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境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

发表时间:2021/1/20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9月27期   作者:王磊黎
[导读] 虽然现代工业化建设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效应,
        王磊黎
        江苏省盐城环境监测中心  江苏省盐城市  224000
        摘要:虽然现代工业化建设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效应,但是却也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避免的环境污染。因此,为更有效地缓解并控当前的空气污染问题,则需要通过更为精确的监测布设,对不同区域中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从而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数据资料、基于此,本文将从布设原则、布设方法、布设要点等三个方面,对文章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从而为相关领域中的研究与工作实践提供参考及借鉴资料。
        关键词:空气污染;环境监测;布设
        空气污染问题不仅是当前环境治理过程中的首要任务之一,同时更是环境监测中的核心构成因子。基于风速、风向的自然性因素,空气污染的环境监测机构经常会因为诸多的未知因素,导致后续的治理工作无法形成真正的有效性实施体系。因此,继续对环境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问题进行持续性的研究,仍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一、空气污染监测点在环境监测中的布设原则
(一)污染程度分级
        若想要通过A(重度)、B(中度)、C(轻度)这三种污染等级对空气污染程度进行规划与分级,首先最应该考虑到的便是不同区域与不同环境监测点各自的区域污染实际情况,从而在进行实际布设之前,就能够保证空气污染监测点在布设环节中的合理性规划;其次,在明确不同区域与不同环境监测点各自的区域污染实际情况后,则需要根据上一步的分级结果进行空气污染监测点的重点性范围考虑与分析。一般情况下,空气污染监测点的重点性范围多以A级空气污染区域为主,但是若其中涉及到一定的特殊情况,则需在“因地制宜”的原则之下,进行区域与环境监测点的个体化污染程度分级。
(二)地理位置规划
        正如上一节中所述,地理位置规划不仅是进行区域与环境监测点的个体化污染程度分级时的特殊情况之一,同时更是布设区域与环境监测点过程中所需要的重点考虑内容。因此,在对区域与环境监测点进行布设时,则应充分考虑到具体的区域地形、气候因素、地理风向等多个因素,从而根据不同的区域地形、气候因素、地理风向地理位置规划确定具体的环境监测点布设位置、布设类型,以及布设数量。
二、空气污染监测点在环境监测中的布设方法
(一)功能分区布点

图一 功能分区布点法
        在现阶段的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方法中,功能分区布点法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基础性布设方法。这一布点方法在其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主要是根据空气污染的具体状态,对城市中的不同功能区域进行合理的功能性划分,并且对城市中的这些不同功能分区进行差异性的环境分析,从而得出不同的控制措施在保证整体环境转态的基本条件之下,对不同的城区、行业、功能等因素进行分类管理与控制,从而实现以地方性为主导的功能分区管理政策,最终保证相关的空气污染监测工作能够得到不同功能分区的有效管理数据信息与更具有针对性地管理实施方案。
(二)扇形结构布点

图二 扇形结构布点法
        扇形结构布点法在当前的空气污染监测中,是一种相较特殊的模型应用方法,这一布点方法的主要原理更适用于孤立高架电源结构点位布设之中。扇形结构布点法在其实际应用与实时监测的过程中,往往更趋向于将不同条件中的主导风向最为自身布点方法中的核心轴承点,并且在此基础之上,通过下风走向区域的实际情况最终形成一个完整且具有一定规律的扇形结构,在根据规范标准进行结构布点的同时,也保证了不用区域中空气污染环境监测点在点位布局中的自身优势作用及精准程度。
(三)网格系统布点

图三 网格系统布点法
        网格系统布点法主要是以不同区域及监测点的基本地形结构特征作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之上对该地区进行完整的网格化系统结构,其最终的布点目的则是为了能够更一步的提升信息数据在采集过程中与后续分析过程中的真实性与精准性。这种布点方法与功能分区布点法、扇形结构布点法相比,其布点法在实际应用及实时监测更环节中,能够通过区域地形环节纵贯分割、网格化节点布设等优势,实现更加完整化的分布式数据监测、因此,为进一步提升网格系统布点法在实际应用及实时监测过程中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还需要充分考虑到特殊地理环境因素与人口密集程度等等综合性的影响因素,从而更进一步确定最终监测工作与监测结果的预期结果与实际成效。
三、空气污染监测点在环境监测中的布设要点
        针对环保监测工作,国家制定了明确的规范管理文件。首先,在技术管理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各个工作点的位置进行设置,并将重点放在自然气候、标高、风向等区域地理信息上,在确定这些地理信息后,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立体化分析,从而保证点布置的合理性;其次,在具体分析过程中,除对地理信息进行界定外,还需要对如对人文因素、地域建筑结构、布局等其他社会环境地理信息属性的分析研究,并且严格遵守目前的限制性条件等,从而使监测点的设置更具有针对性;最后,则是从宏观上控制其站点数量和布局条件。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壮大为前提,通过精细地质检测与自动监测,取代传统人工模式,保证整体环境监测工作的实施状态,实现自动化技术手段更新,使环境监测工作更科学、更高效。
结论
        综上所述,通常情况下的空气污染环境监测点都是设置在污染源的下风走向区域之中,这是为了确定其污染指数的最终数据结果与影响程度。从理论方面来看,这样的布设方式能够保证最终监测数据信息的精准性,但是从实际成效的方面来看,下风走向区域监测点所获得的空气污染监测最终数据,却并不能够达到完全精准。由此可见,对于空气污染监测点在环境监测中的布设工作,还是应该考虑到更多的可能性影响因素与未知性影响因素,并且结合不同区域与不同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实际情况,通过完整的可行性分析之后制定出更为有效的布设方案,最终提升整个监测布设与监测结果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庞博洋. 环境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J]. 民营科技, 2018, No.220(07):93-93.
[2]徐红霞. 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要点分析[J]. 农家参谋, 2020, No.663(15):237-237.
[3]关忆,  张瑞芳. 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要点探讨[J]. 信息周刊, 2020, 000(005):P.1-2.
[4]杨笑颜. 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要点分析%Analysis on the layout of air pollution monitoring points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J]. 北方环境, 2019, 031(006):164,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