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时见鹿 海蓝时见鲸

发表时间:2021/1/2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1月上   作者:王丽
[导读] 题记:学习如果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那它就能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和富有吸引力的事情。——苏霍姆林斯基

安徽省马鞍山市二中实验学校    王丽   243000 
           
题记:学习如果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那它就能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和富有吸引力的事情。——苏霍姆林斯基
        亲爱的同仁们,你还在照本宣科,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吗?你还在题海战术,命令学生埋头刷题吗?你还在侃侃而谈,反感学生各抒己见吗?世界改变了,我们的教学却被卡在过去的某个时间点上,停滞不前。面向未来社会对学生素养的新要求,立足课程教学研究和实践经验,“深度学习”日益成为每位教师迫在眉睫思考与探索的课题。
        作为初中政治教师,为打造注重实效且张弛有度的优质课堂,我一直不断探索寻觅,旨在通过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的教学过程,深度钻研教材内容,精心创设课堂情境,巧妙安排学生活动,呈现出初中政治课堂动静有致、别开生面的灵动画面。深度教学的寻索之路漫长而崎岖,本文以我的教育教学经历为例,浅谈关于初中政治课“深度学习”的几点辩证思考。
        一、双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教学中的“真”与“假”
        (一)真情实感——触及学生心灵的教学
        开门见山地说,深度教学就是“真”教学,就是教学应该有的样子。只能用记忆代替思考,用背诵代替理解的教学,不会使学生“心动”。没有用心,何谈主动、何谈深度?教学若不能打动人心,学生的思想、意识、情感就不能活跃,就不可能有作为主体的深度学习。
        当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尤其是以尊重的态度和欣赏的视角来面对学生时,深度学习发生的概率往往成倍增长。教师在课堂中的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就如同一场知时节的好雨,赋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教师善于发现“美”的目光去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学生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从此便有了安全感、幸福感,便能够静下心来倾听,思考,转化与迁移。深度学习也便拥有了生根发芽的土壤与空气。
        反之,很多教师机械地认为教学只是一件任务,一项工作,甚至只是一个谋生计的渠道。那么,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只能听到生硬的课本知识,只能学会单一的解题方法,只能明白刻板的人生道理。这样的课堂或许它真实存在于时间,空间,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它是虚无的,是“假惺惺”的“你教我学”,这样的课堂何谈效率?何谈发展?
        (二)真材实料——潜入学生思想的教学
        很多教师会认为,具体知识学习是“实”,思维能力培养是“虚”。事实上,思想政治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是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的。新课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插入时事热点,如在学习“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这一知识点时,我就补充了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互联网+等热点话题,和同学们在话题中探讨创新、科技对国家发展的引领作用,思考青少年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变革学习方式培养创新能力;在学习“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一知识点时,我会和学生一起去观看九三阅兵的视频剪辑,去感受为什么要“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去思考“如何避免战争的历史悲剧重演”。这样,学生在学习政治这门学科时,不觉得只是知识点的简单重复。通过热点话题的补充,为“有限”的课本知识,增添了“新”的生命力。


同时,学生也通过对新的热点话题的解读,领悟到如何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社会热点话题结合起来,如何用自己已掌握的课本知识点,去分析解读社会热点话题,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
        还记得2014年9月1日开学的那天,当我站在七年级思品课的讲台前,望着这一班稚气未脱的孩子们端坐于我眼前时,腹中的话不知该从何说起。他们是这样的幼小,刚刚结束小学生活迈入初中的大门。教材上的知识点如果只是这样平铺直叙地从我的口中说出,他们该会多么失望。甚至有人会在初中学习的第一天就对思品课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从那天开始,一个想法在我的脑海中不停地盘旋着:如今我所面对的是幼稚且单纯的七年级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是否可以将七年级的思品课堂打造成一支精美的“万花筒”,吸引孩子们前来驻足,观赏,并以这支“万花筒”为载体,使学生了解自己,认识他人,从而发现我们所生活的大千世界。于是,我用两个学期的时间实践心中的“万花筒”计划。期间,我真实呈现和体验每一节思品课,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纠正改变错误观念。期间,我认真备课,科学地设计教学流程,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特点,确立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掌握相对应的知识点。同时,通过游戏,音乐,图片故事等一系列资源,把理论知识寓于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中。
        二、徐行不记山深浅 一路莺啼送到家——学习中的“深”与“浅”
        浅层学习是对零散的、无关联的内容不加批判地机械记忆,学习内容脱离生活实际,与学生以往的经验缺乏关联,学不致用;而深度学习则是对学习内容积极主动的理解、联系和结构的建立、基本原理的追求、相关证据的权衡、批判、反思和应用。
        深度学习的“深”,应该是这样的“深”:它超越生理学、心理学,而达致社会历史实践的深度,它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与人的理性、情感、价值观密切相连,“深”在人的精神境界上,“深”在人的灵魂深处。
        三、风吹云动星不动 水推船移岸不移——课堂中的“动”与“静”
        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能够迅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境中自我迸发求知的欲望,主动思考,自觉探索。课堂氛围会瞬间“动”了起来,此时的学生因为感兴趣,想了解,会自觉地闭上嘴巴,竖起耳朵,睁大眼睛,仔细倾听教师的每一句话,获取自己渴望知晓的语言和信息。
        教学中适时穿插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的活动或游戏,寓教于乐,轻松有效。学生在活动中奋勇争先,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跃而热烈。学生在热议中充分展现学习的主体地位,或探究合作,或相互交流,眼耳口手脑,全方位发动自己的感官,参与课堂,投身话题。这样的课堂是生动的,是有灵魂的。然而,在这些活动或游戏的背后,需要学生具备静心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没有动过脑,思考过的言论,怎可轻易发表?没有沉下心,纠结过的问题怎可随便提出?因而,审视课堂中的活动环节,表面看似活泼动感内在却蕴含着“静思”强大动力。只有在仔细分析和研究之后,才能真正理解进而掌握全新的知识。
        深度学习,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场智慧之旅,旅程的终点不是让学生获得一堆零散、呆板、无用的知识,而是让他们能够积极、灵活、充分地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成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