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先学与课堂共生

发表时间:2021/1/21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1年1期   作者:陈云英
[导读]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前要备课,学生上课也要备学,即先学。先学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理解、自己学习的过程。有效的先学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关键。而所谓共生,就是互相影响,共同生成。也就是说,先学和课堂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影响我,我促进你。只有把先学和课堂看成一个整体,才能产生1+1>2的效果,才能让先学成为打造高效课堂的突破口。

浙江省义乌市福田小学   陈云英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前要备课,学生上课也要备学,即先学。先学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理解、自己学习的过程。有效的先学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关键。而所谓共生,就是互相影响,共同生成。也就是说,先学和课堂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影响我,我促进你。只有把先学和课堂看成一个整体,才能产生1+1>2的效果,才能让先学成为打造高效课堂的突破口。
        一、课前先学,和学生学情链接
        特级教师薛法根认为,阅读教学有三个不教,即学生已懂的不教,学生能自己学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会懂的不教。因此,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学情,课堂学习时才能将有限的时间集中解决学生需要学习的问题,与学生的学情有效链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了解学情  二次备课
        教师首先进行备课,学生则依据先学要求进行独立学习,各做各事。学生的先学内容主要包括三块内容:一是“字词”,自己认为难认难写的,有好方法识记、理解的,积累好词等;二是“我知道”,包括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可以写自己对课文某一方面的理解,如句子、写法、作者资料的补充等等;三是“我的问题”,对课文的内容或表达上提一些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或这节课自己最想解决的问题。学生有了这三大板块的先学,教师就根据学生的先学,了解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进行二次备课,删去学生已经自学就会的内容,学生不懂的地方重点学习,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这样,“了解学情,二次备课”就成了提高课堂效率的最先保证。
        (二)立足实际  以生为本
        学生的先学能力有差异,先学需要分层,让学生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保证让优秀的学生“吃得饱”,让能力弱的学生也能“吃得到”。先学必做的三块内容“字词”“我知道”“我的问题”,但是在每块内容中都可以自主选择相应的内容。反馈到先学中,基础弱的学生先学做的更多的是提取信息,而能力强的就关注概括能力、鉴赏评价能力。因为对不同学生有不一样的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就很大,先学时的思维就变得开放,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个性化的问题产生。
        二、共求发展,与深度学习对接
        先学的重要功能在于把握真实的学情,而学情则是课堂设计的经验起点。实现先学与课堂效率共生的有效策略,就是在先学中发现的真实学情转化为课堂的教学设计,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我们的课堂。只有把课堂成为了“学堂”,才能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



        (一)教学问题要精炼
        一篇课文想教可教的内容实在太多,而一堂课的时间却是个常数,面面俱到都教必然如蜻蜓点水一般,这就要求在学习内容的取舍上下足功夫。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先学情况,结合学情,这样能更好地聚焦核心目标,集中教学内容,才能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才能在有效的时间里解决学生最需解决的问题。在先学课文时,让学生寻找“我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把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合并,提炼出大家最想解决的,并以此贯穿教学始终。课中想解决的问题代表了大多数学生的意见,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这样的学习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上《太阳》前,梳理里学生的问题,发下问题都集中在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有对太阳特点的了解,也有在写法上的疑问,因此,梳理书两个问题:1.太阳有什么特点?2.课文是怎样写出这些特点的?这节课重点解决这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学生提的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教学环节要简练
        学生已经进行了先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先学情况,了解学情,舍弃一些简单的,重点解决学生需要解决的,精简高效,简化教学环节,在课堂上真正解决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学习《剃头大师》时,对学生的先学进行了梳理时发现,部分学生认为剃头大师是老师傅,这么长的文章,发现学生理解上有些偏差,因此本课就粗线条的安排了两大板块:第一板块是整体感知、形成表象;第二板块是精读入境、品味“大师”。重点是第二板块,你认为剃头大师是谁?为什么?以这个问题辐射课文的角角落落,引导学生到字里行间寻找依据。学生分为两大阵营,一方认为剃头师傅是大师,一方认为“我”是剃头大师,学生们通过寻找证据,品味词句,从老师傅和“我”的理发技术和理发效果比较中得出,真正的剃头大师是“剃头师傅”,而真正的“害人精”是我。在此基础上追问:作者为什么要用“剃头大师”做题目呢?作者用“我”的水平与“大师”形成反差,用幽默的语言,吸引读者的兴趣,产生了戏剧性的表达效果。这样,课堂上精简了其他教学环节,重点解决学生不理解的地方,层层深入,突破了难点。
        如此,学生在先学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增量,先学和课堂相互依存,达到了1+1>2的效果。
        三、课后反刍,同自我提升承接
        先学时,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之后小组内组员之间进行第一次交互,说说自己的收获与困惑,针对某些问题进行简单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之后,把自己或小组内成员做得不错的地方进行全班交流。而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向同伴学习的过程,向同伴学习的同时,反思自己的先学,补充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新方法,有什么收获等都可以进行记录、梳理。学生经历了学习、模仿、运用等一系列学习过程,最终形成适合自己的先学方式,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当学生的先学有创新时,在课堂上表扬、展示,更加激发了学生先学的热情,不断探索。学生在这样不断地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对先学的态度越来越认真,自学能力越来越强,课堂上表现也就越来越精彩。
        先学和课堂教学有效对接,很好地改变了当前在先学时存在的问题。实践证明,这样共生,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并努力地向更好层次发起了挑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这样共生,让学生学习了同学的优点,反思了自己的不足,提高了自己的先学能力。这样共生,大大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成就感,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