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在初中语文深度教学中的有效融入路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1/1/2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1月上   作者:薛皎
[导读] 通过观察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可知目前大部分初中学生没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教师在平日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人文素养的教学,而把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以及考试重点内容等问题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长此以往,学生的人文素养普遍较低,为改变这一不良现状,初中语文教师在平日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将人文素养有效融入初中语文深度教学中,从整体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笔者将重点分析人文素养在初中语文深度

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实验学校 薛皎

摘要:通过观察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可知目前大部分初中学生没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教师在平日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人文素养的教学,而把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以及考试重点内容等问题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长此以往,学生的人文素养普遍较低,为改变这一不良现状,初中语文教师在平日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将人文素养有效融入初中语文深度教学中,从整体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笔者将重点分析人文素养在初中语文深度教学中的有效融入路径,以期能为今后教学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字:人文素养;初中语文深度教学;有效融入路径
        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语文是各个学科学习的基础,也是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中学教育是学生接受人文教育养成人文修养的重要阵地,而中学语文课堂则是重中之重。
        一、课前设置任务型目标,激发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关注任务的设计和安排,用任务来引导学生,用任务来驱动学生,使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研究,深入理解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在探究中活跃思维,养成良好的课前学习习惯,使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中掌握并运用科学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教师注重在向学生灌输人文知识的同时,塑造其人文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真正发挥教学目标的实际价值,在教学目标制定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首先,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学生预期的学习成果上。教师要以学生的基础定位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学习表述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差异调整教学目标,尽可能和学生日常生活建立密切联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其次,教师要深入领会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探索课内外整合教学策略,通过对教材的重组、融合,进行主题式、单元式教学,使学生在精选主题,契合学情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激发学习兴趣,自主地对知识进行钻研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人文素养。
针对教学的三维目标,新课标明确指出: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还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特别是第三个维度尤其重要,这是我们语文教育要充分体现人文精神的根本保证。而“素养”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成,时下的社会和教育所关注的人文教育更多的是对人文知识的学习,功利化的追求使人文素养真正的归宿被淡化,因此教师在备课确立教学目标时,需理解和细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计出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任务,避免“重知识,轻素质”问题的出现重视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二、发挥教师人格感召力,借助情感教育,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
        初中生水平有限,对教材的内容和所承载的人文精神的把握,更多依赖于教师的思想和指导。教师应巧妙地挖掘教材的潜在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涵,构筑属于自己的精神领地。
        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从思想、道德、行为、气质、知识、能力等多方面体现出来,教师的授课方式,语言、情感、态度都对学生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教师在课堂中融入情感教育,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初中语文教师在先前的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导致课堂较为死板,也不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沟通,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时间一长,课堂氛围死气沉沉,毫无生气,学生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氛围之下,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情绪,还会让他们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不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人文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不仅能够提高老师的积极性,还会让学生有更强烈的归属感。


比如,初中语文教师在讲解《邓稼先》这一课时,可采用情感教学的方式,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和邓稼先有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两弹一星邓稼先的光荣事迹,他是如何为中华民族无私奉献的,并让学生观看核武器研制的研制过程,体会国家工作者的艰辛。实践表明,教师采用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尊重学生的话语权,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营造出自由、平等、和谐、积极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可运用多种互动沟通模式,其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高效的提问是最有效、最有用的方式。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提问时,不能一味使用传统的提问方式,而是应当巧妙设置提问环节,以教材基础内容最为出发点,提问的对象要尽可能广泛,尽量不固定学生提问,要给每一个同学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感以及归属感。比如:在教授李白的《行路难》时,先让学生整体感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然后设置问题,问题要尽可能考虑每个学生实际情况,让基础薄弱的学生朗读诗歌,让有一定基础的同学复述文章写作背景、翻译诗歌内容,成绩优异的同学则可以深入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整堂课在这样的分层交流中,除了掌握知识,更能领会并学习李白在逆境中仍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深度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多维度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教师需深入挖掘教材内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内容、创新课型模式,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经典,提升学生文学素养。人文素养的核心内涵即人的个性修养,文学即人学,倡导学生阅读文学经典,发挥文学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引导学生从经典作品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汲取正能量,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实现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钢铁般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一代的青少年追求着自己的青春理想。通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新课程的特色和亮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通过写作教学,引导学生用人文视角和胸怀去书写人生、解读社会、畅想未来,抒发对人生的感悟的体验。在此过程中,学生进行情感价值的输出,表达对生命的态度,对社会百态的认知,对真善美的思考,培养了学生学会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共同命运的朴素情感与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多样的创新性语文教学活动,研发校本课程,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采用演、画、唱、辩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检验人文素养、提高人文素养,得到综合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主动突破应试教育的束缚,不应只关注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情况,还应当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课堂教学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值得教师深入探索,但是要注意的是,不管是什么样的方法,都应当从学生的身心规律以及学习特点入手,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郝亭亭.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 [D].西南大学,2011.
[2]罗先慧,李金云,李胜利.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热点问题回顾与展望--2017《复印报刊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论文转载情况分析[J].语文建设,201?8(7).
[3]宋轶群.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3).2010(24).
[4]郑雪辉.文章不厌百回改--谈初中语文“二?次作文”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8(16):64-64.
[5]李瑞瑞.语文初中教师教学中人文关怀意识和行为研究 [D].河南师范大学,2015.
[6]李炬增.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D].海南师范大学,2015.
[7]程玉.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D].辽宁师范大学,20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