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举措分析 赵立军

发表时间:2021/1/21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1年1期   作者:赵立军
[导读] 地理这门学科知识比较抽象,学习内容比较多,知识之间联系比较密切,教学任务比较多,课堂可以用于教学的时间比较短,过去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很多学生在没有透彻掌握这个知识点后,就要学习下一个知识点,导致很多学生无法学好地理学科。在这种情况下,应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一方面可以降低地理知识学习的难度,另一方面还可以把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学习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 赵立军

摘要:地理这门学科知识比较抽象,学习内容比较多,知识之间联系比较密切,教学任务比较多,课堂可以用于教学的时间比较短,过去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很多学生在没有透彻掌握这个知识点后,就要学习下一个知识点,导致很多学生无法学好地理学科。在这种情况下,应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一方面可以降低地理知识学习的难度,另一方面还可以把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地理;应用
        引言
        在传统教学时期,课堂上匮乏的教学资源和教师落后的教育理念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度不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师在优质的教育资源下也学习了新的教育理念。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高中地理教师,我们要学会充分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增光添彩,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在地理课堂中进步成长。下面,我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信息技术和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机融合作以下几方面论述。
        一、信息技术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将信息技术运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能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单一性和枯燥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地理。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将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课本上的地形图之类的图形较为抽象,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则无法完全理解课本上所传授的知识,而信息技术可以形象地呈现出来。比如教师向学生描述盆地时,大多数学生都不知道盆地是什么地形,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寻找相应的图片播放给学生观看,使学生能明确分辨盆地与其他地形的区别。教师向学生讲述丹霞地貌时,由于大部分学生都不知道丹霞地貌是什么地貌,无论地理教师将丹霞地貌描绘得多么美丽,学生都无法对没见过的地貌进行联想,因此教师利用投影仪幻灯仪之类的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现丹霞地貌的美景,并向学生讲述丹霞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学生在观看景色的过程中探索如何形成这种地貌,加深学生印象。再如向学生讲述钟乳石是如何形成的时候,地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设备收集不同的钟乳石图片,让学生对不同的钟乳石图片进行观察,引导学生总结这些钟乳石生长环境的共同点,引导学生总结钟乳石生长的环境特点和必要条件,从而增长地理知识。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一)保障地理教材的核心地位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多媒体教育技术的辅助地位。不可否认,多媒体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教师不可动摇传统教学方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绝对地位,更不可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替代教师这个角色。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多媒体教育技术在传统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开展教学。


另外,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教育技术的资源进行学习,但高中地理教材依然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切勿以网络教辅资料取代统编教材。
        (二)在学习重难点地理知识时,应用信息技术
        在地理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出的内容,比如地形的成因、地理概念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十分少见,他们也无法理解教材中描述的内容,所以,这些内容成了地理教学中的难点,同时也是重点。如果只凭借老师讲解,学生很难透彻理解,理解起来也比较费力,导致很多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把这些知识变得更显形象和直观,方便学生理解。在降低学习难度的同时,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进而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提高地理成绩。举个例子,在学习《中国的水文灾害》这一节内容时,形成水文灾害的原因是教学重点,并且也是教学难点。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长江水系图展示出来,使用投影设备明确标注出洪水的三个来源。分别为宜昌以上的长江上游干支流、中游南面的洞庭湖以及鄱阳湖,最后还有北面的汉江。老师可以清晰地给学生讲清这节课的内容,如果遇到天降暴雨时,三股河流的河水会猛涨,最终导致长江干流发生洪水。并且老师可以再添加一些人类乱砍滥伐,破坏森林导致出现水土流失问题的图片等,引出人为因素也可以对洪涝灾害产生影响的内容。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把一些不好理解的地理知识,变得更加简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应用信息技术融入生活元素,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虽然较为抽象,但终究来源于生活,学习地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的发展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要学会应用信息技术突破课堂的时空局限性,在课堂上融入生活元素,让学生充分发现地理知识的学习价值,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实现高中地理课堂精彩绽放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这一节时,首先,我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并结合生活实例加以说明,由此使学生初步了解生活和地理之间的关系。然后,我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了现实生活中水资源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凭借庞大的资料库和视频库,可以让学生生动形象地观看地理课本上所传授的知识。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带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将一些大部分学生无法理解的抽象知识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活跃了地理课堂的气氛,完善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成绩。
参考文献
[1]李防修.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8(10):66-67.
[2]李月娇,孙静.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8,5(41):358-361.
[3]许怡蕾.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测绘,2018,41(05):65-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