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接千载 融通万物

发表时间:2021/1/2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1月上   作者:栾清华
[导读] 思接千载,融通万物。思,要有载体,雄厚的载体才能有深刻的思考;视,要有物,广阔的知识才能把握未来。即 “纵深”上有深刻的见解,“横断”上有广阔的知识。我把它带入大语文观下的专题性整体阅读如何落地中来,就是要说,心中有海量的阅读、海量的背诵、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用语文实践培养锤炼思想,强化自信,师生共进,专题整体阅读观才能真正开花结果。素养才能真正落地,这才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的光荣使命。

河北省滦平县第一中学 栾清华 068250

【摘要】思接千载,融通万物。思,要有载体,雄厚的载体才能有深刻的思考;视,要有物,广阔的知识才能把握未来。即 “纵深”上有深刻的见解,“横断”上有广阔的知识。我把它带入大语文观下的专题性整体阅读如何落地中来,就是要说,心中有海量的阅读、海量的背诵、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用语文实践培养锤炼思想,强化自信,师生共进,专题整体阅读观才能真正开花结果。素养才能真正落地,这才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的光荣使命。
【关键词】新课标;专题阅读 ;落地
        思接千载,视通万物。思,要有载体,雄厚的载体才能有深刻的思考;视,要有物,广阔的知识才能把握未来。即 “纵深”上有深刻的见解,“横断”上有广阔的知识。我把它带入大语文观下的专题性整体阅读如何落地中来,就是要说,心中有海量的阅读、海量的背诵、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用语文实践培养锤炼思想,强化自信,师生共进,大语文观才能真正开花结果。
        记得巢宗祺教授在指导高中语文专题性整体阅读时说过,孩子的记忆力远远超过理解力。他的6岁小孙子能够背下600篇诗文,300篇英文语段。当下高中生,学前背诵少之又少,用海量背诵来弥补;学中阅读少之又少,用专题性整体阅读来补充;学后深思少之又少,用语文实践来打磨,三年高中学习生涯,让学生成为知识自信、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新时代学生。把它带入到课堂实践中,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阅读为基,获取真知。
        除了专题性整体阅读这本书之外,教师每次备课都要准备大于课堂教学的5—10倍知识作为教师储备,每一个专题人物至少看一本人物传记,有的专题,教师甚至要研磨三本以上的书,才敢放手做学案,每一张精心设计的学案都是老师精神的凝聚,真正做到了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是一片海洋。所以,教师能准确地捕捉到每一个专题人物的特点和准确的切入点,不高不低,正合学生胃口,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谈。天长日久,老师的这种厚重的积累和铺垫,使得学生的视野也是呈阶梯性提升。学生在课前求真知,课堂上显露真知,课后又回味真知,这样发展下去,我们何愁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精当的阅读引领,足以震撼学生的心灵!
        以《专题性整体阅读》第二册《采菊东篱得真意  种豆南山弃官场---陶渊明》专题为例,教师认真阅读助读材料《陶渊明全集》,认真研读读本,设计问题,第一个语言实践一定是扣到基础上---背诵。因为陶渊明是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人,而且他的葛巾漉酒、白衣送酒等等故事为世人所知,这样的积累一定可以让学生更加拓宽视野,理解陶渊明,设计背诵陶渊明以酒有关的诗,然后视野拓展:“酒”诗飞花令。
        第二个实践是扣在构建上---运用。人物在,诗歌在,素材也在,把这些构建成文字,独特的,有魅力的,生动的,有情怀的文字。形成真实的语言情境,情感的真切,学生要讲真话,述真情,不是老师教参的拷贝,也不是前辈大师思想的挪移,可以借鉴,但要有自己的真实感想,有话可说。有了思想准备,谋划话题,让学生有内容可谈,话题的切口不可太大,要符合高中生的胃口,要学生的现有的知识水平可以接受,要与专题相关,能帮助学生理解陶渊明这个人物,最好能起到一个织网的作用,培养学生一个全面综合的思考能力;要专题结束后,对学生可以产生反射弧,最好让学生长久回味。


于是设计问题:酒逢知己,给陶渊明找一个知己。和那个时代格格不入的陶渊明能不能有一个知己呢?陶渊明好像没有在诗歌中提到他和要好的朋友,时代没有理睬他,自然,他也没有理睬那个时代,他不像石崇,有潘安,他不像白居易,有元稹,他也不像苏轼,有陈季常、有佛印……学生能不能从古今人物的了解中去解陶渊明呢?
        第三个落实是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学习陶渊明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解陶渊明的隐逸精神?我们究竟要让学生从陶渊明身上学习到什么?
        于是设计问题:找一个当代的“富翁”跟他作对比,既然陶渊明的身上体现出了一种精神特质,那么,我们就从这个对立面去找,找一个拥有超级物质的人——这个人,就是马云。某微信平台上推出了一项主题为“中学生最喜欢的偶像”投票评选活动,最后产生两位候选人:一位在历年双“十一”中不断创造经济奇迹,引领电商潮流的“阿里巴巴帝王”马云,一位是东晋末年于乱世中坚持自我,于田园中寻回本真的“千古隐逸之宗”陶渊明。你会给谁投上宝贵的一票呢?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思维交锋,马云组学生切入了“拼搏进取、逆流而上、直面苦难、挑战自我、勇敢逐梦、积极创新”等角度展开论述,并从陶渊明的消极避世和缺乏责任感等方面反驳陶渊明组;而陶渊明组,则从当下社会的人自我修养和道德体系入手,从“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摒弃杂念,坚持自我”、“雅拨心弦,心生妙乐,精神溯源”等角度阐释陶渊明在当下社会的实际价值。两组的对决在陶渊明是马云的精神领袖的思维中达到高潮。
        一个专题结束了,但是我相信,这只是在一个形式上的结束,学生的思维痕迹会伴随他们的一生,而且会生根发芽,开出一朵朵的素养之花。
        第二:语文实践,素养落地
        具备核心素养的课堂,一不小心可能就会走弯路,我们看到很多标榜着“素养”的课堂,有的画画,有的唱歌,有的跳舞,课本剧不像课本剧,诗朗诵也不像诗朗诵,环节设计松散,可谓是“群魔乱舞”。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学生才是真正的舞者,如何把学生引向广阔的阅读之海,培养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我们肩负的使命。教学就是用语文实践解决未知的问题。
        以第二册第六个专题《泽润华夏的伟人---毛泽东》为例,为了更好的知人论世,走近伟人情怀,首先抓住关键词:伟人,诗人,哲人,让学生对毛泽东有初步印象。然后挖潜五个环节:美读、诵读、导读、品读、仿读,让学生真正走入伟人的情怀。尤其诵读环节,教师模仿《诗词大会》“飞花令”,抛出第一个问题设计:毛泽东主席倡导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农村多山,首先用“山”做令词,让学生敞开心扉,尽情抒发。
        人常说,思维是最美的花朵,让学生真正“活”起来,思接千载,视通万物,素养才能真正落地,这才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人民教育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