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督教在西藏传教失败的原因

发表时间:2021/1/2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1月上   作者:更藏卓玛
[导读] 基督教在西藏的传播历时120余年,最终以失败告终。其主要原因是基督教与藏传佛教之间存在的文化冲突,传教士们的传教方式不适用与西藏,传教活动缺乏雄厚的资金力量,西藏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清政府奉行支持和扶持藏传佛教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  更藏卓玛  100000

[摘要] 基督教在西藏的传播历时120余年,最终以失败告终。其主要原因是基督教与藏传佛教之间存在的文化冲突,传教士们的传教方式不适用与西藏,传教活动缺乏雄厚的资金力量,西藏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清政府奉行支持和扶持藏传佛教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基督教 西藏 传教
        自第一位传教士葡萄牙籍神甫安东尼奥·德·安夺德在1624年进入阿里地区以来基督教在西藏的传播历时120余年。其在西藏三个地区的传教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安多德为首的耶稣会教士乔装打扮成商人进入阿里地区开始,他们一行人利用当时古格王与当地上层僧人之间的矛盾,在古格王的支持下传教,使古格王朝崩溃而结束。在阿里地区的传教活动为期十八年(1624——1642)。第二阶段是两名葡萄牙籍神父在1628年元月先后抵达藏巴汗统治下的日喀则地区,在藏巴汗的大力支持下传教,最终在1632年因虔诚信奉佛教的喇嘛们,动员人民起来反洋教而以失败告终。第三阶段以1707年卡普清传教士进入拉萨开始到1745年将最后一批传教士撤离拉萨而结束。在一百二十余年的时间里传教士们没能在西藏留下一丝丝的基督教痕迹,他们在西藏的传教为何会如此彻底的失败呢?
        一.环境因素
        西藏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屋脊,平均海拔为四千米左右,尤其阿里地区海拔高达五千多米,空气中的含氧量很低,气候寒冷,环境恶略,这无疑是传教士们进藏时最直接的阻力。在《早期传教士进藏活动史》中所统计的数字来看,教会派出的传教士中有一半或一半以上的人在中途折返或去世。即便是千辛万苦抵达西藏也有一些人会因难以抵抗恶略气候对身体带来的危害而去世,可想而知西藏的自然环境因素对传教士的影响有多大,这一因素是导致传教失败的直接因素之一。
除此之外社会环境因素也大大的影响了传教士的传教活动。传教士在最初进入阿里地区时古格王朝的领导者正处于争夺属民的矛盾之中,他们利用这一矛盾虽然有过一时的胜利,但最终随着古格王朝的瓦解被驱逐。在日喀则地区传教时又因后藏和前藏之争西藏内部的局势越来越坏,两藏之争的结果是藏巴汗败下阵来,而藏巴汗就是传教士们在日喀则地区的后盾,没有了支持者和保护者喇嘛们组织的反对洋教活动自然会成功。再者卡普清传教士进入拉萨地区传教的时机也同样对其非常不利的,虽然得到了西藏最高领导者达赖喇嘛的认可和支持,但1717年准噶尔侵藏事件的发生和1727年卫藏战争的爆发,使得卡普清在拉萨的传教活动一再中断,经历了三起三落的状况后最终不得已而撤出西藏。在这样一个混乱的社会环境里一个外来文化想在战乱中生根发芽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当时西藏的社会环境也是不利于传教的。
        二.清政府倡导藏传佛教
        自后金时期的努尔哈赤、皇太极开始直到清末藏传佛教始终作为巩固边疆和安定蒙藏的大事来看待,予以尊崇和扶持。后金时期为争取蒙古势力的归附,权利发动与明朝的战争,清太祖努尔哈赤就采取了优礼喇嘛,扶植喇嘛的政策。皇太极建立清政权后宣布清朝崇敬佛教的政策。“对于历史悠久的藏传佛教各派,特别是格鲁派及其上层高僧,赏给名号,授予同蒙古各部封建王公相同的品级特权,使他们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1653年罗桑嘉措被封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并赐金册金印。1713年册封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之号,这一举措就足以说明清中央政府对藏传佛教的尊崇。
        除了分封外,清政府还给予藏传佛教种种优待,规定藏传佛教徒可以不服徭役,不纳税,不当兵。并授予藏传佛教领袖大量政治实权和经济实惠。在政治上清政府将西藏政治权利完全交给了达赖喇嘛和班禅等宗教领袖。在经济上,给予 藏传佛教免除赋税和徭役的特权,还不惜花大量钱财来广建寺院。
        与对待藏传佛教的政策相反,清政府对基督教入藏采取了抵制政策。清廷对传教士及洋人进藏的活动,一开始就持有反对态度。1846年古伯察和秦神父因入藏传教被琦善押送至成都审讯这一事件就体现了清政府的明确态度。 清政府在西藏推行的宗教政策与对基督教入藏采取的抵制政策根本性的确定了基督教在西藏的传播。



        三.文化冲突
        藏传佛教从吐蕃时期传入西藏历史悠久是藏文化的中心,至高无上的思想和行为准则成为藏族人民的人生道德准则,久而久之形成了深入人心的宗教感情。传教士在西藏地区传教其实是想文化输入, 当要对一个外来文化进行取舍时,人们必然会用自己的传统的文化为坐标去衡量,而宗教一般都有排他性,视本教为神圣视他教为外道,因此冲突也就自然形成了。
        藏传佛教处了唯心论哲学外,还包括天文,历算,文学,医学等很多方面的内容它的这种文化性和丰富性,给藏族人民赋予了不一样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对于藏民族来说已经变成为一种生活常态,藏传佛教已经是藏文化的中心。
        基督教“是一种结合古希腊和古希伯来文化,并在更高层次上扬弃这两种文化而产生出来的、以西方世界为根基的宗教;它在古罗马时期,自然也经过欧洲中世纪的漫长岁月而决定性地铸造了西方文化的模式特征”它与藏传佛教的文化观念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在生死问题上,藏传佛教认为我们要在轮回中寻求解脱,而基督教则极力反对轮回,显然这两个宗教文化类型各异。这就给当时的传教士们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在文化冲突如此明显之时一个外来文化想要立足于异地,首先必须要融入到当地的文化之中,这是一种很好的传教手段,而当时的传教士们不但没有融入反而以各种手段排斥藏传佛教,比如在阿里地区传教时他们“多次当众通过揭穿和抨击他们认为是错误的藏传佛教理论,讥讽驳斥喇嘛,使之当众出丑,贬低诋毁藏传佛教,抬高宣扬基督教。”在拉萨传教时也同样抨击藏传佛教,驳斥其理论体系,这种排他性和强制性的传教方式在西藏这种佛教文化气息很浓的地区是绝对行不通的。其次传教士们在传教过程中只是单纯的依靠政治上层人的支持,忽略了广大民众的力量,这也是传教手段的失利的一方面。总之这种唯我独尊的宗教观和忽略民众的传教方式注定了基督教在西藏的失败。
        四.缺乏雄厚的财政支持
        传教士们从遥远的西方国家来到西藏,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在路上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开销暂且不谈,到西藏后还要用大量的资金进行传教,修建教堂,发行各种书籍,做各种慈善救济工作,甚至还要向政治上层领袖奉献礼物等,无不需要大量钱财。可当时的传教士们非常缺乏经济资源,总是入不敷出,难以满足实际需要。这必然也就成为了基督教在西藏没能立足的一个因素。
经历了两次的传教失败后,基督教会当然也会积累很多经验,在卡普清修会传教时明显改变了之前的传教方式,没有大张旗鼓的宣扬基督教,甚至是偷偷将传教士的身份隐藏起来,无偿地为西藏各地各类人看病治病,等有了较好的声誉,一定的群众基础后才慢慢地一点一滴地进行传教。这一方法确实是有效的,不但得到了当时西藏领袖的支持,还有较多的民众去聆听神父讲经,要求洗礼。颇罗鼐还宣布了传教士自由传教,百姓自由信仰洋教的指令。可就因当时西藏的食品等东西十分昂贵,他们又在进行无偿治病,慈善救济,很快他们自身的生存问题也很难解决了。“多米尼科和密歇朗智罗携资前来拉萨救助,除去沿途开支,在到拉萨候不就,他们的钱就所剩无几了,他们将每月的开支紧缩到10至12卢布的最低限度,甚至以树根、植物来充饥。”最终因毫无资金来源而无奈撤离拉萨。此后传教士吸取了经验的教训,罗马教廷增加了传教士的经费,还答应每年分配给西藏传教会1000罗马斯库迪,可是罗马教会的资金要么数额不足,要么未能及时寄到,使传教士们的传教活动很难顺利进行,最终被迫撤离。
        传教士们为了弘扬自己的文化,为了心中生生不息的使命感,不惜千辛万苦,不顾是生是死,在遥远的西藏赴汤蹈火的精神固然令人钦佩,但由于以上各种原因的制约,即便是再满腔热血、再奋不顾身的神的使者也很难冲出西藏坚硬的环境外壳,更难攻破藏传佛教意识堡垒下的藏文化,因此想要改变在西藏传教失败的命运也就难如登天了。
参考文献
[1]曾国庆,黄维忠.清代藏族史[M].中国藏学出版社,2012年。
[2]伍昆明.早期传教士进藏活动史[M].中国藏学出版社, 1992年。
[3]伍昆明.古格王对基督教的支持和僧人的对策[J].中国藏学,1991年第一期。
[4]泽拥.异质文化击擅下的“新神话”——从传教士个案看天主教与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的交往[N].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六期。
[5]杨健吾.基督教在四川藏族地区[J].宗教学研究2004年第三期。
[6]卓新平:《宗教理解》[M].北京:三联书店1973年。
[7]古伯察:《鞑靼西藏旅行记》[M].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
[8]恰白·次旦平措.西藏通史·松石宝串[M].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