度,特别是涉及到油品质量的制度,把人的责任与油品质量的保证,用制度充分的捆绑,特别是如岗位责任制等制度的制定,要做到切合实际,不只让每个一线操作岗位的员工、上层的管理者知晓,自身的要干什么,还要知道,如果干不好的责任是什么,做到权责清晰,把油品质量的责任明明白白的写在制度里[8]。
(2)员工培训体系化。在油品质量的保证上,人员的质量意识应该摆在首位,特别是在油库的运行过程中,全员质量意识是必须要贯穿整个油库运行、人员操作的,油库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全员的质量管理,更离不开员工的每一个工作细节,提高全部人员的质量意识这件事,是应该贯彻在提升整个质量体系运行的始终的。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培训、教育是第一手段,也是最直接、最高有效的方式方法,所以,在原来的员工上岗前培训的基础上,不只要丰富岗位操作培训,也要开展、强化员工从业道德教育、法律相关知识教育,油库油品的质量出了问题,不只关系到企业的品牌声誉形象受损、企业的经济效益受损,更可能产生一定的造成公共社会安全的隐患,所以加强员工的道德教育与法律普及教育,能更好的提高员工的工作责任感、使命感,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更好地保证油库油品质量。

3.结束语
        从油品质量事故产生的原因归类,多数是由于不按操作规程操作,员工缺乏责任心,管理人员监督检查不到位,或者考核不严格造成责任心不强造成,所以作为油库基层的管理人员应当时时秉承质量就是企业生命的理念,切实履行每一滴油都是承诺的社会责任,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从强化管理和提升科技的角度做好油库质量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首杰,于浪,吴建秋.浅谈汽车发动机的维护与保养[J].化工管理,2016,000(026):35.
[2] 嵇伟.汽车故障诊断与典型案例分析[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 郭飞鸿.汽柴油应用与质量管理.中国石化出版社,2017
[4] 樊宝德.油库设备使用与维修[M].中国石化出版社,2005.
[5] 胡建华.油品储运技术.中国石化出版社,2006
[6] 中国石化、中国石油.油品储运调和操作工.中国石化出版社,2009
[7] 范继义.油库千例事故分析.中国石化出版社,2005
[8] 吴振中.关于加强外采油质量管理的探讨.河南化工,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