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融合

发表时间:2021/1/21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1年1期   作者:张阿育
[导读] 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教学更加全面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对学生的学习观察力、信息分析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做出有效的提升。这样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对进一步的学习应用提供重要的保障。

福建省晋江市磁灶镇教委办 张阿育   362200

摘要: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教学更加全面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对学生的学习观察力、信息分析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做出有效的提升。这样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对进一步的学习应用提供重要的保障。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科学;融合
        引言
        管理和处理信息所使用的各种技术统称为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最为频繁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多媒体及其网络系统。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课标中指出,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积极使用存在于生活、家庭、自然还有网络及媒体中的各种资源开展学习。将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整合在一起,成为目前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教师需积极实践,思考如何才能实现信息技术和小学科学教学的高效整合。
        一、利用信息技术,推动科学概念有效构建
        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首先需要学生就一些核心概念有良好的分析解读,并且充分弄懂概念的意涵,这是进一步教学能够良好展开的基础。但是,不少科学概念对于小学生而言在理解认识上有较大的障碍,学生难以快速获取概念的实质与内涵。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要多从教学方法和模式的调整与转变上做出改良和革新,要化解学生知识理解吸收上的障碍。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透过各种生动直观的知识呈现,让学生快速在头脑中建立认知,化解学生的学习难关。如果只依靠传统的黑板,用粉笔来解释,不利于科学知识的有效传播和科学实验的动态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需要得到调整与转变。教师如果能够灵活巧妙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它可以有效弥补教师解释和演示的难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科学知识,轻松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比如在教学《什么叫机械》这一节内容时,这节课的核心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充分弄懂“机械”这个概念的实质。教师如果简单的做理论层面的分析解读,学生很可能越听越混乱,很难建立有效认知。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以动态化的形式列举各种实例,让学生领会到机械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存在。学生立刻可以在头脑中建立认知,能够快速领会这个概念的实质与内涵,学习的效率也会高很多。这便是有效使用信息技术能够发挥的效果,这可以很大程度提升课堂质量。
        二、巧用信息技术,突破重点难点教学障碍
        合理釆用信息技术,能够将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以形、声、光多种形式呈现,降低学生的知识理解难度,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光是怎样传播的”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并能够解释相关现象;难点是理解、证实“光在空气中沿直线行进”的结论。在探究光的传播路径教学中,笔者先借助PPT播放一段《双子神偷》中的片段,“神偷”突破红外线片段,非常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光是直线传播的。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现在我们放松一下,来欣赏一段电影。师:刚才的电影精彩吗?电影里有光吗?你注意到光的传播路径是怎样的?学生:直的。让学生观看视频,利用视频的直观性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教学变得形象直观,便于学生得出结论。策略运用:科学课程中许多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如果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把文字化或理论化的知识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那么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将会降低,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
        三、应用信息技术,推进实验探究思维能力
        实验探究是科学学科的重要教学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加深对科学现象的认识与理解有着积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尊重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与能力。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的实验环节开始受到广泛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小学生比较顽皮,在一定程度上会干扰科学实验的正常开展,加之有一些科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保证学生的安全,没办法在教室中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完全可以借助数字化工具来模拟实验过程,为学生播放一些实验操作视频,让学生通过亲眼观看去加深理解,并通过仔细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有效解决实验无法有序展开而给学生造成的失落感。例如,在教学《水的三态变化》一课时,学生根据常识可知,水煮沸到冒气泡时会有气体喷出,这就是水加热到100摄氏度时由液态转变到气态的过程。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这一实验过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基于此,为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且能够使其形象观看到实验过程,教师可以在网上搜集一些水加热后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实验过程。另外,因为肉眼难以清晰地观察到气态的水分子,所以教师可以运用图像处理等数字化工具对产生的水蒸气进行放大处理,方便学生形象、直观地观察水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感受微观世界存在的科学奥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整合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所以一定要采取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加强信息技术同其他学科的整合应用,以此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博.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探讨[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301-302.
[2]欧华标.信息技术让小学科学教学更精彩[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6):79.
[3]陈东贤.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刍议[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9):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