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童话的方式教童话

发表时间:2021/1/21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1年1期   作者:龚素婷
[导读] 在统编版低段语文教材中,童话类课文占比较大。学习这类课文时,儿童往往容易被其中的故事情节吸引,忽略了童话背后隐藏的含义和其丰富的语言形式。教学童话这种特殊的文体,教师应创设与其他文体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充满“童话味”的童话课堂上既习得语言,又发展思维。

义乌市福田小学 龚素婷

【摘要】在统编版低段语文教材中,童话类课文占比较大。学习这类课文时,儿童往往容易被其中的故事情节吸引,忽略了童话背后隐藏的含义和其丰富的语言形式。教学童话这种特殊的文体,教师应创设与其他文体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充满“童话味”的童话课堂上既习得语言,又发展思维。
【关键词】童话教学 依文创境 语言 思维
        现以《青蛙卖泥塘》一课为例加以阐述。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写了青蛙一开始想卖掉泥塘,之后在小动物们的提议下不断改造泥塘,最后烂泥塘变成了鸟语花香的美好家园。文章内容充满童真,情节有趣,语言生动,人物丰富,具有浓厚的童话味。根据文本特点,怎样创设与这个童话融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讲述童言童语,表达童真童趣呢?笔者进行了教学实践。
        一、境由“心生”,在模仿中体验
        创设情境是低年级童话类文章学习的重要方式。精心创设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无压力地进入课堂状态,让学生肢体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学习热情涨起来,还能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生动性,促进学生内化和积累语言,感悟童话中的人物形象。
        1.词语学习,活动中理解
        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文本,用模仿的方法学习词语,可以降低学生理解词语的难度,化难为易,实现语言的内化。在试教时,我请两名学生说“吆喝,是什么意思”,他们都无法表达清楚。我这样引导:“现在,请你们模仿课文中的青蛙,你们很想把烂泥塘卖掉,你会怎么读卖泥塘这句话呢?”当学生开始表演卖泥塘时,顿时明白“吆喝”就是大声喊叫。再如,文中“采集”和“播撒”这两个词语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光靠老师讲解,学生未必能准确地理解的词语。课堂教学时,我对学生说:“现在你们都变成故事中的青蛙了。小青蛙们,我们一起在泥塘边种些花草,让泥塘更美吧。”学生们乐了,纷纷伸出手,变身小青蛙,做“采集”和“播撒”草籽的动作。在做“采集”这个动作时,很多学生踮起脚,手往高处采草籽。这时我弯下腰,手做“采集”的动作,对孩子们说:“瞧,我现在是在采集草籽,可不是在摘果子哦!”通过动作示范让学生明白采和摘的不同,从而更准确地理解“采集”一词的意思。学生在模仿中有了自己的体验,对文中词语的理解自然而然会更加准确,对新词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2.对话补白,体验中生动
        让学生走进课文,走进小动物的角色,成为童话故事中的一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知识储备,还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激活他们的想象力,从而释放学生无限的潜能。《青蛙卖泥塘》中介绍了7种小动物,文章对这7种小动物的描写有所侧重。课文详细写了老牛、野鸭想买泥塘,提出建议的经过,简单地写了小鸟、蝴蝶、小兔、小猴、小狐狸来看泥塘,提出建议的过程。因此,抓住小鸟、蝴蝶、小兔、小猴、小狐狸与青蛙的对话补白,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进行说话练习,借此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如果从“课文中的小动物是怎么给青蛙提建议的呢?”入手,学生的表达意愿可能不强,语言也不够生动。教师可以这样引导:现在你们都变成童话中的小动物了,老师变成青蛙,你们都来给我的泥塘提提建议吧。机灵的小鸟,你先来。你唧唧喳喳地叫着,想对青蛙说──(生说)。美丽的蝴蝶,你也来。你扇动着漂亮的翅膀,想对青蛙说──(生说)。小兔子真淘气,蹦着跳着过来给青蛙提建议──(生说)。在教师创设的童话情境中,孩子们乐开了怀思维被激活,畅所欲言。他们不再拘泥于文中的回答,而是在课文的基础上添加了自己的语言和体验。学生的表达也因此更加生动,这也有效地避免了课上无趣的师生问答模式。
        二、语为“心境”,在迁移中运用
        夏丏尊先生曾指出,儿童在课堂里的阅读,目的不在于悲愤、流泪等激动的表现,而在于激动平复之后“用了‘玩’的心情冷静地去面对作品”。因此童话教学中,走进童心尤显重要:一是缩短文本与儿童的心理距离,二是激励儿童抒发自己的情怀,三是引导儿童把文本的语言融入自己的内心甚至生命。



        1.理清文路,表达有序
        课文中写着:小鸟飞来说,这里缺点儿树木;蝴蝶飞来说,这里缺点儿花;小兔跑来说,这里还缺条路;小猴跑来说,这儿应该盖所房子;小狐狸说……但是这部分的故事并不具体,我让学生试着展开想象,编一编故事情节。想一想这些小动物来了后会出现什么情节?在练说之前,我和学生一起厘清顺序,感悟作者的写法,学习课文是怎么写故事情节的。
        教学时,我对学生们说“在义乌待久了,连我这青蛙都会做生意啦!想把我的烂泥塘推销出去,我先做了什么?”学生们马上回答“大声吆喝”。“这不,你看我的第一个顾客老牛就来了,老牛买了泥塘吗?”“老牛没买泥塘,它给青蛙提了建议。”“我这只青蛙可是聪明的很呢,为了赶紧卖掉我的泥塘,我就根据老牛的建议进行了改造。”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青蛙吆喝──动物提建议、没买──青蛙改造。接着,我对学生说:“孩子们,我们读过很多童话故事,很多童话故事里的情节都是反复的!作者是这么写老牛和青蛙之间的故事,那么,你们想想小鸟、蝴蝶、小兔、小猴、小狐狸来了,作者会怎么写呢?”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很容易就能明白作者的写法,写起其他动物的故事情节也就水到渠成,自然轻松。
        2.角色代入,表达有趣
        文中这只青蛙的想法为什么会变来变去?一开始它要卖泥塘,还对泥塘进行了多次改造,最后为什么又不卖了呢?明白这个问题,有助于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把故事讲生动。教学时,教师可以假装不理解地问:“青蛙啊青蛙,你不是觉得泥塘不怎么样吗?”“青蛙啊青蛙,泥塘你已经辛辛苦苦苦改造了好多次,怎么又不卖了呢?”让学生把自己当做青蛙,梳理出青蛙一开始觉得自己的烂泥塘并不怎么样,所以要卖了它住到更好的地方去。但是在一次次的改造中,泥塘变得越来越美,青蛙已经舍不得卖了这个美丽的家园。
上课时我提问了一位孩子“为什么青蛙一开始要卖泥塘,最后为什么又不卖了呢?”孩子表达不清楚,我让他到书中寻找答案,学生只是照着书本读了出来。第二次提问,我模仿快乐的小鸟在学生身边边飞边唱歌。学生有了感受,说:“因为烂泥塘在我的改造下已经是鸟语花香,美丽极了,这么舒服的家,我可舍不得卖掉,我要自己住!”在我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把自己代入角色,把自己想象成青蛙,自然就明白来了青蛙的心里。此时,学生不仅能说出文中的意思,并且能兴趣盎然地说,更重要的是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三、爱为“底色”,在激励中唤醒
        爱,是教育的底色。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心中藏有爱意和善意,方能用自己的体态和语言感染学生,唤醒学生,让童声童心童趣在教师的唤醒、激励中真实体现,让学生畅游于童话的海洋。
        1.以“童言”引童言
        教学时,教师要俯下身子,用儿童的语言和学生交流,才能引出更多童言。有意思的童话故事,如果再加上有意思的童话语言,才能真正让孩子在有意思的童话海洋里遨游。比如,学生理解了青蛙的想法为什么改变时,我和孩子们说:“我们班的孩子都是青蛙肚子里的小蛔虫呢,都明白了青蛙的心思。”孩子们听了,脸上扬起了笑容,上课更认真了。再如,在学习青蛙辛辛苦苦改造好泥塘,却不卖了时,我打趣地说:“青蛙啊青蛙,你比女孩子还真善变啊!一会要卖泥塘,一会又不卖了?”孩子们更开心了,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又如:在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时,我出示了青蛙笑眯眯的图对孩子们说:“青蛙想请认真完成作业的孩子去它的泥塘玩玩哦。”这时候,几个调皮的孩子忍不住说道:“青蛙,我会认真完成作业的,我想去你的泥塘里打打滚。”像这样有意思的童言给课堂增色不少,此时的课堂就像一个童话世界。而教师也应把自己也当做童话世界的一员,用自己的“童”言去感染孩子,带领孩子们在童话世界畅游。
        2.以“童趣”激童趣
        一个手势,一个微笑都是激励。教师课堂上的面部表情,对学生来说可以传情达意,有时还胜过讲解分析。教师依据文本变化不同的表情,可以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教学时,学生读不好老牛的话,教师可以模仿老牛,弯着腰,皱着眉头,压低声音来示范朗读。学生一下子就能找到感觉,进入情境。当学生厘清青蛙为什么要卖泥塘时,我把自己当做青蛙,皱起眉头,小声地嘟囔。最后青蛙改变主意,不卖泥塘时,我又把自己当青蛙,声情并茂、大声吆喝自己美丽的泥塘。学生们也学着我的样子,绘声绘色地朗读。教师的表情随着文中人物的改变而改变,随着人物心理的变化而变化,这样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变成学习的乐园。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才能共情共鸣共成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