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的探究有方向

发表时间:2021/1/21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1年1期   作者:余玲丽
[导读] 以往儿童是作为被研究对象而存在的,近年来,倡导新的儿童观,主张儿童作为自身生活的专家,倾听幼儿的声音,彰显其作为研究主体的生活体验和意义建构。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在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唤醒其主体意识时,幼儿才会主动地获取知识.幼儿在主动获取知识时的过程体验,注重孩子是如何思维的,是如何获取这些知识的,目的是启发孩子的智慧。.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浦街道中心幼儿园 余玲丽

[摘要]以往儿童是作为被研究对象而存在的,近年来,倡导新的儿童观,主张儿童作为自身生活的专家,倾听幼儿的声音,彰显其作为研究主体的生活体验和意义建构。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在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唤醒其主体意识时,幼儿才会主动地获取知识.幼儿在主动获取知识时的过程体验,注重孩子是如何思维的,是如何获取这些知识的,目的是启发孩子的智慧。.
[关键词] 中班   班本   自主   探究
        虞永平曾说过:“没有哪个年龄段的教育像幼儿教育那样迫切地需要回归生活,没有哪个年龄段的课程像幼儿园课程那样迫切地需要生活化”。
        一、经验铺垫,班本生成
        中班主题《我的动物朋友》下我们生成了一个活动“羊妈妈你好”。我们根据《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发展目标,创造充分的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羊来了的故事”从幼儿的自主探究开始……
        二、激发兴趣,自主体验
        中班的孩子们对小动物的饲养很感兴趣,进行了对羊的大调查。孩子们各自寻找着自己认为最合适饲养的地方,自行分小组开展了搭建的活动。
教师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些建构材料,幼儿在与同伴交流中进行尝试,合作探究和分享交流,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体验过程中孩子们感到兴奋和满足。经过工人叔叔的帮忙、制作,小羊的新家终于落成了。
        三、推进支持,儿童参与
        每天的晨间谈话,餐后散步,教师都与幼儿通过谈话交流跟进支持,孩子们不间断地进行照料,他们通过记录表、绘画、拍照等形式呈现兴趣和疑问,这也成为课程调整和优化的依据。
活动一:羊的饮食
        几天过去了,羊的喂养出现了问题。孩子们注意到为什么总是剩下很多胡萝卜?是小羊不喜欢吃吗?于是大家决定进行一次调查:
        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统计,发现小羊爱吃的蔬菜,小羊每天要吃的蔬菜从哪里来呢?孩子们想到了寻求家长的帮助,按小组分派好任务。
        活动二:羊羊管理员守则
        孩子们从制定不规则到遵守规则,再投票决定按学号轮流做羊羊管理员,和同伴们一起建立温暖、关爱、平等的氛围。孩子们只有在家打扫卫生的生活经验,那该如何给羊圈打扫呢?孩子们纷纷讲述自己的想法,最后收集来了扫把、畚斗、围裙、手套、口罩、雨鞋,并成立了清洁小组,大家分工合作,把羊圈打扫的比原来干净多了。
        在打扫中,孩子们发现原来羊的嗯嗯是小小的,圆圆的,听爷爷奶奶说这个嗯嗯是农作物的好帮手,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于是他们把嗯嗯倒进了班级的菜地里,让辣椒长得更茂盛。
        在活动中,教师充分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孩子在活动中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


在羊羊管理员守则的活动中教师看到了孩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活动三:给羊称体重
        我们每天喂养小羊,不知道小羊有几斤重了?萱萱说:“我知道我知道,要称一称。”佳依提议:我们可以搭个翘翘板,一边让小羊站上去,一边放很多木头,直到翘翘板保持平衡,再来称一称木头的重量。馨馨质疑:不行,小羊这么会动,称不好的。琰之说:“幼儿园有个大秤,我们可以把羊放到大秤上去称啊。”嘟嘟说:“小羊要逃走怎么办?”萱萱说:“我们可以请保安叔叔帮忙称小羊”。经过激烈的讨论,孩子们最后经过投票,选择了用幼儿园的大秤,请两个保安叔叔帮忙一起称重。
        日常生活情景中幼儿所遇到的各种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刺激了幼儿进行数思维的过程,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建构数概念。在羊称重的过程中,从“非标准测量工具的探索”到“非标准测量单位的发现”,到“标准测量单位的学习”最后到“测量方法的应用”,整个过程都是在小组探索活动中自然发生的,同时又是在教师的支持和推动下完成的。
        活动四:米饭风波
        做完早操后,我们的孩子一如往常的来看望小羊。耀耀拿着莴笋叶招呼着小羊来吃,可是今天的小羊都躲在窝里不愿意出来。宁宁说:“小羊是太冷了,不想出来,它要冬眠了。”琦琦说:“有一只小羊好像闭着眼睛,是不是生病了?”萱萱说:“你看,那块木板上好像是小羊的嗯嗯,它拉肚子了怎么办?”晨晨说:“我们去买拉肚子的药,吃了马上就好。”最后经过一番打听,班级中君竹的爸爸曾经饲养过小羊,请他来帮忙。
        四、反思与感悟
        我们常常在说要相信儿童的力量,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有自信的学习者,沟通者和解决者,但是当事件真正发生时,我们可能会因为急于解决当下的问题而忽视了孩子的这些能力。每次探究活动之后的交流,既是老师帮助幼儿梳理思路的过程,更是孩子之间相互讨论、不断碰撞、得出结论、分享经验和体验成功喜悦的过程。知识是在孩子们的讨论中,探究中形成的。例如“羊妈妈的喂养”活动中,孩子之间产生了多次激烈的争论。孩子们有的认为羊妈妈喜欢吃水果,有的认为羊妈妈喜欢吃米饭…..最后经过调查,实践,再次思考,获得了有益的经验。
        总之,从“羊吃什么”这个问题延伸,不断的探索,我们越来越能感受到幼儿感兴趣的是具体生动的自然现象,他们亲自去体验、学习能更直接地积累经验。活动中教师的任务就是给予幼儿充分的实践与思考时间,给予幼儿表达的机会,倾听幼儿的心声,善于捕捉孩子的兴趣点善于用我们的慧眼去发现儿童、支持儿童、激发儿童的探索精神,并鼓励幼儿去尝试自己的想法,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自我,让游戏与生活发挥出它应有的独特价值。
【参考文献】
1.《3——6岁学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年
2.张文新 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年9月?江苏教育出版社
4.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http://www.cnsece.com.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