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初中德育分析

发表时间:2021/1/21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1年1期   作者:陈云义
[导读] 在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在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接触不良信息的几率,这就需要学校和家庭及时地引导教育学生保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样才能利于未来社会的发展。若是不重视对初中生的德育方面进行正确的教育,就会影响未来的发展。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互联网+”时代下初中德育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长田中学 陈云义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在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接触不良信息的几率,这就需要学校和家庭及时地引导教育学生保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样才能利于未来社会的发展。若是不重视对初中生的德育方面进行正确的教育,就会影响未来的发展。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互联网+”时代下初中德育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初中德育
        引言
 现代各种网络文化使人们的视野越发开阔,甚至连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获取充足的信息资源,同时也需要面对存在于网络中的各种暴力、色情信息,缺乏自控能力和辨识能力的初中生很有可能因为强烈的好奇心而被这种信息所影响,无论是其行为习惯、思想意识都有可能受到网络文化的冲击,因而针对“互联网+”时代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初中生应该在学习学科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德行观念,无论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需要获得稳定成长。
        一、初中德育教育的原则
        德育教育要注重整体性,德育影响的是学生全方面,因此教师要避免德育教育和家庭、社会的割裂。以“育人”为主要目标,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整体性的德育教育,让学生能够获得多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德育教育要具备长期性,核心素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给予足够的重视,不仅要立足于当下开展教学,也要让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学习自觉和约束能力,从而开展自我教育。考虑到德育教育的长期性特征,可以让教师在教学时做好充足的准备,立足于长远,而不是只看见眼前教学的时效性。
        二、互联网时代下初中德育教育分析
        (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针对初中生的德育活动可以借助互联网和多媒体设备等增强活动的直观性和真实性。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具体的德育教学情境,老师可以列出当下的热点话题,然后通过学生投票选取1-2个题材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讲解,在教师讲解完毕之后,可以设置一些环节互动,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同龄人之间进行感想的沟通和认知的互相了解,对于一些问题,也可以与教师进行沟通,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能够在对事件的分析和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热点分析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对德育问题的讨论中来,还可以模拟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之下直面道德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相关德育主题的氛围,产生共鸣。



        (二)强化学生法治教育,提升网络道德高度
        网络是双刃剑,这是毋庸置疑的,其在为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提供充足的便捷条件以及大量具备高时效性的信息的同时,也会对初中生的心理造成影响,各种负面资源将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威胁到学生的成长。“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地强化对学生群体开展的网络法治教育以及德育。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还需要整合网络道德教育,教授学生如何防治各种负面信息的侵害,避免浏览到各种存在负面思想的网页,引导学生在学习网络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足够完整正确的价值观念,初中教师应该教授学生如何规避各种负面网络信息,并学会如何选择足够正确积极的学习资源,从而保证其能更为有效地摆脱网络危害,获得网络的便利性支持,从根本上解决各种网络浏览问题。
        (三)提高德育活动的综合性
        思想品德课程是初中生的一门必修课,也是对其进行德育教学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就德育的教学目标而言,光是单一课程对于实现初中生的德育目标是远远不够的。各学科各部门都要重视对学生德育方面的培养,将德育教学目标与初中生的各科课程结合起来。比如说,将德育教学目标与语文、历史等学科结合起来,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通过历史事件,语文的散文、小说,探寻课文背后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样才能发挥教育的育人作用,而不是相互独立。
        (四)注重校园社团活动的开展
        依托校园文化开展德育教育能够构建出和谐自由民主的校园氛围运用环境的力量带动学生德育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在校园中组织诗歌社团或机器人制作等兴趣社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到这些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处于社团中的学生自主性更强,愿意围绕自己喜欢的问题深入学习,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这些兴趣中挖掘他们的毅力、眼界等来开展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自强自立的良好品格。教师也可以对校园社团活动进行指导,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团结协作,与他人共同提升。这种基于德育教育发展核心素养推进校园活动的教学方式,对开展全身心教育来说有着重要意义。
        结束语
        总之,现代学校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更为重要的是育人。在“互联网+”时代的深度支撑下,德育工作者有必要充分贴合时代发展进程,适用各种互联网的特性,将各种德育挑战转化为开展多元化教育活动的机遇,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实现“互联网+”时代下的德育目标,为学生群体的成长与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才能实现初中德育工作和海量教育资源的融合应用,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今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刘永雄.“互联网+”时代下初中德育实践探讨[J].教育观察,2019,8(17):80+100.
[2]周琦.“互联网+”时代下的初中德育实践分析[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01):145-146.
[3]张坤.“互联网+”时代下初中德育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8(28):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