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深度阅读的有效策略分析 宁雅清

发表时间:2021/1/2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1月上   作者:宁雅清
[导读] 如今社会节奏在不断加快,人们都在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资讯阅读,此类阅读大多数属于浅阅读模式,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浅尝辄止。学生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受到浅阅读的影响,没有深入进行分析,对文章的理解浮于表面。因此,在教学中只有帮助学生们掌握了深度阅读的方法,才能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寨圩镇中心小学 宁雅清 535312

摘要:如今社会节奏在不断加快,人们都在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资讯阅读,此类阅读大多数属于浅阅读模式,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浅尝辄止。学生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受到浅阅读的影响,没有深入进行分析,对文章的理解浮于表面。因此,在教学中只有帮助学生们掌握了深度阅读的方法,才能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有效策略
        引言
        然而在目前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仍有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停留在文章结构、中心意思、词语理解等浅层面的教学,这不仅不符合新课标的教育理念,而且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
        一、依托深度阅读指导,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跳出单纯文字阅读的思维障碍,从行文结构入手,培养学生开放的阅读视野,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从浅层思维向高级思维逐步迈进。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意识,以有效地阅读来不断完善自身的思维认知结构。一篇优秀的文章本身不仅在用词方面非常的清晰简洁,而且它的整个逻辑结构也是连贯清晰的,读来可以使人豁然开朗。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对其进行有效地品鉴,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可以更加开阔,思路可以更加清晰。
        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燕子》为例,这本身是一篇非常短小的文章,但是作者在行文方面非常的凝练。先是从燕子的外形入手,塑造了一只可爱活泼的小燕子,接着由静到动,描述了燕子的轻巧和灵活,从“斜飞”“偶尔沾一下水面”等动作描写,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灵动的画面,使人读来眼前一亮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对其进行有效地勾画和借鉴,渐渐掌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并学会在自主表达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地借鉴。如怎样才能用两三句话勾勒出一只小兔子活泼可爱的外形,小兔子的动作又应该怎样描写,除了直接描写之外,可以用哪些景物特色来衬托?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行文结构,可以循序培养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使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灵活性都能显著提升。
        二、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成
        教师在上课前要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预先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要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目标,而这也给语文课堂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态而盲目进行教学设计,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生的学习反馈是变幻莫测的,取决于教师的讲授情况、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一些其他的外在因素,这些都将导致学生的学习反馈不同。


教师应该认真对待学生的学习反馈,在学习时学生能感受到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状况的针对性调整,从而让学生有被重视的感觉,学生会因此受到鼓舞,从而能更加深入学习和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成。
        例如在教学《慈母情深》这篇文章时,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引导学生能感受到父母的爱。文章讲述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从生活的小事中表现出深沉的母爱,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善良,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通过提问的方式问学生是否记得父母的生日,父母都为他们买过什么东西,有哪些是不必要的但是由于自己的强烈要求父母还是为自己购买了?通过这种问题获得学生的反馈,如果学生表现得非常优秀,都记得父母的生日,那么就要对课堂进行调整,询问学生是否在生日时为父母送去了祝福,而如果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时就要引导学生多关爱父母,从而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成。
        三、设置疑问阅读
        在学生阅读过程当中,受到年龄限制,经常会出现读不透、读不全的情况,这与学生的学习习惯、理解能力具有直接的关系。为了能够对该问题进行有效的改善,使学生更好的进入到深度阅读当中,问题阅读法则成为了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选择的一种方式。具体而言,即是在学生阅读前做好一定问题的准备在将问题安排学生之后,使其能够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当中寻找答案,这对于深度阅读的实现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在读书之前,教师即需要能够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引导,使其了解到读书的原因,寻找到阅读的目的,即是在阅读当中获得更多的见识与知识。可以说,阅读诉求的确定,也将直接关系到读书的方式与态度。如果是以获取知识为目的进行阅读,则可以指导学生寻找其中所蕴藏的知识。如果是为了启发智慧,则需要指导学生从中进行慢慢的品味。在实际阅读过程当中,教师也需要能够充分结合文章内容做好问题的设置,使学生更好的深入到阅读当中。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这堂课程中,教师则可以提前做好问题的设置:一是,文中的小女孩有什么特点?二是,她为什么要卖火柴?三是,最终小女孩看到了奶奶吗?为什么?在安排完问题后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此过程中,如果学生阅读一遍文章后,没有找全答案,则可以要求学生再读一遍,切实找全问题后回答,对其自主阅读的效果进行检验,使其在深度阅读中,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
        结束语
        对于学生们来说,深度阅读方法的掌握需要他们实际去践行。教师就需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深度阅读的思维和习惯,提高深度阅读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丁秋兰.实施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07):18.
[2]吴钦福.小学语文组织深度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9(08):24-26.
[3]卢晓惠,李丹.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8(17):6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