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张燕

发表时间:2021/1/21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1年1期   作者:张燕
[导读] 小学阶段是数学教育的重要教学时期,小学数学教育能够启发学生数学学习意识,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为迎合新时期教育背景,教师需要重视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形成了数学思维,才能更从容的迎接未来的生活。数学活动本身充满了很强的思维活动性。小学数学教育为达成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目标,需要教师使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形成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索知识,在主动探究中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瓯北第四小学 张燕 

摘要:小学阶段是数学教育的重要教学时期,小学数学教育能够启发学生数学学习意识,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为迎合新时期教育背景,教师需要重视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形成了数学思维才能更从容的迎接未来的生活。数学活动本身充满了很强的思维活动性。小学数学教育为达成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目标,需要教师使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形成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索知识,在主动探究中发展创新思维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育;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前言:数学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数学教育中教师需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本身的魅力与神奇之处。小学数学教育需要将目光和重心放在学生的数学思维开发,让学生用灵活的思维应对学习、解决学习要求。
        一、启发教学形成数学思维理解
        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如果只是使用单一教学方式教学,学生往往只能被动学习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法保障学生学习有效性。学生思维不够活跃,学生学习会陷入思维定势问题。如果学生完全根据教师的要求学习知识,不仅无法主动学习,同时也会在长时间的被动学习中僵化思维。对此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使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1]。学生能够更主动、更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
        比如小学数学中,分数是很重要的部分。教师在讲解分数知识点的时候,如果直接讲解理论,虽然学生也能掌握分数计算方法,但却无法让学生对分数知识形成深刻印象与理解。对此教师需要使用启发式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对学习内容进行联想。在对比学习中,充分掌握与理解知识,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形成思维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教师可以拿出一些水果,随后平均分给学生,让学生观察这一过程,思考这一过程教师的水果总数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自我思考、自我分析中所获得的知识能够带给学生深刻理解、深刻印象,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创设情境调动思维
        教育改革中情境教学是常用教学模式与手段。教师用情境模拟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向往、强烈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之后,就会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此时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活跃。小学数学教育中使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思维,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环境、学习感受。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学习比较被动,但是此时学生的好奇心比较旺盛[2]。学生渴望通过亲自探索的过程获取知识,把握知识,形成知识理解。教师教学前可以布置一些作业和问题,随后配合情境让学生独立完成或合作完成。学生在情境中提出质疑、相互交流,最终集思广益,形成活跃的思维能力。



        比如面对分数乘法知识的时候,有这样一个问题:小明的妈妈准备做一些绸带花,已知每只绸带花需要使用30厘米的绸带,如果小明的妈妈准备做三朵绸带花,请问小明的妈妈一共会用到几分之几米的绸带。随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的引导性问题:同学们会不会表示30厘米。此时学生有的用画画的方法,有的用折纸的方法表示30厘米。随后教师问3个30厘米是多长,于是学生回答90厘米,之后教师继续提问1米是100厘米,3朵花用90厘米的布料,那么我们如何表示3朵绸带花需要用的几分之几米。此时学生展开积极交流,学生在趣味的互动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看法与理解。学生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与理解,顺利掌握了知识,形成了活跃的思维。
        三、数形结合培养活跃思维
        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前需要准备好教学方案。有了教学方案教师教学才能有序推进。教师需要予以教学方案精心设计足够重视度[3]。课堂导入环节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让学生保持浓厚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教师需要和学生保持亲密互动、良好互动,让学生能够充满学习兴趣的学习知识。教师引导学生的时候需要做到循循善诱,利用和谐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比如学习统计知识的时候,教师先设定目标:掌握统计中所需要的因素,包括数据、方法、特征。随后让学生亲自做一些简单的统计,比如小组成员中每个同学的身高、鞋子的大小。用这样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与思维。最后教师让学生将统计得到的数据制作成统计表,更立体直观的呈现所搜集的数据走向、数据特点。学生在比较和观察中理解与消化了知识,对知识建立了深刻印象。
        四、比较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数学教育中,学生不能用固定的思维逻辑分析问题。有些时候学生需要用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才能够顺利解决问题。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经常遇到各种难题。教师如果没有及时解释,学生就会陷入思维障碍、思维停滞问题。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处理,学生就会恐惧、畏惧学习,延误学习过程。此时教师需要用简单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问题解决效率。比如对比方法就是很好的方式,是活跃学生思维的有效措施。
学生在面对两道类似题目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比,在对比中分析和总结数学题目的特点,掌握公式、定理的灵活使用方法。
        结语: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数学思维培养是很重要的过程。学好数学知识的前提便是学生具有灵活的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育需要立足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形成思维活力,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提高数学教育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建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68.
[2]李颜英.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80.
[3]吴宇晴.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