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质感伪造

发表时间:2021/1/2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1月上   作者:丁晨泰
[导读] 时下,当代艺术发展之特征一为众材为频用于艺术作中。故从艺者更须绝艺术本体现实与现象,强发本音。雕塑创作领域中,作与材密不可分,可镌之石木、可铸之金属及陶瓷组成传统之雕刻史。方今,艺术家辈屡探诸物质材料尚未为人知之潜性,并力将之呈现,然拓宽雕塑材料外,其立足传统材料本质以反常规质感伪造之艺术形式,破人类固有思维,以致视觉与思维冲击之艺术形式已悄然产生,笔者试图通过探究国内外涉猎此艺术形式之艺术家以探

辽宁沈阳大学    丁晨泰    110044

摘要:时下,当代艺术发展之特征一为众材为频用于艺术作中。故从艺者更须绝艺术本体现实与现象强发本音。雕塑创作领域中,作与材密不可分,可镌之石木、可铸之金属及陶瓷组成传统之雕刻史。方今,艺术家辈屡探诸物质材料尚未为人知之潜性,并力将之呈现,然拓宽雕塑材料外,其立足传统材料本质以反常规质感伪造之艺术形式,破人类固有思维,以致视觉与思维冲击之艺术形式已悄然产生,笔者试图通过探究国内外涉猎此艺术形式之艺术家以探讨其美感。
关键词:当代艺术;雕塑材料;物质质感;反质感伪造
        一、雕塑传统硬材料
        雕塑艺术,自有史以来,纵观发展,其形式表现与材料之关系相辅相成,而材料随时代变迁其类别亦层出不穷,大致粗分为传统与当代艺术材质;其中可雕刻岩石、可铸造金属及陶瓷等为传统艺术材质,然艺术家仍不疲于探索新物质材料其不为人知之艺术潜能加以呈现,化纤、塑料、树脂、不锈钢、合金金属等应时而生且用,为当代艺术材质;雕塑作品中材料乃形象呈现要素之一,览古今雕塑则益易见,材质之不同常传达出相异美感语言且给予观者不同视觉感受,其中以传统硬性材料中石质材料与木质材料之发展最为源远。
        1.1石质材料
        自雕塑艺术起源,古今中外,石料乃其发展历程中最常见且主要的硬性材料。石为永恒与坚固之象征,遂是早期雕塑家之爱,古西方雕塑家群体尤偏爱于大理石雕刻,运用其材料本质之厚重感,加之石料于人心中所存其坚硬特性,故予观者以力量与崇伟之视觉来源,在大理石的甄选与运用中古希腊雕塑家斯科帕斯和普拉克西特列斯做出了典范,就其艺术风格而论,前者慷概激昂时而略带悲剧色彩,后者则以宁静如梦出彩,风格虽迥异却俱以大理石雕塑赢得了艺术之美誉此时期内雕塑家艺术创作时已着眼于光与阴影之效果即光与阴影细微浓淡之分;于我国雕塑史而言,首次放光溢彩,乃是大同云冈石窟之建造也。由此可见,石质材料在雕塑艺术发展中占位尤为重要。
        1.2木质材料
        通查史料而知:神像塑造材料中古老之最其一即为木料。取一根树桩或一根木柱于上端安头此乃雕刻之始,最早庙中神像皆多为木质,直至斐底阿斯时代,木料仍在应用。木质材料作为传统硬性材料之一,较石质材料而言,则更易雕琢,且木料品类繁多,其纹理、质地及色泽非旁类硬性材料之所及,遂给予雕塑艺术创作提高了灵感与发挥空间。故木质雕塑材料在雕塑艺术发展史,就其影响而论,可谓起推波助澜之用,亦为后期其他雕塑材料的选择及利用提供了颇多参考。
        二、反常规质感伪造
        当代艺术于今中国发展而言可谓如雨后春笋极为盛行虽匆匆数年然中国当代艺术价值上升空间却大幅增涨,可市场高价之事实非足以代表中国当代艺术家之艺术价值及国际地位,观当代国际艺术评价体系,中国当代艺术之影则寥若晨星。


若将中国当代艺术与西方相比,恰似风筝与线轴,中国当代艺术自长久以来,始终未能摆脱西方之束缚与冲击,固中国之当代艺术于世界艺术格局不免位于边缘,凡相关于当代艺术探究无不局限在视觉形式范围内,却未曾提及基于物质本质而发现新语言方式之问题,然目前创造具有欺骗性的“真实”,已是很多西方艺术家表达自己艺术形式之一。
        2.1质感
        物质的不同常给予观者不同的视觉感受故称之为质感,至于雕塑材料质感属性则可一分为二:其一为物理属性,即人的视觉系统基于雕塑材料表面所接受的信息,如石料表面之色彩光泽、木料表面纹络特征等;其二则为生理与心理属性,即人的视觉感管与触觉系统受物体材料表面刺激所获取的信息,如平滑与粗糙、刚劲与松软、厚重与轻薄等,雕塑艺术家遂多据艺术形式表达而选取利用物质材料之质感特征以表现自我美学观念。
        2.2硬材料之软表现
        坚固而不能柔软,易损而无法耐久,某物某性似已盖棺定论,然艺术的发展注定非循规蹈矩,雕塑艺术亦如此。而当今些许艺术家以打破固有思维结构为导向,取雕塑传统硬性材料为媒介,创造出一些反物质常规质感的柔软雕塑艺术品,予观者以视觉与思维的双向冲击,此举可谓既艺术之颠覆,又乃艺术之传承与创新。
        西班牙艺术家 José Manuel Castro López便取材于坚硬的石质材料以表现此艺术形式。石头于常人眼中是冷的、硬的和无情的材料,然他却赋予其温暖、柔软与幽默的生命力,他手中之石头似海绵,原本坚硬到难以撼动的石头,被赋予滑顺又自然的曲线后,如拥有柔软特质一般,可扭曲至各种形状,其褶遂挤压而出,或在其石料表面揭开一层翻至旁侧,如猪肉皮切割一般,或挖取石块中部并于两端安装拉链,似打开布或皮质钱包等。
        木头在雕塑材料中是一种司空见惯的传统硬性材料,而定居于布里托斯尔的英国雕塑艺术家 Phil Young 用木材和金属制成的雕塑艺术品颠覆了大家对木材作为硬质材料的固有看法,他的木制雕塑似弹性材料制成,取钉子钉住四角往外拉伸、或被两面用金属铁片挤压、拉伸、或被手捏瘪提起等,一件件作品像面团沙袋一样柔软,然木之纹理又实实在在告诉我们,确乃人类最熟悉、最亲切之材料。
        三、结语
        总之此艺术形式即硬材料之软表现是以颠覆为核心,以高超技艺改变人类对事物质感固有思维认知,赋其相对物质质感表现,形成独特得反差美感与震撼,从而从某种层面上启迪了我们得思维方式,巧妙利用人体器官感受与物质质感产生不对等关系,形成反差审美特征,可进一步拓宽现有物质材料之艺术创造方式。
参考文献
[1]屈静,《雕塑作品中的材料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6).
[2]吕琼雯,《激发材料的生命力——当代雕塑创谈》[J].《美术观察》总292期
[3]刘旭光,《质觉概念研究》[J].《艺术设计论坛》,2003(05)
[4]张泽佳,范铁明《质觉视角下不同类型材料雕塑艺术探析》[J].《大舞台美术》2013,(06)
[5]梁思成.《中国雕塑史》[M].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1998年2月.
丁晨泰 男  1995年12月31日 沈阳大学 研究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