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素养在文言文中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1/1/21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1年1期   作者:缑小青
[导读]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一块“硬骨头”。客观地讲,长期以来,高中文言文教学大多违背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课标最核心的精神,重“术”不重“道”,重“考”不重“教”;大多拘囿于《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给文言文考试设定的试题样态的“天牢”,导致教学理念落后,常常是见“言”不见“文”。

陕西延安市第一中学    缑小青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一块“硬骨头”。客观地讲,长期以来,高中文言文教学大多违背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课标最核心的精神,重“术”不重“道”,重“考”不重“教”;大多拘囿于《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给文言文考试设定的试题样态的“天牢”,导致教学理念落后,常常是见“言”不见“文”。如同紧盯股市的大盘一样只关注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文言断句、文学常识、文言句式、文言翻译等几个所谓的“关键少数”,鲜有关注文本的“深层意蕴(歌德语)”;教学方法死板,困于死记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名句名篇背诵和串讲文意的机械教学;检测手段固化,瞄准的是高考试卷上的几个相对固定题型那个“靶心”;教学效率低下,时间精力的“高投入”换来“低产出”,学生文言文素养堪忧,特别是学生做的文言文翻译题,那真是“满纸荒唐言”,给了教师“一把辛酸泪”。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丧失,而且语言运用能力萎缩、思维发展缺位、审美水平隐退和文化传承淡出。
高中文言文教学如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呢?高中语文文言课堂教学如何有效链接核心素养,促成核心素养的习惯性养成正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高中文言文教学应在核心素养理念的观照下,做到遵循语文教育规律脑中有“标(课标)”目中有“人(高中学生)”,胸中有“书(教材)”,心中有“术(方法)”,从而实现课堂有“效(可检测)”。
        在当下文言文课堂教学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成为虚化的符号,如何让这四种学科素养从高高在上的愿景落地为实,不再只是口号, 让其真正与课堂相融,与具体教学相通?鉴于此,本文试以高中文言文课堂的具体教学为例,对核心素养如何落实提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熟读成诵,增强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
        二、积极开展各种教学经典文言作品朗读、朗诵活动,尽可能的为学生感知文言之美创设机会,为增强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做铺垫。教师身先士卒,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重视文言朗读,链接高考断句题,使语言建构能力化为学生的内在实力。
        比如屈原的《离骚》,由于楚辞的特点,学生学起来就比《荆轲刺秦王》这种故事性较强的要枯燥得多,我们可以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悉并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从而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再比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作者情感来梳理文本,由乐生痛,由痛生悲,全文情感起伏,情真意切。通过反复的诵读,有感情的诵读,让学生进入情境,去体会作者内心对魏晋时期人们“一死生,齐彭殇”的处事观念的痛恨以及他所倡导的“厚生”。 总之通过反复诵读,细心玩味,让学生品味文本的意境,进而理解文本,走进作者。



        二、有效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
        在教学实践的一线高度重视文言教学中有效的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专项的教学设计,课前反复研究,课后反思。
        比如,《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为了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 可以提一个核心问题: 假如你是当时的“刘兰芝、焦仲卿”, 面对现实困难你准备怎么做?并说明理由。这 一 问题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帮助学生快速把握造成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总之,提问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一条重要线索,为了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素养,要 提 好 核心问题,围绕着核心问题要有 一串问题链,帮助学生理解分析核心问题。
        三、 品味语言,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在文言教学实践中,重视对文言语言的解读,教学设计突出对文言语言的赏析,使学生能感知文言语言的美,通过习题等方式对课堂知识进行延伸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高中必修部分选择的文言文每一篇都堪称范本。必修二第三单元是古代写景记游散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可以从我国散文发展史的度审视这几篇文章,以便对整个单元选文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有一个完整的把握。我国古代散文的产生是从简单的记事开始的,逐渐发展而有叙事记人的史传散文,而有议论政事释哲理的诸子散文。写景记游之作比较后出,正如绘画中人像、佛像中出现的山石、树木背景一样。写景散文初起时难免体制短小,描写简单,像“逝者如斯”“松柏后凋”的联想与比喻,应该说只是写景状物的一种胚胎因素,主旨在于表达自己的志向与操守。到了晋时期,世事乱离,偏安江南的士大夫们仰老庄思想,追求清玄之风,逃避现实,寄情山水。与诗歌创作演变的步调相一致,描写山川景物、记叙观赏游历的散文也开始出现并发展起来。唐宋时期,文人的生活范围更宽,文化修养更高,审美能力更强,于是自觉的山水游记便大量涌现,唐宋古文八大家描写山水、记叙游历的作品极为丰富,是散文史上的一个亮点,影响所及直至明清而不衰。
        四、厘清文道,增强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结合文言文章的背景以及相关知识将涉及的文化知识系统向学生讲授,使学生明白文言文章的意义所在,在文言文章中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链接文化常识题,使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内化为内在实力。比如在《兰亭集序》一文中,我们可以借助文本将我国古代的纪年法给学生做以简单的总结。同时,文中讲到的“修禊事也”中的“禊事”其实是我国古代的习俗,每年三月三日人们会到水边洗涤、嬉游,以祈福消灾的禊祭活动。虽然现在这种习俗因为生产生活的改变已经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但作为高中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义不容辞。
        高中教育教学由于受到高考任务的限制,更多的是以死记硬背的“真功夫”来指导学生学习备考,探讨高中文言教学与语文学科素养的关系,寻找在文言教学中落实学科素养的方法。对课堂文言教学有促进作用,以期达到教师教的“美”,学生学的“美”美美与共的效果。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一句口号,我们的 课堂必须务实。在日常教学中将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融汇其中。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