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都魅力,尽在紫圆

发表时间:2021/1/2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1月上   作者:冯余妹
[导读] 中国的江苏宜兴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名扬中外的紫砂壶艺术便是诞生于此,成为宜兴的标志。“陶都风情”这件紫砂壶融汇了陶都“四美”,本文对作品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其对“四美”的表现,以及由此形成的创意特征与中国传统文化特质。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陶瓷店     冯余妹 214221

摘要:中国的江苏宜兴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名扬中外的紫砂壶艺术便是诞生于此,成为宜兴的标志。“陶都风情”这件紫砂壶融汇了陶都“四美”,本文对作品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其对“四美”的表现,以及由此形成的创意特征与中国传统文化特质。
关键词:紫砂壶;陶都风情;艺术特征;创意;
        紫砂壶的创作来源于生活,又与我们的文化息息相关,作为全手工制作的一门手艺,传统紫砂壶采用学徒授艺的方式代代相传,在这个过程中,传授技艺本身就免不了融入一些本土的地方文化特色,这些特色伴随着紫砂壶艺的发展正逐渐逐渐被发掘出来,以乡土文化为核心的创作正越来越成为当下创作的一个热点。
        宋代大文豪苏轼曾在其所作的《菩萨蛮·阳羡作》中直抒胸臆地写下了“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此只为溪山好。”的诗句,这令苏东坡留恋的“阳羡”也就是位于中国江苏的宜兴,此地素来被称为“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绿洲与竹的海洋”,可概括为宜兴“四美”,其中陶器制作又是宜兴的王牌产业,凭借悠久的历史与得天独厚的紫砂泥资源,紫砂壶得以诞生,成为宜兴陶艺世界与中国传统陶瓷茶壶中最优秀的作品历经五百余年发展历史,更具活力与创新精神,在新时代成为展现中国制陶工艺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艺术形式。

        
       “陶都风情”这件作品就通过融合宜兴“四美”形成自身艺术个性与创新精神,实现了对宜兴“四美”的一次全景展示。创作以紫砂壶构建为出发点,运用好与宜兴有关的传统文化艺术元素,使紫砂壶与宜兴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彰显紫砂壶艺术的“在地”品质,构成作品的空间格局。虽作品整体构造上极为简约,但其中所包含文化的丰富程度与历史深度较之一般的紫砂壶作品更胜一筹,是张扬宜兴城市个性的一张立体的名片。
        为展现深厚的历史气息与文化气息,作品以红棕色的泥料制作而成,富有中国古典美学气息。紫砂泥俗称“五色土”,是指其色彩丰富,受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与文化思想影响,紫红色或棕红色的紫砂壶居多,这类壶中的铁元素含量比较丰富,经长期泡养后质感更上一层,也是受到人们喜爱的一个原因。
        此壶通身呈红棕色,饱和度与明度适中,可显泥料色彩的均匀醇厚,打造出大气稳重的气质,避免了因过于光亮产生的劣质感,展现了紫砂泥源于土地的身份与升华于工艺中的品质。与色彩相匹配的是细腻光滑的质感,有干净纯粹的美感,可见其中的砂质纹理,构成了作品的自然美感,象征宜兴这片土地的神奇绚烂。泥料决定了作品的古典气质,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色彩审美的偏好,其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沉稳低调的个性特征。
        中国古代典籍《尚书·虞书·尧典》中曰:“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这是“天圆地方”思想在实际中的运用。作为中国古代阴阳学说,“天圆地方”是中国古典朴素辩证思想的体现影响深远,随着时代发展,这一思想逐渐成为一种美学规范,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最为常见。创作中将“陶都风情”的壶身打造成圆形,即是“天圆地方”思想的体现,象征宜兴大地。除此之外,这一造型还源于紫砂壶制作的传统与中国民间对圆形的吉祥想象,构成了壶身的哲学深度与民间情感深度。
        壶身造型中正端庄,有珠圆玉润的美感,线面之间结合紧密,骨肉均匀有力,使壶内外均匀称挺括,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严谨中正的思想。壶身弧度流畅自然,线条一气呵成,干净利落,首尾相接象征循环往复,预示着宜兴大地的生生不息与“四美”的代代相传。壶身底部镶嵌有圆形底座,其目的是保证壶身的平衡。壶口处覆盖着简约的圆形壶盖,与壶身配合更显简约大气。壶盖与壶身是两种不同形态的圆,丰富了壶身的结构。壶身与壶盖的设计展现了紫砂壶造型结构的基本特点,体现了中国人的古典审美观念,简单的造型中包含有多层次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呼应宜兴城与紫砂壶制作的历史感。
        壶的创意特点体现在壶嘴、壶钮与把手三处,与作品整体共同诠释了宜兴“四美”。创作中在壶身一侧上部镶嵌了短小精悍的一弯嘴,壶嘴之上有凸出的环形纹线装饰,是对竹的模仿,壶嘴即象征“竹的海洋”。壶嘴对侧是人耳状的环形端把,在把手上有清晰的枝节雕刻装饰,并从把手上延伸出枝节至壶面,有几片清晰的叶子在壶面上,有浮雕美感,模仿的是茶树,象征的是“茶的绿洲”。洞窟有千百种,创作中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太湖石作为壶钮,镶嵌在壶盖中央。太湖石采用捏塑与雕刻方法制成,棱角清晰有硬朗美感,镂空部分更显精致,象征的就是“洞的世界”。作品本身就是“陶的古都”的象征,结合作品整齐与局部,宜兴“四美”就清晰地展现在作品中了。创作以微观入手,对宏观进行了全面展示,利用了紫砂壶结构的特征,做到了充分留白,自然地将陶都风情透过作品呈现出来,彰显了紫砂壶的融合能力与表现能力,在实现创新的同时充分展现了宜兴的魅力。
        正是由于融合了“四美”,作品在文化内涵上极为丰富。“陶”代表了宜兴陶文化;“竹”代表了中国独特的竹文化;“茶”是中国茶道文化的象征;“洞”则展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仰这些文化在中国已传承千百年,在新的时代有着独特价值。“陶都风情”展现了宜兴的魅力也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与绚烂辉煌。
        结语:“陶都风情”这件作品充分运用了宜兴的传统文化元素,形成了自身创意特点与文化底蕴,是一件新奇又传统的作品。本文对此件作品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其对宜兴“四美”的表现,揭示了宜兴城的历史文化魅力与紫砂壶的新时代艺术价值与传统文化精神。
参考资料:
1.《守望陶都》作者:史俊棠 著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0
2.《宜兴陶器图谱》作者:徐然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
3.《宜兴紫砂文化史》作者:刘汝醴 吴山 著 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
4.《中国传统文化》作者:张岂之 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5-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