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向白话文转型的历史意义新探

发表时间:2021/1/21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1年1期   作者:许秋萍
[导读] 汉语是一种非常具有特色的语言。然而,由于汉语所具有的独特的发展特点,出现了口语和书面语严重脱节的现象。书面语中的文言文和口语是脱离的,并且向着“雅”与“保守性”的方向发展。为了满足人们的口语需求,语言不断发展,慢慢呈现出文言文向白话文的转型。文白转型是自清末民初以来,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汉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变动。

晋江市第六实验小学 许秋萍

摘  要:汉语是一种非常具有特色的语言。然而,由于汉语所具有的独特的发展特点,出现了口语和书面语严重脱节的现象。书面语中的文言文和口语是脱离的,并且向着“雅”与“保守性”的方向发展。为了满足人们的口语需求,语言不断发展,慢慢呈现出文言文向白话文的转型。文白转型是自清末民初以来,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汉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变动。文白转型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发展,其实关乎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为此,这篇文章针对文言文向白话文转型的历史意义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文言文 白话文 转型
        引言:纵观人类的历史,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演变的。换句话说,语言的演变属于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世界上,无论哪个民族使用的语言,都要经历复杂而持续的演变过程中,中国的汉语也不例外。从总体上来看,语言的发展是一个从简单到丰富、从低级到高级的正向演变过程,也代表着时代的进步。汉语经过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到最后文言文向白话文的转变,其实都是语言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的一种现象,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一.语言的渐变性与文白转型
        我们知道,语言属于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各个层面的不断演进,各种新的事物也不断地展现出来,为了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语言也不得不向前发展。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客观世界对人的思维具有决定性影响,客观世界越来越复杂,人的思维也会自然而然地跟着发展以及变化,并且越来越复杂。语言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语言也越来越精密以及完善,以便于准确地表达人们的思想。换言之,语言是思维的直接反应,词是用来表达概念的,也是语言中的基本运用单位。社会在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也不断催生着新的词汇,并且呈现双音化趋势。而汉语词汇自身发展的双音化趋势也决定了文言文必须逐渐向白话文转型。随着人们对语言层面需求的不断提升,汉语从文言的单音节词向白话的双音节词发展,显而易见,双音节词的词形以及词音使得词义有了更加丰富的发展空间。另外,汉语双音节化使得汉语书面语慢慢接近口语化,呈现出“语同文”现象。不难看出,汉语的双音化发展趋势推动着文言文向白话文的转型,这也是一种必然趋势。
        二.语言的突变性与文白转型
        从总的趋势看起来,语言的变化总体呈现的是一种渐变趋势,并不是突变趋势。如果社会发展得比较慢,就像我国封建时期,语言的发展速度也是非常慢的。但是,如果社会发生剧烈变动,语言也会相应地发生剧烈变化。也就是说,语言的发展速度是由社会的发展来决定的。在我国的清末民初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我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动,民族间语言的接触变得愈加频繁,语言发生着剧烈的变化,特别是词义层面发生着非常明显的变化。


很多新词大量涌现,许多旧词已经被淘汰了,很多词的词义也发生了极大变化。文言文向白话文的转型,属于我国清末民初的重大变动,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汉语的一次极为重要的变动。这次文言文向白话文的转型,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语言层面的变化,其实代表着社会的发展,也是中华民族思维以及言说方式的一种质变。
        三.文白转型的必然性
        在我国发生的著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决定了语言的变革趋势是历史的必然现象。虽然变革已经定局,但是新的问题是语言要怎么变革才能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相适应呢?而且还要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能够得以完整地保留并发扬广大?这也是语言改革的重点。根据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相关人士主要给出了三种改革方案。第一种:改造文言文。文言文同西方语言属于各自独立的语言系统,两者很难轻易地交融在一起。而且,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很多新的名词、术语以及概念不断传入中国,尤其是关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等各方面新名词的流行以及不断输入,使得中国人的思维受到极大影响。这些西学词汇逐渐进入中国社会,日积月累,给中国文化以及人们的思维造成了巨大影响,同时也给中华民族固有的文言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极大地影响着文言原有表述系统的内部结构和表述功能。换句话说,文言文本身具有的特点使其难以容纳众多的西学词汇。除此之外,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展现形式,如果仅仅靠着输入的一些新的概念、术语以及名词,文言文无法改变传统的世界观以及固有的思维观念。所以,依靠改造文言文这条路,是很难行得通的。第二种方法是完全废弃汉字,而使用西方的拼音文字取而代之。很明显,这种方法是非常不现实的。这是因为,废除汉字其实要废除文言文,同时也要废除文言文传承的传统文化。可想而知,这种方法更加行不通。第三种方法:文言文向白话文转型。在古代白话的基础上,将西学东渐过程中产生的新名语、新术语和新概念加以改造,经过改造之后,这些由西方传入的新名词、术语以及概念便变身为民族化、中国化的语言形式。毫无疑问,文言文向白话文转型,其实是中国对伴随西学东渐的现代化和全球化的生存环境的应对和选择。但是,也必须承认,这种应对与选择是一种痛苦的蜕变。无论如何,文白转型也代表时代的进步,是一种语言的进化。它使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更加方便,也有利于世界各国文化的学习和传播。就是历史意义来看,文白转型是语言发展的必然之路。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语言演变史上,文言文向白话文的转型属于历史的必然趋势,这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时世平.从传统到现代的衍变——文言白话转型论[J].理论与现代化,2013(05):76-83.
[2]王文元.论文言文与白话文的转型[J].天中学刊,2007(06):91-95.
[3]张中行.文言和白话[M].北京:中华书局,2007.28.
[4]]简·爱切生.语言的变化:进步还是退步[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2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